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生态旅游营销中的环境保护对策

时间:2022-10-07 03:40:12

分析生态旅游营销中的环境保护对策

摘要 生态旅游,在近年以来得到了众多旅游爱好者的竞相追宠,作为一项新生的旅游活动体系,生态旅游最初的发展的确对环境起到了良性的保护作用,但是伴随着其逐步的繁荣,日益呈现出了诸多影响环境的因素,因此在当前加强对生态旅游方面的管理,做到对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是当前时展下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生态旅游 营销 自然环境 保护措施

1 加强生态旅游和环保规律的认知利用

生态旅游的开发具有着两面性,一面其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效益值,而另一面其在一定层次产生了自然生态环境损耗,降低了地方文化传统特色。这类情况的存在成为生态旅游开发中的主要矛盾。生态旅游的效益及发展主要是通过生态资源的对外营销而取得,但是因其资源的有限性特征,在开发中若片面地追求速度效益,那么必然会造成生态旅游愈发展,污染愈严重的情况,从而破坏生态的平衡性。因而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做好对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与尊重,不断地就环境质量进行改善,最大化地促进环境生态同人类的和谐共存,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目标。然而这一目标要求的实现,必须要通过环保与生态旅游关系间,做好内在规律的寻找把握,以此对持续恶化的环境作出改善,采取合理的方针策略。促进生态旅游和自然环境与文化的相融合,达到和谐共存的发展目的。

2 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的开发内涵,具体是指通过科学的生态学方法运用,将旅游活动和生态环境的特性进行充分恰当的结合,以此合理地在大的环境空间内进行旅游结构的布局规划。在进行规划时,要全面进行生态环境资源的考虑,从其特性及分布状况与旅游群体特征、需求类别做出考虑,同时必须兼顾考虑到生态旅游的空间容量及景区内的动植物多样性方面的保护,以自然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作为发展前提,贯彻自然环境保护同经济利益均衡发展的原则,促使生态旅游景区环境的建设发展,以合理的设计,完成功能分区,综合制定既适宜动植物生长,又适合旅游人员观光居住的规划方案。充分地将湖泊、河流、山体、绿地、气候等资源条件利用,创设出一个优美的景观旅游体系,同时又确保原有生态圈不会受到景区建设发展的影响。

3 综合制定可持续发展旅游政策

政策作为发展的必要依据,是管理进行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当前的生态旅游进展中,制定一整套科学的生态旅游发展政策,具有着现实的必然意义,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重要条件。在政策中应明确规定,就既有田园景观特色生态系统,必须做好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规划。对于存在着环境资源破坏性质的产业,无论其具有多高的经济效应,都必须明确规定杜绝引进。就相关农业生态系统生产部门及野生的动植物园开发部门来讲,虽然不会在短期内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其发展中所具有的生态景观多样性提升意义及地方田园特色增强作用,能够长期吸引大量生态旅游人员。因此在当前应取得当地政府的着重关注,加强对其多方面的产业开发。同时政策构建时,还应当统筹考虑生态资源的结构、功能与价值等多方面的协调性,保证不损害当地的民族习俗及生活文化价值等,以政策促使生态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4 做好环境审计及影响评价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在当前又被称之为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是目前环境管理预防的重要方法。其能够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对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及人类健康的环境项目开发做出细致辨识。环境评价体系在实施中主要是通过行政单位及环保部门与公民大众共同参与决策评议。其最为明显的作用是最大化地减少生态环境资源开发投资中,出现的经济损失,降低项目开发运营过程中的成本,避免环境在开发中遭遇潜在的破坏。在生态旅游方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针对性的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风险,减少开发过程中潜在的不利影响因素,确定生态景区环境的最大容量,以此建立一个集管理、监测、开发、研究于一体的公众监督审计体系,综合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发展保护措施。

环境审计通常被定义为是预测企业在生产中的运行组织过程,用于确定企业是否按照既定的环境规范章程及政策标准进行生产活动,这一过程主要包含了检验、评价及证实三个步骤。显而易见环境审计就旅游生态管理企业及旅游生态保护等方面也存在着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在近年以来,伴随新兴技术设备与法律措施的涌现,在生态环境的管理规划和保护方面的发展也经历了相应的进步,且在公民意识方面,也对环境问题愈发关注重视,因此在今后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环境审计工作开展中,必将会产生对生态景区建设规划与发展的各类方法支持。

5 实施教育手段,加强生态管理人员的职能意识培养

在生态旅游的管理中,加诸对旅游管理人员的教育必然可行,旅游管理人员作为生态资源与环保的监督引导者,对生态旅游环保建设具有着主体作用,因而,做好管理人员方面的生态环境教育培养,促使其树立良性的服务意识,是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求。旅游管理人员在接受了生态环境的教育培养后,会对生态旅游资源的普查评价工作具有新的认识,这对管理人员在参与组织制定旅游发展纲要规划、确立旅游发展策略措施及构建协调管理保护机制和不同类型旅游线路的制定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

6 加强旅游者生态教育

在生态旅游的教育开展中,不仅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养,同时还应就旅游者及潜在的旅游群体,进行旅行前的生态旅游环保教育,使其明白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及自身所具有的生态履行义务和应有的生态道德文明等思想。具体的实施可通过以下形式开展:首先采取在旅游区内,进行设置具有环保教育意义的配套设施,例如在人流量比较密集的区域设置环境保护解说系统与具备提醒意义的环保警示牌等,其次可以利用景区媒体资源,设置LED广告牌或者媒体电视,进行卫生保护影片及卫生保护语的循环播放,令游客从多种渠道进行接受环保教育。在可持续延伸教育的设施方面,如门票和旅游宣传手册及导游地图等具备收藏价值的载体,进行添加相关生态保护知识与保护注意事项标注,使游客可以持续受教。另外还能够采取在相关旅游商品中,增加环境保护内容比例,开发具有环保意义的旅游交通工具与废品收集器等。以此类形式使旅游群体自觉地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体系内,为生态环保贡献自身力量,促进生态旅游环境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森林培育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下一篇:基于Pro/E的推拉力测试仪设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