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怎样影响学生人格和性格

时间:2022-10-07 07:45:07

思想品德课怎样影响学生人格和性格

摘 要:我们国家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都开设了思品教育课程。为的是教育好青少年。担任思品教学的老师发挥的作用就相当重要。本文中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思品课在影响学生人格和性格中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学生人格;学生性格;课堂教学;心里辅导

一、初中思品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性格

“如果将人的一生比作四季,那么,中学生正处于春季――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它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令人感到新奇和神秘。”我们的教材如是描述中学时代。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时事政策的了解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等,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方向性的基本要求。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青春期就是生命大厦的基础工程”。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敏感期,是一个人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这门学科承担着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思想品德学科有着理论性、抽象性等特点,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方面可能比较吃力;思想品德相较于其他学科,更侧重于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学生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和保障。

目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任务与学生学习吸收之间存在的不同步,老师讲的辛苦,学生学的糊涂,教学成绩不理想的现象。这就导致老师的教学动机和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成绩。导致老师由引导式教学转向强迫式教学,强迫学生记忆、背诵,以成绩来评价学生,为成绩而教学。这就违背了思想品德课课程安排的初衷。

二、思品课教学应该把教材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

思品课老师不能为了考试成绩而教学,上级评价也不能把成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我个人认为,要多方面评价学生,比如操行评定,品行差、行为差的学生成绩再好也定位不合格,以此来改变学生言行。而要关注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的系统化程度。因此,教给学生的都是零碎的知识碎片,这种机械的教学只能使学生死记硬背,而无法理解和建构知识系统,更无法在解决问题时灵活应用。很多学生、家长甚至老师自己对学校开设的思想品德教学不以为然,认为相比语文、数学、英语等重点科目,思想品德成绩的好坏没那么至关重要。把语文、数学、英语说成“主课”,思品课是“副课”。更有甚至,认为思想品德不需要怎么听课,只要在课前好好背背就行了。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这种偏见,会使得他们在课堂中不能全神贯注地听讲,在课下也不能投入精力学习。

三、初思想品德教学应提高课堂教学策略

(一)打造学生的独立人格。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存在了成熟化与幼稚性并存的现象,一方面,他们的思想、知识储备都不多,很多问题不能妥善解,因此需要教师家长的帮助;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心又非常敏感,渴望独立、渴望教师的尊重,需要独立的空间和思想。因此,教师在对待学生时要通过说服、引导等办法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

老师在课堂上和生活中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老师要正面教育学生,正确评价社会上发生的事件。不讲或者少讲消极言语,不讲不利于社会团结和稳定的话。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

(二)打造学生健康的性格。性格是可以影响的。打造性格,青春期是关键时期。青春期时,学生的生理、心里急剧变化,会变得敏感。这时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何体现尊重,显得更加迫切。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长期引导,才可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气质,才可能改变学生原有的气质组合结构,达到影响性格的目;其次,培养学生向善。让学生有同情心,多做好人好事;第三,培养学生有主见。到初中后,学生慢慢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了,老师就要正确引导,引导他们讲团结、引导他们服从管理,引导他们尊重家长等等;第四,让学生从小远离偏激。中学时期是形成独立性格时期,更是“叛逆时期”,这时候,老师多半要以朋友式的口气好方法与学生交往,引导他们不做偏激的事。把学生当作朋友,学生才会把所想的告诉老师。

(三)构建活跃的思想品德课堂。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非常丰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爱好和特长,因此,教师要改变课堂中枯燥的、单一的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对思想品德学科知识进行加工,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社会新闻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例,建构综合性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师为了充分集思广益,可以在备课时搜集学生的意见,并加入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可以设计活动课、现场教学等;学业成绩考评不再局限于考试,可以采用辩论、策划组织活动等开放的测验方式。

(四)做好心里疏导,辅助思品教学。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四、打造学生、家长、老师和社会“四位一体”互动模式

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科普宣传、性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专家咨询等活动,帮助青少年解除青春期成长困惑,培养良好品德情操、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从容应对自身生理和心理变化,适应社会竞争,更快乐、更有效率地学习,更健康地成长,达到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四方受益的效果。着力打造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位一体”的青少年健康教育培训模式。

总之,中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对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思想品德课本质上应该义不容辞地应发挥其思想教育的作用。在成功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健康性格中,发挥着自己课程独一无二的作用。

上一篇:关爱灰色群体 构建绿色学校 下一篇:构建“体验式”智慧课堂 助推学校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