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提高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07 08:41:15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教师要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要积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许多教师为了构建生动活泼的、高效的教学课堂,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由此,许多有效的、生动活泼的、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应运而生,它们确实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情境,淡化甚至偏离了教学的目的,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引以为戒的,那么到底怎样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来切实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要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作为教师开展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素养的重要作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认知特点、心理年龄特征等创设有效的教情境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数学本身的兴趣,要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而深刻。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比较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学生年龄的增大,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水平也要逐步提升,要相应地提升情境的层面,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学会合作交流,所以教师要深层挖掘教材,创设教学情境,要尽量用数学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去吸引学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就要逐渐引导学生,把学生对外在与数学相关的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本身上,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持久。比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小鱼吃虾米的教学情境,问小鱼需要向哪平移几个格才能吃到虾米?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马上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学生纷纷积极动脑思考,甚至有的学生动手具体操作、尝试,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生的思维也被教师调动了起来。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甚至是具体的操作,小组交流,而后教师再适时地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学生愿意主动地去学,这样得到的知识更深刻,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也特别牢固,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真实性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会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的效果不言而欲。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和积极的学习态度。那么何谓真实的教学情境,怎样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有些教师随意杜撰出来的情境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比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教师创设了一个动物赛跑的情境,结果是小鸭第一,小鸡第二,小狗第三,小猫第四,小鹿第五,有学生当场就提出疑问,不同意结果。这样不但得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怀疑,起到反作用。这虽然是假设的情境,但也要与实际生活相符,应该符合最起码的生活逻辑。所以说教师在创设情景时,一定要注意符合生活实际,不能偏离生活实际,这样我们创设的情境才能起到它应有的效果与作用。

三、创设的教学情境要有数学味,要数学化

新的课程标准一再强调,数学教学一定要注意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着手,让学生能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多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他们所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这样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将会理解更深刻、更透彻,掌握也就会更加牢固。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无处不在。这样说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就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符合他们生活实际的、有趣的教学情境,让他们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它们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数学对我们的重要作用与重要意义。这样学生会对数学有一个新的认识,更加愿意学习数学。比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课前先安排了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角的实物,课堂上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实物带上来,展示给大家看,通过学生观看各种各样不同的关于角的实物,让学生进行思考,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然后交流讨论,角的特征是什么。这样通过学生实际具体的观察、触摸,得出角的特征,这时教师加以适当的讲解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劲头儿自然就很高。并且在这一课中,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的具体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学生对角的认识由表面的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学生在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好处,以及角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通过广泛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对角的了解越来越多,真正地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四、创设具有发展性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创新思维的潜能还有待积极地开发。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学生这一特征,创设适当的探究情境,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与探究能力。这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小学一年级在教学9加几的计算时,由于这是学生初次接触进位加法,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运用凑十法,让学生小组交流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再让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计算8+7,8+9等关于8加几的计算,以及7加几,6加几等相应的计算,这样设计教学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效方法,给学生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要我们不断积累课堂教学经验,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一定能创造出真正高效的教学情境,让它来为我们的课堂增光添彩。

(责编 田彩霞)

上一篇:“德慧智经典”诵读对学生的人生启迪 下一篇:学情前测,让体育技能学习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