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高职“3+3”分段课程衔接的特色探析

时间:2022-10-07 01:25:25

江苏省中高职“3+3”分段课程衔接的特色探析

摘要:在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背景下,选取中高职“3+3”分段项目中的旅游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对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发现试点中的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3+3”分段衔接课程在目标与内容方面已具备了自身的特色,如课程目标在层次上呈现一体化、在定位上具有明确性的特点;课程体系在组织上遵循均衡性与灵活性并举原则、在整合方面呈现螺旋式与直线式并存的特点。同时,也对衔接试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江苏省;中高职“3+3”分段衔接;特色;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12-0070-05

近年来,上海试行了中高职“3+3”分段衔接模式,主要有对口招生和签订协议两种模式,但由于许多合作的中高职学校是独立设置的,没有实施一体化的教学计划,只有少数属于同一行业系统的中高职学校比较重视一体化课程设计。江苏省教育厅于2013年5月了《省教育厅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教育局、各省级职业教育集团认真组织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共同研究制定试点方案,本次共有215个试点项目,其中,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有 101项,其中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试点项目有5组对接学校。笔者选取此次试点的5组对接学校与其他非对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文本,通过两者相互比较,发现此次对接学校在课程衔接方面,包括课程目标的衔接、课程内容的衔接都具有一定的特色。

一、江苏省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3+3”分段课程目标的特色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方案的目标、每门课程的目标和教学目标。其中,课程方案的目标通常体现在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范围和人才规格几个方面。通过阅读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非分段课程目标与分段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对比分析后发现“3+3”分段衔接的课程目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课程目标的层次:一体化(见表1)

根据非分段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表述,基本上是参照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中关于培养目标的表述,即中职主要是培养中等技能人才或者专门人才,高职主要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表述上有着明显的层级之分,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难以区分;然而在分段情况下,对目标的表述没有明显的层次性,两级学校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即中职阶段的学习是为高职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课程目标实现了一体化。

课程目标一体化避免了其定岗与定格的模糊性,为课程的设置、教学的组织以及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目标的定位:明确性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发现非分段学校在制定课程目标时指向没有针对性,即将旅行社行业与酒店行业的岗位人才培养都纳入了各自的目标当中,如“培养导游和旅游企事业单位和饭店一线工作的中初级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能从事旅行社接待、外联、计调工作,从事景区服务与管理,从事旅游饭店的接待服务及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强技能、善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能适应现代旅游与酒店业发展第一线所需的优秀服务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等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等诸如此类的表述则体现了职业学校课程目标的针对性不明显,有限的三年时间很难培养出两个不同领域所需的技能人才;还有一部分学校在制定这一专业的课程目标时却没有明确具体的范围,只是对知识、技能等作了一定的要求,如“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职业核心能力突出、岗位职业流程熟知、基层管理经验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基层旅游管理人才”、“掌握旅游管理和导游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汉语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培养掌握相关服务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能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的技能型人才”等,这样的课程目标表现出一种模糊性的特征。

对“3+3”分段衔接后的课程目标,定位很明确,对本专业的课程目标主要集中在一个领域,结合走访获得的信息,某几组合作学校侧重的是旅行社领域,如某组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能适应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事业单位等服务业一线岗位需要,并具有本专业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另一组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某区域各类旅行社、旅游景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旅行社、旅游景区一线经营管理人才所需素质和能力,能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还有学校的培养目标侧重于酒店领域,即面向现代旅游服务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较高技术和熟练技能,达到高级工职业资格标准的专科层次人才,能够充分胜任一线接待服务与基层管理工作,并通过职业磨练成长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课程目标定位是否明确对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课程的设置、实施等,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为仅依靠中职三年或者高职三年的时间,要想培养出两个领域的人才,在具体的操作与实施层面将会有很大的难度。旅游管理专业“3+3”分段课程衔接在目标的定位方面基本上考虑到了这一点。

二、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3+3”分段课程的特色

(一)课程体系的结构:均衡性与灵活性并举

课程体系的结构安排遵从均衡性与灵活性并举的原则,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学校特色、学校文化理念的重要折射。

首先,从课程体系的结构与名称来说,非分段学校在制定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时,基本都是将课程体系分为五大模块(政治课、文化/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以及实习实训),每一模块里面的课程内容也相对固定,而且具有重复、倒挂等现象;而对分段学校而言,课程体系的名称与结构在保证课程完全开设的前提下灵活多样,不同的学校选择了不同的名称,如一组合作学校将课程体系划分为通识课、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以及实践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又包括项目型课程和学科型课程两个部分,另一组合作学校就是将其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素质拓展课以及实训课。

