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对高职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时间:2022-10-07 03:53:39

实践教学对高职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构成环节,研究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是探索高职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必然选择。将实践教学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用“生产育人”理念指导实践教学,促使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实践教学,职业素养,生产育人

G641

一、引言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决定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重要地位,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特色部分,成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对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部分,该环节培养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人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高职人才职业素养的内涵及要求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高技能人才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达到什么要求,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而对人才培养方向和规格的定位则是高职院校办学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从社会需求和发展的趋势看,高技能人才素质的核心要素是良好的职I道德和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即综合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分析和解决各种社会、工程问题等应具有的职业技能。

1.职业道德

职业从事者的职业活动、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亦为职业道德,它主要体现在职业从事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要求,以及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高职人才的职业道德隶属于该范畴,其职业活动行为是从事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活动行为,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线”,二是“高级技能”。因此,高职人才的职业活动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线”是面向社会企业,这就要求实践教学需要和社会接轨,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高职人才的“一线”培养。“高技能”是面向岗位,实践教学环节能将先进理论知识与具体的顶岗实习岗位相结合,真正实现产学结合。

2.职业作风

职业作风是职业从事者在职业活动中的一贯态度,是职业行为的习惯性表现,是敬业精神的外在表现。职业作风是一种习惯势力,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实践教学的长期性有利于高职人才职业作风的养成,校内实验实训环境、校外顶岗实习环境从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职业作风的形成具有深入的影响。

3.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由就业意识和择业意识构成。就业意识指职业人对所从事的工作和任职角色的看法;择业意识指职业人希望从事的职业。高职生的就业意识主要形成期在顶岗实习阶段,该阶段学生进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具有职业人的某些特征,对岗位任职角色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看法。通过顶岗实习期工作岗位的认识,与自身比较,就会产生对某种职业或岗位的期望,即所谓的择业意识。职业意识的形成不是突然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幻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稳定、由远至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具有一定长期性。职业意识决定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决定职业道德,没有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教育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追求、充满信心的人,才能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才会自觉养成职业生涯发展所必须具有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职业意识训练必须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

4.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即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学生是否具备扎实的职业技能是能否顺利就业的基础。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平台,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行业专业水平认证证书等都是对职业从事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的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职业技能的形成也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需要在实践工作长期、反复地操作才能内化成符合该职业要求的技能。

5.职业行为

职业行为是职业人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是职业目的达成的基础。不同的职业从事者所处的职业环境不同,职业要求也不同,对职业劳动的主观心理反映也不同,因此,其职业行为也不同。职业行为存在着共性和个性,共性是由职业要求、职业规范、职业环境所决定,个性是由职业从事者的个体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作风以及职业技能的水平高低等因素决定的,学生的职业行为与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关。

三、实践教学的功能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实用性人才,即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直接创造效益的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直接面向市场,为社会培养职业人才。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表现,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尤为关键的一环。一般来说,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它是一个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

1.巩固学生专业知识

高级技能的基础是扎实的专业理论基本功,专业知识的获取形式是多样性的,除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对专业知识的巩固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将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可视化到实物是将抽象理论形象化的有效途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的数据和经验又反过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两者相辅相成。

2.养成学生职业意识

高职实践教学应在导向学生行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在具体教学中,要将学生视为能够思考和自主意识的人,将学生看作能自主建构的人,发展他们的职业意识和社会意识;在进行项目教学的时候不要割裂项目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指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所具备的个体能力结构。职业能力不是操作能力或动手能力,而是综合就业能力,包含知识、技能和B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实践教学对构成职业能力诸要素的养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职业态度;为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的根本途径。

四、职业素养在实践教学中的养成

(一)实践教学对主观隐性素养的养成教育

思想、政治、德育方面。高职教育应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校企联合、共同育人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还需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建设。学生在生产实践期间,通过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生产环境的感染以及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想品德的建设,坚定政治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企业员工的感染和帮助下,不断学习社会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自觉抵制不良现象和行为发生,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成为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的当代大学生。

