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10-07 01:58:24

浅谈高中地理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走进地理课堂,你会发现大多数学生呈现出一种精神比较放松的听课状态: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下;老师提问时很少有人主动回答;不做笔记或者仅仅在老师提醒下做笔记;对地理课中引用的时事消息乐于评论,但容易发散到其他与课堂完全无关的事情上,以至影响后期的听课效果;甚至有的学生在教师不注意的情况下睡觉,做其他科目的作业,或者做别的事情。

在课堂外,你会发现除了临考前会有学生在晚修等课余时间集中问问题,其余时间很少发现学生主动来请教。课下很少预习、复习、做相关的练习题。没有地理学习计划,也极少自主补充课外知识。在每个章节学完之后,很少有学生进行有关地理学习的归纳总结。地理常识薄弱。

地理课程在难度上并不及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但是为什么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如此低下。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笔者从以下角度尝试找出原因。

一、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

1.学科重视程度不够

高中地理学科的部分基础知识在初中阶段的《历史与社会》《科学》等学科中已经有所涉及。但在初中阶段不少学生认为地理知识只要记记背背就行了,上课听不听关系不大,只要考试前突击背一背即可得高分。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可能在初中阶段适用,但在高中,尤其是在高考中肯定是行不通的。这点已在学生进入高中的学习中得以证实,这部分学生在难度有所提高的高中地理学习中,就感受到初中的那套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学习,而且由于初中地理知识不扎实,知识没有理解而感到学习吃力。还有一种类似于上述情况,就是学生们习惯将地理划归文科类学科。作为文科类学科的知识,大家都认为多背、多记就能学好,所以往往是一开始不重视,等到想学时又因知识断层而跟不上,感到地理难学。还有一种心理就是有些学生总是将地理看成“副科”或者认为自己以后选择读理科,无须学好地理。由于态度的不端正,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然后把原因归咎到地理太深奥、难学。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而非智力因素。

2.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成绩无法提高,与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内心需要是分不开的。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跃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给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潜意识地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地理与我无关,不需要多浪费时间,充其量只要应付会考即可。由此而来,对这些学生来说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自然也影响了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结果当然觉得地理是不好学的。

3.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

很多学生学不好地理的原因在于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智慧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的系统,因此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所以在学习时侧重点应该放在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背、记,搞突击,而应该注重平时的积累和理解,注重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二、对策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达到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

2.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握了方法和技能,才能学以致用,终身受益。而且高中生也迫切希望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毕竟高中学习与初中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初中的学习方法很难适应高中学习。为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把学习方法的指导纳入教学任务之中,积极引导学生在“知地”――了解地理事实,“明理”――理解地理原理的基础上,会“说理”――用实例说明地理原理和“析事”――对社会中出现的地理现象,会用地理原理进行判断、分析和评价。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加以指导:

第一,指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积累地理知识。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地理事物放在地图中去记忆和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非常直观明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把同类或相关知识归纳整理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可帮助学生实现整体记忆而提高记忆效果。

第二,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地理环境是由多种要素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只要找到它们内在的连接点,学会横向、纵向衍生知识,就能更全面、更轻松地学好地理。

第三,指导学生多联系生活,用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地理现象和从生活中分析归纳出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这样,只有学生感受到了地理知识的有用性,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与需求。

第四,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知识。每学过一章一节,都要及时总结,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上一篇:浅析企业财务分析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下一篇:水文测量工作中新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