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 解读生活

时间:2022-10-07 07:43:14

关注社会 解读生活

1、被封杀的疯狂奥数

2009年10月25日,成都市教育局出台五项禁令严厉封杀“疯狂奥数”:今后成都市不仅不能再举办、协办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包括奥数在内的所有学科培训和竞赛,也不允许学校等利用教学设施或场地举办奥数等各类有偿补习班、培训班。在职教师也被严令禁止举办或参与社会举办的各类收费培训和补习班,从师资条件上有效遏制“疯狂奥数”。而最为“釜底抽薪”的禁令是各学校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奥数等学科竞赛成绩和“小升初”挂钩。类似规定,在其他城市也有出现。

[专题解读]

(1)蜕变。从最初只针对极少数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发掘他们的潜能,在国际大赛上展示他们的水平,到中小学纷纷将奥数成绩列为入学参考标准,再到愈演愈烈的“全民奥数”,我们看到了一个事物的蜕变过程。奥数演变为庞大的培训行业,却离其主旨和初衷越来越远,造成这一局面最关键的一环无疑是中小学对“奥数标准”的滥用。

(2)教育。成都市的“釜底抽薪”,恰好折射出当前中小学在入学标准上的不合理,尤其是探讨了许多年却仍纠结不清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奥数听起来属于“素质”,实际上却变成比学业考试更为激烈的“应试”。根深蒂固的应试思维已经渗透到诸如奥数、钢琴、舞蹈等大多数“素质领域”之中,我们需要反思的不仅是升学机制,更应该为孩子们的渐已单调、功利的童年而警醒。

(3)扬长避短。“全民奥数”是典型的一刀切现象,并不是每个人在数学上都有天赋,没有这种天赋也不意味着一个人的智力和才华存在不足。人们的思维特点和兴趣才能各不相同,成才的道路也千千万万,关键是客观地衡量自己,扬长避短。

(4)“伤仲永”。目前,我国已有100余名少年选手获得国际奥赛金牌,然而,被誉为青年数学家重要奖项的菲尔兹奖却无人问鼎。对于那些确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奥数不应仅仅是升学的手段,更应成为他们通向数学殿堂的途径。这需要改变奥数在今天的角色,需要我们警惕现代版的“伤仲永”。

(5)独立。对很多学生来说,奥数只意味着“案牍劳形”,苦不堪言。家长们也不会注意不到这一点,然而大多都无可奈何,还是硬着头皮将孩子送到培训班去。一方面是个人的思考和清醒,一方面是体制和社会的影响,如何抉择?“不参加培训就会比别人落下”的顾虑之下,或许我们应该更多一些独立的判断和勇气,“随波逐流”尽管安全却未必有益。

2、他们筑起生命与人性之梯

2009年10月24日下午2时许,在湖北荆州宝塔河江段江滩上的两名小男孩,不慎滑入江中。正在附近游玩的长江大学10余名男女大学生发现险情后,迅速冲了过去。因大多数同学不会游泳,大家决定手拉着手组成人梯,伸向江水中救人。很快,一名落水男孩被成功救上岸,另一名男孩则顺着人梯往岸边靠近。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人梯中的一名大学生因体力不支而松手,水中顿时乱成一团,呼喊声一片。这时,正在附近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施救,陆续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3名大学生却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经过1个多小时搜寻,陈及时被打捞上岸,医护人员现场进行全力抢救,终因沉江时间过长,未能生还。至下午5时50分许,另外两名大学生的遗体也被打捞上岸。事后,教育部授予长江大学徐彬程等15名同学“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同学“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专题解读]

(1)梯。这个事件中让人印象极为深刻的一个词语就是“梯”,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如楼梯、木梯、滑滑梯、云梯等。梯通常由紧密相接的台阶或横板组成,它让我们在低处和高处之间自由通行,是我们生活中的方便工具。梯还可以做什么?当人们手挽手用自己的身体筑成一个梯的时候,我们看到它不仅拯救了两个落水儿童,而且将当今时代渐趋衰落的道德良知从低处拉到高处,如同竖起一座灯塔,再次照亮了人们迷茫的内心世界。

(2)取舍。人是自由的,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对眼前的事物进行判断、衡量,做出抉择。当这种抉择和取舍关系到的不仅是个人的趣味,而是人之为人的精神、道德,我们的内心便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舍生取义”所成就的,正是这份最重要的“人之为人”。当我们试图用利益最大化来加以辩驳,便舍弃了人的高贵和尊严。

(3)90后。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转型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我们正缔造着一个消费的时代。在这个背景下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不可避免地浸染着浓重的时代气息,再加上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现象,青年一代的价值观一直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而他们也不时地被冠以“垮掉的一代”。救人牺牲的三名大学生都是90后,这自然不能推导出90后都是英雄,但从个别90后的道德冷漠推导出一代人的“垮掉”更值得商榷。抛开表面的言谈举止,我们应该看到,那些基本的道德操守、善恶观念是任何一代人都不会说抛弃就抛弃的,对于中国的未来我们更应多一些信心。

