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对幼儿社会教育的实践

时间:2022-10-07 03:08:42

图书对幼儿社会教育的实践

(一)选材视角:适合幼儿,求发展

选择适宜的图画书进行社会教育活动是一个精心选择、周密分析的过程。它涉及图画书内容是否凸显社会教育的核心价值,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符合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围绕这些思考,我们关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三个要点,合理选材,将社会教育活动引向深人,优化幼儿社会性发展。1.关注发展的要点。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社会领域“目标”的详细解读,我们梳理出其中的关键要素,如自信、交往、互助、合作、分享、同情、遵守规则等。围绕社会领域目标进行选材,不仅能准确把握幼儿社会教育发展的方向,思考所选图画书内容对幼儿发展是否有意义,而且还能保证社会教育内容的均衡性与科学性,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全面、平衡发展。2.关注发展的“序点”。幼儿的身心发展必然受到年龄的制约,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是如此,也有着其内在的秩序。比如交友能力的培养,大中小三个年龄段的社会教育落脚点是不一样的,小班可选择“愿意和朋友一起玩”为主题的图画书,如《我是小袋袋》系列绘本、《卡,你在哪里》等,中班可选择“和朋友快乐玩”为主题的图画书,如《摇滚森林》和《好朋友》等;大班可选择“关爱朋友”为主题的图画书,如《小建,好酷!》及《阿尼,加油!》等。总之,在选择图画书内容时,要把握年龄特点,不强求,不跨越,让社会教育更贴近每一名幼儿的发展需要。3.关注发展的“拐点”。《纲要》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因此,我们不仅要善于追随幼儿的兴趣点,还要对幼儿的社会态度与情感进行积极引导。如在一次谈话中,教师发现幼儿喜欢的职业集中体现在警察、医生、银行家等。这与“正确认识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有所偏差,于是,教师组织幼儿阅读图画书《黑手小乌龟》,不断调整与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在“反对”与“支持”乌龟做修车师傅的讨论中,拥有了“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就是好职业”的全新看法。

(二)组织形式:依托情境,多体验

1.选境要有趣。教师从图画书中选取的情境主题要能满足幼儿游戏的心理,体验社会学习的快乐。比如在图画书《和甘伯伯去游河》活动中,教师戴上斗笠,站在用牛奶盒制成的简易小船中,摇身变成了“甘伯伯”,这激发了幼儿“说礼貌话,去游河”的游戏兴趣,他们纷纷请求道:“甘伯伯,我和你一起去游河,好吗?”“你能带上我去游河吗?”有趣的情境,淡化了“教”的痕迹,调动了幼儿学习与运用各种请求语言的自主性。2.用境要有度。幼儿是在实践中学习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努力创设自然的情境,还要力求情境体验的适度,让幼儿在亲历体验中,心灵得到呵护,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健康成长。比如在图画书《我不跟你走》活动中,教师借U离开,请食堂阿姨做“陌生人”进人教室。一番花言巧语,3名小班幼儿被带走。半路上,教师及时出现:“这个阿姨你们认识吗?她是不是陌生人?”这三个孩子顿感不妙,紧张地说:“我再也不随便跟陌生人走了!”阿姨立刻笑着说:“这次你们很幸运,我是一个好心的陌生人!”有惊无险的体验,恰到好处,也增强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三)家园评价:收集信息,深观察

用图画书进行社会教育是否真正给幼儿带来变化?如果有,这种变化究竟有多大?若用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标签式的星级评价,是无法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的。因此,我们在家园合作中,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以发展的眼光对幼儿的行为表现与发展变化进行深度观察。1.观察地点要自然。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与情感是最真实的。所以,教师在观察之前,必须要选择适宜的观察地点。比如在评价图画书《玩具收起来》的教育效果时,我们认真分析与删选,选择了“有收拾玩具机会”的一些活动场所,即区域活动、自由活动、晨间锻炼活动、家庭玩具角等。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确保了评价信息资料的真实与准确。2.观察记录要连续。关注幼儿某一方面发展的连续变化过程,其实就是连续观察的过程。以图画书《爱心树》为例。教师与家长或用相机拍摄,或用口述日记的方式,生动地呈现了幼儿关爱行为的变化过程:从单一到丰富,从被动到主动,从模仿到内化。这种看得见的评价方式,是幼儿珍贵的成长记录,它不仅有效地支持幼儿社会成长的努力,还保证了家园间评价的连续性与准确性。3.观察结果要反思。教师要善于对所收集的观察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从中了解幼儿的社会发展状况,洞悉其社会发展需要与差异,不断地寻找图画书与社会教育融合的关键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比如在图画书《我从哪里来》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幼儿并不认同怀孕妈妈辛苦的观点。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及时调整活动环节,将绑在腰间的柔软小枕头改换为奶粉圆桶,并组织幼儿参加“孕妈妈的一天”的观察活动。把这些能促进幼儿发展的问题一一解决,关注幼儿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用最佳的方法发挥图画书的社会教育价值,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学习和发展。实践证明,教师选材的视角只有立足幼儿发展,幼儿社会学习的兴趣才会稳定;创设的情境只有体现有效与有度,幼儿的体验才会深刻,才能提升关键经验;收集的评价信息只有依靠家园间的深度观察,才会真实与准确,才能真正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有效形成。

作者:黄贤

上一篇:直流电子的系统设计 下一篇:高校动画毕业生就业现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