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10-07 06:37:41

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是我国教育领域里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作为教师,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重大的转折期,这一变化往往使刚入学的幼儿难以适应小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幼小衔接问题的关键不只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课程衔接问题,而且包括幼儿入学之前的心理、行为和习惯的适应及准备等方面。切忌搞所谓的“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开设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这种“抢跑”行为背离了《纲要》精神,也没有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幼小衔接的质量,对幼儿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则效果良好,反之则适得其反、影响一生。因此在幼小衔接问题上,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一定要互相沟通,只有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 强化幼小双向衔接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与小学的配合与合作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根据衔接班在幼儿园的特定地位,我在工作中,在开展丰富的活动的同时,会营造班内外、园内外“幼小衔接”的氛围,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幼儿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幼儿喜欢老师,从而喜欢学习;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的区域型环境,根据教学活动需要,有时又按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并且带幼儿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小学的早操和课堂,离园欢送和赠送礼物,激发了他们上学的欲望。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光是幼儿园的任务,小学也应该做好衔接准备。工作中,我积极开展园与校的交流与合作。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学一些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知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另外,我还开展了一些知识讲座,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以及小学生家长需要做哪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注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要求幼儿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小学生活和学习有一定的衔接,在教学活动的延伸活动中,我会有意识地给孩子们留一些简单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在刚开始的时候,全班有好多小朋友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可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发现大多数小朋友都能做到按时完成。

2.让孩子们有一定的时间观念。平时要让孩子们逐渐适应教育活动时间的改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利用故事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告诉他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不能拖拖拉拉;同时教育孩子们要懂得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孩子们都知道要珍惜时间,并尽量做到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一件事情。

3.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习惯。很多刚入学的孩子,不会自己收拾书包,放学时跟不上速度,要不就是丢三落四,记不住作业。这些都源于孩子平时很多事情都是家长代劳。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包括训练孩子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整理房间,自己准备好第二天的物品,包括学习用具、衣服等。孩子自己能处理好了,家长也省心了,同时能增强孩子的信心,觉得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有计划地做事的习惯。

4.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幼儿园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进入小学,游戏活动就被正规的学科教学所代替,一节课要持续40分钟。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比如,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不能边听边玩,讲的过程中要随时提问,如:“刚才小兔子为什么伤心?”“都有谁帮助过小蚂蚁?”“你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这样不但训练了孩子的倾听能力,还训练了他的表达力、想象力和记忆力。

有了良好的习惯,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后劲十足。

四、从转变活动方式切入,为学习兴趣做准备

幼小衔接在学习性适应方面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则应从情感上关注幼儿的学习情感,让幼儿习惯在生活中学习,并能学以致用,真正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平日教学中,我会让幼儿参与活动的设计安排,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自己长大了的积极情感,让他们学习一些合作、策划、统计等经验。

在学前教育中加强和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和自理能力等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和常识的教育,采用多种方式以适合儿童心智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落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就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同时,应当看到,促进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是解决衔接的要害所在。孩子个体的适应能力不同,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衔接重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本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标,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阶段。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教”与“学”新型关系的实践研... 下一篇:关于品德与社会课中研究性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