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文化交错中的东方精神

时间:2022-10-07 06:43:35

帕拉:文化交错中的东方精神

我们的降生即降生到历史之中,并在时空的不断流转间完成各自的使命。帕拉说,他很庆幸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从小接受了传统中国艺术的熏陶,这让他无论在澳洲还是世界的任何角落进行创作时,都能够依据东方的艺术文化精神寻找到创作的理念。

文化交错中的东方精神

1957年,帕拉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一个普通的维吾尔家庭,从小,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天性便赋予了他超强的艺术天赋以及对大自然的敏感和热爱。上世纪80年代, 帕拉毕业于西安美院油画系,毕业后,成为职业艺术家,并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多年。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美术剧烈转向的年代。面对国内外各种美术思潮,帕拉采取了积极开放的态度,他并不排斥也不深陷其中,而是逐渐强调独立的审视和分析研究。1987年,抵达澳大利亚后,帕拉的艺术作品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获得了认可与巨大成功。从那时起,他被邀请到各地展出作品。如今,帕拉的作品在德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家都备受青睐。

1998年,随着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广州美术馆馆长随后访问悉尼,收藏了帕拉的作品《young man》,作为广东美术馆的永久收藏品;帕拉于2002年2月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举办个展,所有作品全部被收藏;2008年8月和2009年11月,在悉尼的温特沃斯画廊举办个展;同年8月,在悉尼阴式画廊举办个展;2010年 5月,在黄金海岸画廊参加“迪瓦恩源女士”联展;同年12月,在悉尼画廊举办个人艺术展,不断攀登艺术的高峰。2012年,他选择回到中国,重新开始在祖国的艺术生涯。

从乌鲁木齐到澳大利亚

帕拉近期的作品中都呈现出了一种宏大而精微的表述方式,画面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而矛盾和冲突又统一于画面。虽然在国内的时候即对抽象风格情有独钟,但是到了澳洲帕拉才真正痴迷上了抽象艺术。在他看来抽象已经不再是某种风格的代称,而是文化观念的表达和纯粹精神的诉求。“艺术表达的方式太过于现实,它所传达的信息就结束了。因为观众看到一件艺术作品时,一定要有一个想象的过程。或许是一个故事,但是简单的故事情节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思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帕拉说,“抽象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能带给人一个默默喜悦的想象过程。”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将东方的优秀文化和西方的思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更高的精神层面达成默契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

帕拉一直强调,油画是西方的舶来艺术形式,无论艺术理念还是技术层面,想要获得一手的信息,必须深入西方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帕拉能在与他本源不同的民族获得认可并达到成功,是非常罕见的。他已经接纳了澳大利亚,并将自己的艺术才能重新根植于这片新的土地上。“因为澳大利亚的环境和新疆很相似,都拥有很广袤的土地,也有我最喜欢的大沙漠。”帕拉说,“而且在文化的多元性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因此,如鱼得水的帕拉也很快就适应了澳洲的生活,并在文化宽容度的基础上累加了个人创作的想象空间。帕拉的作品以其绚丽的色彩而闻名,他的色彩能以一种独一无二并且真实的方式展现澳大利亚的本土精神。纵观帕拉的艺术生涯,他流动的经历也带给他画面上的流动性。这既反映于色彩在画幅表面上的尽情流淌,更反映在画面结构上的那种不确定性,为此帕拉也开始大量使用稀料、薄彩、印拓,辅以排笔、刀具和吹风机、喷枪等各式工具。画面的流动性,首先便于画家的自由性表达,尤其适合帕拉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直接的表述方式;而自由奔放、随处灵机的画面生成又很容易对应于帕拉的文化身份遥接悠远的东方传统,从而形成彼此交融又尊重并存的文化态度。

植根内心的东方文化精髓

帕拉说,他很庆幸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从小接受了传统中国艺术的熏陶,这让他无论在澳洲还是世界的任何角落进行创作时,都能够依据东方的艺术文化精神寻找到创作的理念。而这种文化的支撑,让他在无数的变化中立于追寻到心灵的镇定。“不变不可能是好的艺术作品。”帕拉说,“但是我在艺术上任何的变化,追根溯源都可以找到东方文化和中国艺术的支点。”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很少接订单,订单意味着把别人的想法强加在我身上。”帕拉说,“也从来不去想市场和商业化的东西,如果一个艺术家总是想着市场,就会有‘迎合’的成分。”原因很简单,他说:作为艺术家,就要有独立的思想,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发挥,把想要做的事做到极致。

帕拉对艺术的坚持与执着使他在国际上获得了成功与认可,偶尔想起低谷时期,自己接近一无所有的经历,他觉得这也是一种财富,让他有勇气面对今后生活中的任何困难。这次的挑战无疑是他回到中国,在北京建立一个全新的工作室,“我开始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开始认真思考自己今后的创作。”他说,“国内艺术思潮的活跃以及北京文化底蕴的深厚是让我重新兴奋起来的因素。”

2012年7月,帕拉回国后的首个个展顺利举行,接下来的各种展览与活动也接踵而至。“我出国很多年了,时间越久越想来祖国举办自己的展览。”这是他在开幕式上一再强调的,也似乎印证了策展人在前言中的话语:“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乡愁’也令帕拉乐意放弃在澳洲的恬淡舒适,不仅选择在悉尼、北京之间不断奔波,更在北京郊外安静的画室中怡然自得。”

上一篇:抗燥时节 9期 下一篇:为烟斗注入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