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未雨绸缪

时间:2022-10-07 07:34:13

在“大数据”时代未雨绸缪

大数据时代已经滚滚而来,对统计工作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统计人在这种存在诸多未知因素的情况下,是否也会感到迷茫?就像一位统计前辈曾经忧虑的——我们统计人还在为从抽样调查的样本如何更好地推断总体而不懈努力的时候,现在的大数据展现给我们的却是在庞大的“总体”中如何才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单位来研究总体。

新角度,新思索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确实给统计人和统计工作带来了许多无法预测的未来,比如将来的统计工作模式是否有变化,是否有许多数据的采集工作更多地要从网络上实时抓取,诸如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的源头数据采集是否可以变换数据的生产方式,从人工的数据采集变为网络数据的开发运用等,这些都是统计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在思索,相应的统计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否会带来统计工作模式的变化,就像“四大工程”建设,正是统计人借力信息技术推动统计工作的有力见证。由此,可以看到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在国家层面掌控源头数据质量的目标,可以说这是统计工作中质的飞跃。进而笔者想到,下一个飞跃是否会是大数据带来的统计生产方式的变革,它也将因此成为统计人需要关注的新问题。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的应运而生已不足为奇,将来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思维也将不断出现。可见,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蕴含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统计人在信息化的大潮中,如何站稳脚跟,立足发展,看来得需要下一番工夫了。

新认知,新准备

笔者认为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首先在心理上要做好准备。统计人应该时刻关注大数据的研究发展动向,克服在常规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中形成的思维定式,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强化对大数据的认知。从知晓大数据是什么,存在形式如何,对统计工作的影响如何等基本问题入手。还要真正从心理上重视大数据带来的种种变化,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积极思考,不要在信息时代掉队;其次在技能上要做好准备,不能懈怠,不要满足于现有的工作要求,而要从当下开始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要着眼于对大数据开发和使用的研究,使自己对大数据不再陌生;最后在大数据时代放眼统计工作的未来。统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举。因此,每个统计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站在统计未来的高度上看问题。而大数据时代恰恰给了我们一个站在工作前沿思考问题的机会,要求我们提前思考,提前谋划。

大数据,就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看似很远,实则很近。对于我们统计人而言,更要增强紧迫感,要有增强技能的意识,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在工作中大幅提升自己的能力;要有紧抓机遇的意识,在新知识、新问题中发现助推工作的动力和结合点,不断完善统计工作;要养成超前的思维习惯,站在高处看问题,这样才会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正,实现自身的发展。

上一篇:冬日美食一隅 下一篇:北京市商品批发价格指数编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