(4)传承。当说到传承民族精神,我们应该搞清楚到底要传承什么。毋庸置疑,儒家思想决定性地塑造了我们的民族特质,而其中最核心的是“仁”这个概念。仁的意思是“爱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人的本性中都有“恻隐之心”,这正是人别于禽兽的地方。当我们看到三名大学生“杀身成仁”的时候,应该认识到,所谓传承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个多么艰深的问题。仁从字面来看,就是“两个人”,对他人多一份友善,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其实就是在不断延续着民族精神。

(5)善恶。一边是舍生取义,一边是个别人的“挟尸要价”,事件中的这一插曲让善恶的界限变得如此分明。正如诗人北岛的一句流传甚广的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用在这个事件中,则是借打捞尸体而发财的人沉溺到了贪欲的深处,为拯救落水儿童而献身的人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人们心中。

3、广告活动中插播了一场春晚

2010年春晚在一片评议声中缓缓收场,这场一年一度的文化大戏、娱乐套餐今年备受关注。尤其是大量的植入式广告,由于过于生硬和,引起观众的骂声一片。例如:刘谦魔术中的汇源果汁;牛莉的prada粉红大衣;赵本山《捐助》中的中国窖酒以及搜狐;包子铺的鲁花花生油;歌曲《拍拍拍》(佳能相机);歌曲《彩云之南》(旅游广告等)。据说,整个春晚有十几处植入式广告。除了这些植入式广告之外,祝福词前冠名是广告、零点报时前有冠名广告、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前有冠名广告、前排嘉宾席有广告……除了广告,在演出节目的质量、取向等问题上,春晚也让众多的观众表示不满。在春晚渐渐已经成为中国独特的一种年俗时,各种反思和争论强烈反弹,这不仅仅是对诸如小沈阳这些艺人的盲目的娱乐关注,更多的则是反映出我国当前的文化现状以及人们的文化诉求。

[专题解读]

(1)双输的广告。央视春晚操作植入式广告本无可厚非,甚至是件具有创新精神的好事。而最终导致恶评如潮的根源在于,春晚的广告植入方式过于粗糙、生硬,使这些作品丧失了对观众的诚意与尊重。那些本可以巧妙融入剧情的广告,在简单低劣的制作下,让观众对节目产生了连带性反感,使春晚的信誉再次受到质疑。在影视剧或节目中,植入式广告不能过度,否则会引起观众反感,造成品牌与节目双输的局面。

(2)尴尬的京剧。著名梅派传人梅葆玖在两会小组发言中批评春晚忽视京剧,对把有国剧之称的京剧安排在“鞭炮档”很是不满,他说:“看上去是在弘扬国粹,实属‘走过场’,那个时间段大家都去放爆竹、吃饺子甚至睡大觉,怎么弘扬啊?”央视春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艺术探索,形成了贺岁的仪式感,除了应景的开场歌舞和结束曲“难忘今宵”,歌舞戏曲、相声小品和杂技魔术三大板块构成了春晚的基本的演出模式。但是,随着赵本山“二人转”的艺术扩张,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京剧艺术在春晚中的地位越来越边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春晚应该呈现展示国家文化发展的总体形象,过度关注并依赖赵家班,这是春晚的悲哀。

(3)没落的小品。春晚的舞台上,赵本山的小品无疑独占鳌头。他早期的作品是面向现实、面向草根的,有的反映了平凡人的喜怒哀乐,比如《相亲》;有的则辛辣地讽刺了一下基层干部的腐败作风,如《牛大叔提干》中经典的“扯蛋”。这才是赵本山小品超越地域,超越阶层,红遍全国的根本原因。从春晚上的“忽悠系列”开始,小品正流露出了一种不太好的价值观,它在揭露骗术的同时,实际上也表达了对骗术的欣赏;为博观众一笑,甚至不惜取笑残疾人,拿农民的某些缺点开涮。从1984年央视春晚上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吃面条》开始,小品这个独特的艺术品种走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历经了从摸索、辉煌到现在被观众批评甚至开始厌恶的整个过程。艺术的内涵往往是一个时代价值取向的代表,近些年小品为搞笑而搞笑,忽视内在价值的倾向必然会导致其自身的没落。

(4)小沈阳。小沈阳靠着赵本山的提携,由2009年春晚的《不差钱》而一夜爆红,进而商演不断,据说2009年吸金一个亿,足以令任何一个人瞠目结舌。一年过去了,观众盼望着小沈阳有所创新和突破。遗憾的是,小沈阳除了留给大家一个委婉大男孩的形象和一个超级模仿秀外,其他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尤其在2010年虎年春晚更无亮点可言。小沈阳到底能红多久?一直是大众较为关注的话题。毋庸置疑的是,如果小沈阳没有创新,没有突破,仅凭眼前的这些“老本”,他很快就会在关外夭折。大众的审美情趣一直在提高,小沈阳应该懂得“与时俱进”,否则必将被拍死在沙滩上。

(5)小虎队。如果不是有了个小虎队,虎年春晚也许要陷入一无是处的窘境了。歌是3首老歌,人是3个旧人。作为华人世界第一个由学生组成的男子偶像团体,小虎队的确承载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从小虎队时代走过来的人,如今大都已经成家立业,历经了岁月的磨炼,那快乐的青春旋律依然会在心中时时响起。当怀旧的伤感在心中涌现,小虎队不仅见证了一代人的成熟,更让人为那久已逝去的单纯、浪漫而一次次感动。

上一篇:孩子的真理 下一篇:他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