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均衡教育

时间:2022-10-07 08:52:16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均衡教育

[摘要]关于教育均衡发展在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识字和写字开始,提高学困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抓住课文重点的理解,引导中等生领悟阅读;抓住课文的精华,指导优秀生领悟读写的规律。

[关键词]内在感悟;潜在能力;外在个性;写作乐趣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2-0059-02[作者简介]丁古琴(1972―),女, 江苏阜宁人,本科,江苏省盐城市建军路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教育均衡发展指学生接受教育的条件相对均衡,享受教育的资源相对均衡。它追求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提倡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发展学生的潜力,增强记忆力、想象力和思考力。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四年级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已有所提高,但学困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中等生的自读、自悟能力和优秀生的领悟读写规律的能力还不是很高。教师如何在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提高他们的能力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做法。

一、从识字和写字开始,提高学困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2011版语文新课标中表明:识字、写字是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第二学段要求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左右会写。新修改的课程标准对会写字的数量降低了要求。事实上,到了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识字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学困生的识记、理解记忆比中等生和优秀生逊色,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引导他们运用熟字对比识记,结合形声字中的形旁、声旁加以辨析,通过换偏旁记字等理解记忆来学习生字。在指导学生写字的时候,教师可采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寓教于乐。对于学困生,教师应降低难度,首先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其次提醒学困生注意字的结构和书写注意点;最后,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和期待。如: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同义词、反义词等的识字教学,教师要让学困生积极地发言,有些还必须用实物来显示区别,然后请学生上黑板一个一个地写出来,肯定他们的成绩,顺势利导书写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学困生也会好起来,全体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也提高了。

二、抓住课文重点的理解,引导中等生领悟阅读

提高了学困生的识字、写字水平,能使绝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具备阅读的能力。要使四年级学生具有自读、自悟能力,教师应重点培养中等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要注重对他们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如紧扣重点词语来阅读,通过感情朗读来体验……进行四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在引导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中少量重点、精彩的句段,引导学生理解、揣摩、内化、吸收,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不断提高分析概括和品味积累的能力。如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时,在学生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笔者抓住“徐悲鸿是怎样学画的?他为什么要励志学画?”这一重点内容,引导大部分中等生自主阅读和探究,让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徐悲鸿刻苦学画的词语来品读思考,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圈画、批注,然后分四人小组交流个人的感受、体验和见解。然后笔者再引导学生思考:“徐悲鸿为何如此刻苦学画?”经过自读自悟,学生领悟到了徐悲鸿刻苦学画的动力在于为中国人争一口气。这种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圈画批注的开启心智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在引导中等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文章的同时,教师也要培养中等生捕捉关键词语的能力。所谓关键词语,是指那些信息量非常丰富、能突出文章中心的词语。这些有的在表情达意上内涵十分丰富,作用巨大。教师要培养中等生在阅读文章时去感知这些词语的能力。《雾凇》一文写出了雾凇的成因及形成过程,突出了雾凇这一自然景观的奇绝美。在学生通过品读文字体会到雾凇这一景观的成因和形成过程之后,笔者围绕学生找出的“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句进行品读,紧扣“镀”“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来领悟雾凇形成过程之缓慢,持续不断地加厚,体会到雾凇的独特美。

三、抓住课文的精华,指导优秀生领悟读写的规律

叶圣陶先生认为:“读书顶要紧的事情,是把书中的经验转化为自身的经验,随时能够转化,那才做到了开卷有益的极致。”当然,这些读写规律不能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领悟。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优秀生善于思考的特点,指导优秀生采用比较、揣摩赏析的方法;也可以指导优秀生用增删字词、变换字词、调换顺序的方法,让优秀生领悟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有意识地指导优秀生疏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手法,让他们领悟作者的表达特点,从而达到优秀生在课堂中能“吃得饱”。

课堂小练笔是结合阅读教学开展的最切合课堂教学实践和最能体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得到最扎实的文字训练的有效途径,可让学生在练笔的实践中积累书面表达的材料,习得书面表达的方法。小练笔不仅要体现学生对所学课文中事件、人物的认识和情感、态度,更要帮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提高他们运用语言文字表现事物、表达情感的能力。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写作方法。例如《螳螂捕蝉》一课中,少年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时,就通过对蝉、螳螂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了螳螂急于得到眼前利益的心理。通过对这一语句写作方法的分析,学生知道动作描写能起到刻画人物心理的作用。这时,教师可让学生练笔,描写某个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体现人物特点。有趣的话题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练笔的兴趣,语文课的练笔也由枯燥无味变得趣味横生。学生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并加上丰富的想象去描写,他们运用文字的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总之,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进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侧重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让每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都大致相同,让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都大致平等,让每个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都相对均衡。这就是我们追求教育均衡的理想所在。

参考文献:

[1]肖成全,等.有效教学[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志成,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浅见 下一篇:调动心弦,触发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