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

时间:2022-10-07 04:04:20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

大豆是一种富含丰富蛋白质的豆科植物。大豆呈椭圆形、球形,颜色有黄色、淡绿色、黑色等,故又有黄豆、青豆、黑豆之称。大豆在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对其正常生长危害很大,严重时减产损失达30%以上。

一、农业防治

1.合理进行轮作换茬

对土传病害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以及在土中越冬的害虫(大豆潜根蝇、二条叶甲等),通过3年轮作即可减轻危害,。

2.清除病株残体

大豆收割后应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并及早翻地,将病残体深埋地下,以加速病原菌消亡减轻病情;对越冬于土壤中的害虫,通过耕翻将害虫翻到土表,经过耙、压、机械损伤,加之日晒、风吹、雨淋、天敌食取,可大大增加害虫的死亡率,有效减轻第2年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3.加强栽培管理

①合理密植、不能顶湿强播。②增施有机肥料,配方施肥。③中耕培土堵塞食心虫羽化孔,使成虫不能出土或减少其出土量。④ 辅助措施。根据大豆生育期间的实际情况,采取较灵活的辅助措施。

二、化学防治

1.种子药剂处理 药剂拌种,推迟病、虫的侵染危害期,保主根、保幼苗。大豆根腐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 2),对大豆潜根蝇、二条叶甲、大豆孢囊线虫病用40%毒死蜱乳油。

2.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可以有效清除一些病、虫源,减少中间寄主,尤其可以降低田间湿度,通风透光,对减轻病情作用较大。

三、大豆病虫害主要有

1.大豆蚜虫

大豆蚜虫以若蚜集中在大豆和黑豆的生长点、嫩茎、嫩叶、叶柄和花絮上刺吸为害。严重为害时,导致大豆生长停滞,茎叶卷曲,植株矮小、叶片脱落,果枝少结荚少,千粒重低,甚至整株死亡。该蚜还能传播大豆花叶病毒(SMV)病及分泌蜜露,引起霉污病和病毒病流行。

防治措施: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形成湿润而不利于蚜虫滋生的田间小气候。二是黄板诱蚜。在田地周围设置黄色板,即把涂满橙黄色的66平方厘米塑料薄膜,从66厘米×33 厘米宽的长方形框的上方将涂黄面朝内包住夹紧,插在地周围,高出地面0.5 米,隔3~5 米插1块,再在未涂色的外面涂以机油,这样可以大量诱杀有翅蚜。三是药剂防治。当百株蚜量达到500头时,用氰戊菊酯有效成分60 克/公顷或吡虫啉有效成分45克/公顷或抗蚜威有效成分120克/公顷,对水喷雾防治。

2.大豆根腐病

大豆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大豆根部,幼苗或成株均可染病。初期茎基部表皮出现淡红褐色不规则的小斑,后变红褐色凹陷坏死斑,绕根茎扩展致根皮枯死,受害株根系不发达,根瘤少、地上部矮小瘦弱,叶色淡绿,分枝、结荚明显减少。

防治措施:一是加强田间管理。上茬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田中的茎叶及周边的杂草,减少虫源;提倡轮作,最好进行水旱轮作;育苗移栽的,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二是选用抗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用拌种剂或浸种剂进行灭菌。三是药剂防治。可用4%农抗120水剂150~3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对水喷雾;或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恶霉灵、多菌灵1份+克线丹1份+干细土200份充分混匀制成药土进行防治。

3.大豆食心虫

食性单纯,仅为害大豆。大豆食心虫是咬食豆粒的小红虫。幼虫钻入豆荚,咬食荚中的嫩豆粒,可吃掉半粒豆,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幼虫在豆地结茧越冬。第2年7月下旬变成蛹和蛾子,飞到豆荚上产卵,7~8月份降雨量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发生。

药剂防治:可选用菊酯类等药剂喷雾防治。667平方米用25%氰,辛乳油20~30毫升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喷药时要注意雨天对药效的影响。为保证防治效果,建议采用机动式弥雾机喷雾,并禁用一些高毒药剂。

上一篇: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 下一篇: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业需加强正面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