目前许多学校包括此次试点合作的学校都缺乏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调研与讨论,通过呈现的人才培养方案,他们对所面向岗位的工作任务、知识和能力的分析比较宏观,而且没有明确区分中职与高职的区别,只是在普通话、计算机等相关资格证的考试上作了一些规定。如“对岗位所需能力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但只是初步的,将能力转化为实践项目和教学内容只是做到了部分”、“我们学校自己还未展开对面向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的分析,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这一内容是在借鉴某学校所作的调研结果基础上拟定的,但我们会尽快展开这一工作……”等都是在走访中所获取的信息。因此,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这一问题还未真正摆正态度,分析较为薄弱,这直接导致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与能力的融合性等存在不足。

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合理分析,可以借鉴“职业带”理论。“职业带”理论将人才分为技术工人、技术员、工程师三类,并从知识、技能两个方面对这三类人才的比例进行了明确划分,如图1所示。其中A区域表示的是技术工人,B区域表示的是技术员,C区域表示的是工程师。再看D箭头所在区域和E箭头所在区域,以F斜线为分界,D箭头所在区域所指的是技能要求,E箭头所在区域指的是理论知识的要求,由此分析出技术工人应该是以掌握技能为主,理论知识为辅,技术员对技能与理论知识的要求大致持平,工程师则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技能为辅。当前,中高职衔接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实现从培养技术工人向技术员的转化,即中职阶段培养的是熟练掌握一些技能操作的技术工人,在此基础上进入高职继续提升技能学习,同时又要增加理论学习的比重。

这一理论为中高职课程衔接起到了指引性的作用,即根据各层次人才对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合理设置各阶段的课程比例,明确不同阶段的培养重点,但因为知识、技能存在宽度、深度、非常规程度、专用程度、默会程度以及互补程度之分,使得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设置还需要进一步对每阶段所应达到的能力层级、水平进行细化,并将其与相应的课程相融合,因此,中高职课程衔接可以以“职业带”理论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完善。

(三) 畅通学校之间的沟通渠道

中高职“3+3”分段衔接是在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下,由高职院校牵头来实施,实行中高职衔接,就需要两级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教学过程的开展、对其他活动的筹划等进行商量、沟通。根据目前的衔接发展现状,学校之间沟通渠道还存在一些障碍,一方面,从政府相关部门来说,虽然对这一项目的试点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但在沟通渠道这一细节上还缺乏相应的支持与保障,仅仅是强调要加强学校直接的交流,还未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从牵头学校来说,结合走访发现当前合作的两级学校之间有一定的沟通,主要有参观校园、听讲座或报告、课题研究(少量)等形式,但频率很低,一般只是在第一学期的中后期进行,日常的关于教学之间的沟通非常少。如“交流需要进一步加强,牵头学校也热烈欢迎中职学校教师去听课,但因为教学任务问题、学校之间的距离问题使得实施起来仍存在很大困难”;“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招生过程中,希望发一些牵头学校的宣传资料,现在的课程要求不明确以及教材的统一性问题”;“入学体验,希望参观学校,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尽快融入学校,尽快对接教学计划,目前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执行,不知道与合作学校是否一致,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衔接等,希望牵头学校的名师能到合作的中职学校进行指导,课题等科研方面是否可以合作”;“两级学校之间的交流,包括教师的交流目前还做得不是很好,因为各级学校本身以及教师都有自己的事情”问题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合作学校之间沟通与交流仍存在缺陷。另外,不同的合作学校之间也缺乏交流,还有许多地方的衔接没有成功,主要是由于生源不足导致的,但对这一情况,其他的合作学校基本是不了解的。

学校之间的沟通壁垒加大了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选择甚至是开发的难度,扩大了衔接的阻碍。因此,畅通衔接主体之间的沟通渠道,加强校校之间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学生群体的沟通,包括管理体制、教学方式、科研项目等;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如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等方面,都将是本次“3+3”分段衔接试点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家寰.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的一体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1):37-39.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7.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6.

[4]纪大海.顶层设计:高校人才培养新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0-42.

[5]董静.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9(5):17.

[6]程德俊.美日企业管理模式比较:知识和决策权的视角[J].经济管理,2004 (6):33-39.

[7]玛格丽特・M・布莱尔.所有权与控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21 .

[8]胡永信,白义.借鉴“职业带”理论设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J].教育与职业,2007(29):17-19.

Feature Analysis of "3+3" Sectional Curriculum Conncection in Voctional Training in Jiangsu Province

――Taking Tourism Management as Example

LIU Yan

(Changzhou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Constraction, Changzhou Jiangsu 213147,China)

Abstract: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pilot program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is a study of the tourism management in vocational schools and colleges in the "3+3"staging project. An analysis of the talents training plan for tourism management shows that the “3+3” staging connection courses has developed its own features in terms of objective and content, like integrated and clearly defined objective, balanced and flexible curium, and spiral and linear integration, etc. There is also discussion ab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nection of the pilot program.

Key words: Jiangsu Province; "3+3" sectional connec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features; tourism management

上一篇:谈如何构建“少教多学”的初中语文课堂 下一篇:优化音乐课教学过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