身心素质方面。“生产育人”作为指导高职教育的新理念,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了实践教学的目标。同时,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环节,能促使学生向“企业人”早日转换,使其身心素质得到成长完善。“生产育人”指导顶岗实习,其目标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节功能,能较快的适应生产、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共同帮助下,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在生产环境的感染下,在自身不断的自我调整过程中,使自身的身心素质得以健全和发展。

职业素质方面。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在实际岗位上和工作中,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职业素质,拥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职业情操。在企业生产实习时,学生的思想受到企业文化的感染,行为受到企业制度的制约,意识受到企业环境的影响,使其自身的职业素质得到提高,在生产育人中,平滑地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

就业能力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之一是职业针对性强,因此,人才的培养工作必须紧扣“以就业为导向”这一指导思想。高职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能和生产单位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的对接,能以更大的优势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高质量就业。通过学生在生产岗位的实习,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在生产单位工作实践中,学生专业技能进一步得到提高,生产经验进一步得到丰富,使学生在面对就业竞争时具有一定的优势,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二)实践教学对客观显性素养的养成教育

1.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高职教育要求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和“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育人工作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这两个基本特点,在实践教学中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使学生了解专业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领域和技术发展状况。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学生需面对实际的工作岗位,与生产第一线“零距离”接触,通过对课堂理论教学和生产实际的比较学习,学会寻找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深化对抽象理论知识的认识,探索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了解本专业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和技术发展方向,扩展自身的专业知识面。另一方面,应在生产实践中促使学生适应生产环境,了解生产技术,熟悉生产工艺,掌握生产流程,使其能在生产实际中更进一步深化对专业知识的认识。

2.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

提高实际操作技能。高级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实际动手操作训练,实践教学是使学生形成高级技能的有效途径。在专业技能实习和顶岗实习中,应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根据生产任务要求,确定生产加工材料,合理利用现场设备资源,明确生产加工工艺,制定相应的生产流程,掌握设备的操作与使用,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长期处在真实的实际生产环境中,因此,需按照生产单位的技术员工要求,掌握实习单位的生产制造加工技术,具备独立操作生产的能力,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技能,在长期的生产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掌握相应的技术知识,形成高级技能。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毕业生面向的是“生产第一线”,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由于生产系统的复杂性、生产环境的易变性以及其他的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通过“真题真做”、“实战训练”等形式,培养学生应具有根据生产现场设备故障的现象,分析不合格产品的缺陷,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经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高职学生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快的适应能力,生产实际系统要求学生应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具有联系生产实际、专业技术发展的实际、企业的实际、学校的实际的综合能力,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密切关注企业的技术需求,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支持,存在什么样的技术难题,从而选出企业急需学生能做的实践课题,同时也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一套完整的生产系统也是知识体系结构的综合体,学生通过对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生产流程的认识,综合分析生产过程及生产工艺要求,应具有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到生产现场实际工作中去的能力。通过对生产系统的了解,对系统运行过程的认识,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具有将相关知识和技能内化,升华成职业能力。

五、总结

高技能、应用型是高职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典型特征,通过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职教学的鲜明特点。实践教学作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其功能和作用是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一方面培养了高职学生的“硬功夫”即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软功夫”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方面的养成教育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探索一种更适合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的教育模式,更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一个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尚久悦.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发利用实践教学的软功能[J]. 教育探索,2006(04)

[2] 葛海.浅谈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9(14).

[3] 郑威强.浅谈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J].职校论坛,2009(17).

[4] 蒋喜锋等. 必须全面理解高职实践教学的功能与意义[J], 职业技术教育,2006(01).

[5] 黄亚妮.国外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特色的评析和启示[J].高教探索, 2005(04)

上一篇:高职语文课教学刍议 下一篇:基于精品课的《高级英语》MOOC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