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教育管理价值观的认识

时间:2022-10-07 01:29:28

浅谈对教育管理价值观的认识

【摘 要】 教育改革促使我国的教育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教育管理人员也面临着教育管理价值观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问题。

【关键词】 教育管理价值论 教育管理价值观 实践重要性

Abstract : The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understanding on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values.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教育也由倾向于高分数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长期的应试教育围绕追求高分这一教育目的,所形成的一整套以提高管理效率为重点的教育管理观念势必受到冲击。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着变化。在现代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教育管理人员也面临着教育管理价值观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问题,因此,研究教育管理价值观显得越发重要。

1.教育管理价值重新认知

教育的价值是指教育的属性、作用和意义是否能够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人的自我价值能够得到体现。教育价值观是指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它的存在与发展对人的生存与生存环境的意义,以及人对教育自身的意义、作用的一种评价的思想体系。教育是人的主体。教育对于学习者来说,具有他人不可替代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意识,提供主体参与的机会和条件,养成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它也是主体人的认识对象,这中间由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方向、认识的形式、认识的内容、认识的性质的不同和满足需要的程度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价值观。这是驱使人行为的动力。

任何一种教育管理活动,总在反映一种相应的教育管理价值观。我国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教育管理人员大多仍持有以应试教育为背景的传统效率型教育管理价值观,而教育改革又带来新的现代教育观,造成很多教育管理人员在传统和现代两种教育管理价值观之间接摆不定,有的甚至不能自觉。教育管理实践工作者可依据自己在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学生观、教师观及个人通常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管理方式、教育评价、激励措施等来给自己的教育管理价值观定位,同时,通过科学地知行学科教学的目的与方法,明晰教育教学意义与结果,以适应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的时代特征和基本思想,明确教育管理要采用哪一种价值取向,其合理性与不足符合什么样的价值评判标准,从而在实践中主动进行自我调整,使教育管理活动更好地达到预期目的,如高职院校应加强人文素养的养成教育,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完满人格的养成并以此出发来确定教育管理的目的取向,设计培养目标,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实习实训活动,开发和配置教育资源,构建良好的管理环境。

2.转变教育管理思路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管理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又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教育管理实践证明,以发展人为最终目的的人文关怀一直是历代教育管理者的深层精神关怀。在历史积习之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认识成为社会的共识。教育管理者在实施教育行为过程中,以个人主观的命令式的方式下达给被教育者必须完成的行为,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作为教育管理者,其存在的价值是帮助被管理者的价值取向更趋于社会的认同,二者更重要的是做朋友,而不是做“父子”。教育管理者通过其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使被管理者主观上认同、客观上自觉,而非代替其作出价值判断或超出指导的范围。

另外未来教育主张人人发展、人人参与,要求承认每个人的特性和人的多样性,承认文化多样化。在此基础上的教育管理者应提倡对各种思想观点、学术成果兼收并蓄的指导思想。依据文化多样性原则,教育管理者在实施其传承文明与创新人类文化的功能时,应努力保存与鼓励文化的多样性和思想的多元性,兼收并蓄各门各类学科流派的理论优势,以丰富和提高自己更好地为人类发展服务。

3.促进教育管理民主化

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是一种合乎人性的价值观理论,同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教育的作用重在尊重每一个人的多样性和特性,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讲求团队精神等等,都是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的价值规范要求下的。教育公平也是教育管理民主的重要表现。在管理方式上,自由灵活又不失规范。这种管理方式通过人的智力、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因素,采用技术和物质手段的管理方式,兼顾到人的心理接受程度,尤其突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激励措施选择上,以人的多层次需要为出发点,以弹性原则为辅助,通过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激励,以一种易于被人接受的,尊重人的某种意愿而不是违背人性的激励手段,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不宜采用过分强迫的惩罚方式,即使被迫采用,也限制在被惩罚者心理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种对人道、人性之爱的倡导,在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尤为必要。

4.用价值观驱动管理

价值观属于哲学的范畴。哲学关心的是世界的人生的根本道理,它使人们保持对某种精神价值的向往。“霍桑实验”表明,人不仅仅是“经济人”,而且也是“社会人”乃至“道德人”,人的基本需要也不仅仅是物质的需要,而且还有精神的需要。价值观驱动管理模式是当今世界倡导的主流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可称为第三种激励约束模式,即精神激励约束模式。这种模式,旨在建设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也就是在学校中形成一种讲理想和责任的文化氛围,利用学校文化的导向和协调等功能来对教职员工的行为进行激励和约束。在这种激励机制下,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真正发挥人的积极性。教育管理人员才能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主体性,并与他人一起共同营建一种和谐共进全面发展的生存状态。这种和谐的生存状态是以建立学校的共同愿景的为前提,以教育管理者把管理活动看做是为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共同的愿景而服务得价值观为基础,努力将被管理者培养成各自工作范围内的管理者为目标。这也说明了现代教育管理价值在其实践运用中,只有为所有教育管理人员所内化,充分调动教职工的情感、知识、行动,以一种日常生存状态方式存在,才能真正发挥其指导功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5.把握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价值核心

科技发展促使“全球一体化” 的社会背景促使人们产生终身教育的理念,在生存危机压迫下每个人的头脑中反复加强这一概念,每个成员终身接受教育是大势所趋。人们通过终身教育可以获得更多的生存技能和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可以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理想。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以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是一种向社会开放的大系统教育。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都立足于人类生存与发展,共同致力于人的发展目标。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都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教育管理人员树立现代教育管理价值观,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必然性和发展的合理性。

人的认识、情感、意志、需要、动机、兴趣、志向、信念等都与价值观紧密联系。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所追求的效益就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人才价值的高低主要是看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作用的大小。因此,研究在教学管理中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指导、评判工作是有深远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陈孝彬. 教育管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陈家润.影响价值观是最有效的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09) .

[3]孟素兰,杨敬,冯秀琪.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现状分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2005(01) .

[4]苏华.略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01).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广厦学院)

上一篇:也谈中餐菜单的翻译 下一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