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进与退

时间:2022-10-07 11:49:37

企业家的进与退

《沪港经济》记者:人生是有周期性的,至今为止,你面对过几次人生的转折?你当时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廖燕琳:当然有,而且挫折相当多,不过,这也要看你如何去定义挫折。什么事情都可能变成挫折。面对任何艰难的任务,我的处理流程是: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在带团队的时候,如果团队跟你的需求有落差,你一直在往前冲,但后面却没有办法跟上来,这时挫折感就会油然而生。这个例子虽然很小,但在人生过程中,可能涵盖到每一个环节――无论你选择新的老板、新的岗位,你都会面临新的挑战,而你必须去适应挑战,能适应你就成功,不能适应就是挫折。如果你坦然告诉自己:这就是生活的磨练,没有适应不了的事情,只有不愿去面对的事情。那么,你就会勇敢面对它,就没有挫折的概念。

姚梅晶:人生确实是有周期性的,有时候会在山顶、有时候会在谷底。我遇到过几次转折,当时的状态有彷徨、痛苦、迷茫,在转向好的方面时也有开心。

周德强: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很大的挫折。那时候我白手起家开了一家公司。可是从起步到结束只有2年时间,但顶峰时年营业额达到近亿元啊。当时我不懂理财,把周转资金乱用,于是整个财务都出了问题,公司很快就倒闭了。当时,我买了几箱方便面,就在家一呆几个星期都没有出门,一直在反思自己。后来,我悟到一个道理,做生意不仅需要懂得管理,更需要懂得理财,不能过于冲动,也不能没有激情。有信心不一定会成功,没有信心一定不会成功。

《沪港经济》记者:面对人生转折的时候,是进是退很艰难,你都做了哪些决定?

廖燕琳:我是一个勇往直前的人,就我的性格而言,面对进退,我肯定会选择进,因为我喜欢接受新的挑战。但有的情况下我也会选择退,比如很牵强地和别人竞争,因为这样的竞争是无意义的,没有价值的。

姚梅晶:我的人生好象只有进没有退。在创办《上海家具网》之前,由我于1999年1月创刊的解放日报《家具》专版,已经处在同类媒体第一的位置,虚荣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而做《上海家具网》是从零开始,我从山顶跌到了山谷,这种感觉可不容易适应,于是我一直告诫自己要耐得住寂寞。我一路上义无反顾,是因为“心”告诉我要前行 。从想做到动手做,它在我心中酝酿了很久,已变成不做不行了。什么是做这件事的动机呢?也许是佛家所说的“发心”吧:做解放日报《家具》版的时候,我每天会收到50多封读者来信,可我无法一一回复,常生愧疚之情,于是我想出一本书回答相关问题。后来一想,你的书出来了别人的问题早就解决了,于是又萌发了做家具网的念头。真是无知者无畏,那时根本没有想过一路上将会遇到什么困难。原来以为几个月就可以做好的,结果一做就是六七年。真是一脚踩进去,拼搏了很多年才有起色。

周德强: 做商贸失败后,我很快走出了阴影,帮助姐姐从事餐饮行业。姐姐是一位非常资深的知名的企业家,同时对服装对中国民俗文化都有极深的造诣。为此姐姐提议做服装及一些展示民俗文化的东西,这样我们就融入对中华民族千百年传统技艺的追寻,这也正是我的兴趣所在,越研究越深,越研究越有味道。

《沪港经济》记者:在作出进退选择的时候,你觉得什么因素是最关键的?

廖燕琳:目的――你到底要什么,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人的信念和坚持可以决定成败。但还有一个因素很重要,那就是商业模式。我觉得商业模式可以决定企业成败。在一个正确的商业模式下,进和退就很清楚――你是要获利,还是要上市……我觉得,既然是生意,获利是最重要的,在这种目的指引之下,你就一定会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姚梅晶:相信自己,听听自己心里的声音。

周德强: 思想上的坚持是最关键的,相信自己的产品、相信自己所面对的市场。

《沪港经济》记者:在进退之间,你做出的正确决定,给你人生带来怎样的变化?

廖燕琳:每一个决定对我们的人生和企业都会有很大的改变,那我就说说企业吧。仅仅依靠服务赚钱很辛苦,所以我们现在比较大的改变就是,如何让消费者在亚历山大这个平台上面得到他们最需要的消费内容。亚力山大这个品牌是直营,但我们也有许多项目采取加盟的策略,例如我们的养生纤体和有机食品,这些对我们而言都是很大的改变。我也相信这些改变会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姚梅晶:在做决定的时候是不知道正确与否的,就是你的心告诉你要这么去做。做《上海家具网》虽然吃了很多苦,也从没后悔过。由于当初一个小小的决定,现在互联网上不仅有了《上海家具网》、更有了《中国家具网》、《中国家具人才网》,《中国家具论坛》……这些网站都已为行业和网友做出一定的的贡献,已成为行业比较知名的平台。对我来讲,这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吧。

周德强:通过一个选择可以让你认识一个新的市场,通过自己的转折又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

比如说,我选择了做唐装,就接触了一个新的领域,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了一个新的市场和新的商业模式,进入了一个新的圈子,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

《沪港经济》记者: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让你艰难抉择的时候?当时你的决定是什么?

廖燕琳:在遇到这种艰难抉择的时候,我会先考虑我输得起的底线,如果能承受,我才会选择进;如果输不起,我就只有选择退。

姚梅晶:2003年的时候,公司还处在摸索的阶段,我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没有了前进的方向。我趴在床上对自己说,我已经竭尽全力了,你看着办吧!爱怎么着就怎么着!过了几天后,慢慢有了灵感。我觉得灵感非常重要,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早上5点钟就醒了,脑子会冒出一些想法,而这些想法就是这一两天问题的答案,非常奇妙。善待自己,让自己安静平和,灵感就会来敲门。

周德强:去年的时候,我们在唐装的款式上做过一些调整,有点走市场化路线――所谓的市场化就是偏年轻些。原来购买我们唐装的人,年龄偏大,层次也很高。调整过的服装年轻人也能穿,这是我们根据市场走而产生的概念。现在,我们又觉得要往回收一些,那些设计中过于花俏的部分还是要拿掉,民俗特色浓的部分要放进来。

上一篇:港人炒股:玩的就是心跳? 下一篇:领路人的高度是企业进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