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07 01:50:01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对策

摘要: 结合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调研,对我国建设工程检测管理体系的建立、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工程检测在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中的作用等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对目前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管理现状以及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检测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施工质量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原材料作为建筑的生命力所在,其质量状况直接决定工程的建设收益,对材料进行检测试验,是建筑施工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目前房屋建筑工程原材料的实际检验过程中,检测结果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失误。因此房屋建筑工程中原材料试验检测工作尤为重要。

一、检测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检测行业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十五年---二十年的历史,十几年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暗到明。检测行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各种风险和挑战,还应该认清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可能作到有的放矢。

1、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由于部分施工企业对质量意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资料过关即可,并且检测机构目前是被动的接受施工企业的委托,因此在检测与被检测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委托被委托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在经济关系和公正性这看似矛盾的两者,许多检测机构很难把好关。导致检测市场上评价一个检测机构工作质量的标准不是严谨而是能否在必要时的灵活和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培养出依靠信誉品牌立足的检测机构。

2、检测机构的实际运行效果不尽如人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检测质量控制,国家和地方政府都给与了高度的重视,特别是我国的建筑工程原材料检测机构,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从规模到数量都经历了惊人的改变。但由于检测机构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加上固定资产投入有限,一些检测设备过于简陋,导致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技术发展速度很慢,检测机构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存在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检测机构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数量上虽然可观,但是检测质量却令人堪忧。

3、我国建筑工程原材料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虽然我国的建筑工程原材料检测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但是专业的检测技术人员一直处于匮乏的状态。许多的检测技术人员虽然经过了培训,但未能对检测相关规范和评定标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加之实际经验不足,在检测过程中分不清外界因素干扰,出现漏检、误检甚至错检的情况,使最终的结果不真实。建筑工程原材料检测试验,除了依靠先进的设备,人力因素也是影响其最终结果的重要方面。

二、如何做好检测工作

1、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系统管理

对检测机构全面实施检测远程监控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检测远程监控,建立专人值班制度,通过监管平台从视频和检测数据两方面对检测机构进行网上监管,实时、随机检查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促进检测机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和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行政主管部门可通过总站监管平台,实现对本地区检测机构的动态监管;实施检测数据结果与质量监督部门联通工作。将各工程的检测数据结果及时传递给质量监督部门,各检测机构将自觉接受当地质量监督部门的检测数据检查。

2、加强对试验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试验检测设备的使用,直接影响现场采集的数据的准确程度,检测机构须按标准规范的要求配置检测工作所需的试验设备和相关器具,并建立统一的计量设备台帐和设备检定周期表,严抓设备检修和检定核准工作,务必使检测所需的设备运转状态良好并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这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不可麻痹大意。

3、加强对检测人员的业务培训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检测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检测技术培训,在取得上岗证之后方可从事检测工作。为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水平,还要抓三项工作:一是搞好传帮带。在检测人员技能培训中,让政治素质好、业务技能精的“老”员工带领新员工、年轻员工钻技术、学业务,帮助他们尽快成才,并将传帮带工作作为对“老”员工的绩效考核内容之一;二是结合技术攻关开展培训。技能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技术水平,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建筑施工实际,特别是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运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定质量检测技术攻关课题,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成立攻关小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检验和提升年轻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三是加强对检测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廉洁自律、职业操守的诚信教育,采取检测人员廉洁自律公开承诺、外检工作回访书、定期电话回访等措施,避免非技术因素干扰最后的检测结果。

4、严格按照检测规范和检测程序进行操作

对于建筑原材料检测,国家对于大部分的建筑原材料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对于具体检测流程也有较为清晰的规定。检测人员使用的检测方法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方法必须操作方便、科学可靠。为了实现最终检测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是保证这一结果实现的前提。

5、大力推行见证取样制度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施工现场必须对水泥、混凝土试块、混凝土外加剂、砌筑砂浆试块、结构用钢材及焊接或机械连接件、墙体材料、防水材料等试验进行见证取样。见证取样和送检的项数,不得少于试验总数的30%,重要工程和重要部位可以增加次数,送检试样在施工中随机抽取,不得另外进行。

当明确了检测方法、检测范围和检测部位后,合理选择抽样数量是经济科学评判构件质量的关键。基本原则是按相关标准要求抽取构件。抽取构件时,应随机抽取并使构件具有代表性。

综上所述,提高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材料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建筑企业提升建筑质量的关键措施。检测人员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于各种影响因素的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及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努力学习,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工作水平,提升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罗超理、李万红,管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陈松潮,建筑材料检验问题的分析,科学之友,2011.3

3、范玉凤,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4

上一篇:异丙酚―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妇科日间手术的... 下一篇: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