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技校语文教学的有效运用

时间:2022-10-07 04:39:11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技校语文教学的有效运用

摘要:体验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实现知识的内化,是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体现,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具有较强应用性。

关键词:体验 体验式教学模式 运用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通过学生亲身的感受,促进学生融入课堂,感受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手段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效地推进语文的教学。

一、体验教学法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实践的意义

技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较差,他们爱动手实践

但不善思考,不爱动笔,在课堂上不善表达,如果老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普遍产生厌学,很难达到语文的教学效果。体验式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反思,通过参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能有效培养技校学生情感、价值观与职业能力,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体验教学的方法及在职业学校的应用

语文体验式教学法,教师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通过角色体验、情感体验,构建团队模式等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接近真实的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完善心理,在体验中发展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人文素养及职业能力。下面笔者就在技校语文教学中使用的体验教学法作具体介绍。

1、通过朗读,实现情感的体验,使学生情感心理不断完善,达到以情育人的效果。

语文教学讲究让学生融入文中情感,与文中的主人公的情感产生共鸣,方能有效推进语文教学,达到既定的课堂目的。而产生情感共鸣的方式之一则是朗读。如果单纯的播放诵读录音,或者是教师示范朗读,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让学生以朗读的形式达到情感的体验,必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经典的演讲稿,通过课文分析然后进行朗读,效果显然不是最佳的。为了激发兴趣,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出生地域进行分组,根据技校生源情况,一般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吴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客家方言区、赣方言区,甚至有少数民族语,通过分类,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方言区及自己所属的方言区,并代表自己所在家乡的语言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再用普通话全班齐声朗读,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村干部竞岗演讲。通过"激感"与"体验情感"相结合,学生不仅与演讲者的情感得到融合,有效理解文章内涵,还焕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为家乡作贡献的想法,同时体验了祖国语言之美,达到以情育人的效果。

2、通过绘画体验,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与具体化,培养美的情怀的同时实现"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过程转变。

在诗歌章节的教学中,可通过绘画的形式,让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体验诗情,实现"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过程转变,从而起到冶情的效果。如在讲授《雨巷》与《再别康桥》两首现代诗时,以小组合作模式,学生通过网上搜集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与探索,找出诗歌写作背景、情感基调,并由此做好画面设计与布局,最后上台展示并描述画作。通过讨论、绘画、展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体验者,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作为台下的指导者与建议者,由教师传情转为学生体验诗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再别康桥》一诗的情感体验中,不仅体验了诗之美,还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学会以美好的方式与校园告别。学生通过亲身的参与,美的情怀得到渗透与滋养,从而提高了技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3、模拟课堂情节,编排舞台短剧,体验角色。通过对角色的揣摩、体验,从而呈现出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并最终积淀为他们精神世界最本质的东西,即人生观与价值观。

语文教学既负载着文化,也传承着文化,因此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有着应有的关注,角色扮演能让学生从"演"中体验主人公的性格与内心世界,从而对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积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文章《一碗清汤荞麦面》,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演的过程实际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表演四次不同的吃面的情景。在表演前,让学生充分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讨论与表演的过程实际上是价值情感的融入与渗透的过程,从而避免了老师一昧的说教,而是让学生通过体验主动地去"学"。再比如《项链》,让学生亲身体验三个情景:拿到请柬;挑项链;相遇。每个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力不同,"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每组学生所表现的玛蒂尔德也不一样,特别是与佛莱思节夫人相遇这一情景,更是渗透学生对人物的情感取向,或同情或鞭挞。学生以表演促思考,以表演促讨论,学生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家庭意识、不畏困难的意识也在体验中生成、升华,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也在表演中得到积淀与内化,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4、组建团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拓展体验,积淀职业素养。

团队合作能力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之一,通过组建团队,让学生在任务实施、完成的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对任务完成的意义。在教学中,可让学生组建团队,把团队分为团队队长、发言人、资料搜集员、记录员等几种类别,并明确岗位职责,通过队长协调、组员分工筹备、相互讨论,让学生通过身份模拟,开展各类活动。如开展"我要面试了"、"汽车模型介绍会"、"欢迎你"等等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沟通,通过构建真实的情景,营造真实的团队模式,队员发挥各自的职责,让接近真实的职业角色来构建、培养学生的协调力、口语表达力、合作力、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培养更乐观,更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学生在在一次次的团队体验中积淀了融入社会的职业素养。

三、结语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和保证学习质量的前提,体验教学法能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因而学习兴趣浓,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力与创造力,积淀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了学生职业能力,是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体现,在职业学校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参考文献:

[1]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

[2]胡尚峰,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

上一篇:探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 下一篇:浅议体育教育中个性化培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