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课改教育理念应突出 “五新”

时间:2022-10-07 05:10:34

面对课改教育理念应突出 “五新”

(永和县城关小学山西临汾041400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

的发展。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新课程突破了历

次课程改革仅仅围绕教材进行的局限,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追求创新

,是一个面向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通过新课程实践,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应该突出五“新”。

一、新教育观念

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

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灵魂,而教师又是教育改革的具

体实施者,他们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教育观念是行为的先导,

教师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是时展的要求,也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在实践新

课程中,需要教师摈弃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改动较大,传统观念和做法的惯性

作用使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教师已有经验和主观意念影响着对课程改革观念的

理解,新教师往往模仿自己学生时老师去授课,老教师则按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教学,许多教师认为以

前的做法都是正确的。究其原因,在于新观念的内化一般都要经历接受、反映、评价、组织和个性化等五

个由浅入深、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蹲下身子看学生,为了每个学生发展,体

现新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方式上,由以讲为主转向以合作探究为主;在教学内容上,由封闭转向开放;在

教学组织形式上,由单一时空转向灵活时空;在教学管理上,由专制转向民主;在教学手段上,由黑板加

粉笔转向多样化综合;在教学评价上由重结果转向多元评价等。

二、新教学目标

传统的课程目标虽然经过多次修订,但它“以学科为中心”、“以‘双基’为中心”的本质没有改变,因

而“奉‘纲’、‘本’为教条”、“以考试为中心”的本质也不会彻底改变。而新课程目标追求多元性、

时代性、可操作性。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不仅使用

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思

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而且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

会生存、学会做人上,把21世纪人才必备的一些基本素质设置在课程目标中。 不仅如此,新课程标准还将

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划分为三个学段,即1-3年级为第一学段;4-6年级为第二学段;7-9年级为第三学段

。相应地,也将课程目标分三个学段做出了具体规定。由此可见,新课程体系已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了革

新,由过去的学科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新的课程目标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

基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以促进人的终身实践中正确理解新的教

学目标,对于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康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教师角色

传统的教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堂的方宰者,是教学过程的控

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新课程不仅要求

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即

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引导

者(即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

心进行深度探索等)、合作者(即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

、信任、理解和宽容的环境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即教师从过去

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教师不再是权威的知识代言人,师生之间应该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对话与思考。要与学生共同探究

知识过程。在实施新课程中,新的教师角色,应是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转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

;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新课程的塑造者;由课程成绩的裁判者转变为课程学习和学生发展的激励

者……。让课堂成为学生点燃知识火花的地方,同时又要保证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要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使学生能在一个有生命力,又不杂乱的环境中各尽所能,要以民主的精神、开放的态度、合作的方式、

宽松的环境进行课堂管理,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

四、新学习方式

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过程。学生从经验和已知知识出发,面对实际问题情境,经过自己的思考,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分析、解决这一问题,得出数学结论,并进行解释和应用。因此,学生

不仅通过同化接受定论形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顺应去发现知识。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学习不是

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

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探究

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等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改

革的标志性变化,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变单一的、被动的、死记硬背的接受式的学

习方式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体现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将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师生

的校园生活质量。然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此,教师教学行为的

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被视为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物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素质教育能

否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

五、新教学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

教学有力手段。而传统教学评价是:就内容而言,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就标准而言

,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就方法而言,以笔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就主体而言,被评价者

多处消极的被评价的地位;就重心而言,过于关注结果。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

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发挥评

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于评价对新课程的实施起着向导和监控作用,为实现

新课程提出培养的目标,教师要以新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评价应由注重甄别、选拔转向注重发

展,评价主体应多元化;评价目标应多层次;评价内容由单一的学业成绩转为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评价方式由教师单一评价转为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的方法主要采用档案袋评价法等质性评价法,

数学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理解

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总之,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都应该以激励学生

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上一篇:如何实施好参与式教学 下一篇:影响学生练习情绪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