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路基台背部分的施工方法

时间:2022-10-07 12:40:13

浅谈路基台背部分的施工方法

摘要:珠三角高速公路由于受以地形地貌及复杂的水系、地网影响,为满足排洪灌溉及行人的需求,往往造成桥涵的构造物偏多,因此台背处理的方法及效果,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经济成本及高速公路通车后的行车安全及舒适,本文简单介绍广珠西线二期某合同段对桥涵等台背回填处理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台背;填料;回填;处理;效果

Abstract: highwa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by topography and complicated drainage system, the mechanical effect, to meet the needs of PaiHong irrigation and pedestrians, often cause bridge the collaborative virtual workspace (CVW) more than partial, therefore sets back the way of dealing with and effect, directly affects the economic costs of engineering and highway after the opening to traffic safety and the comfortable, the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wide bead western phase ii of bridge, a contract section sets back the backfill some methods.

Key words: stage back; Packing; Backfilling; Process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二期某合同段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较平坦,区内水系发达、水网交错,鱼塘、水沟遍布,沿线普遍分布有软土地基,该类软土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高、渗透性低、天然强度低的特点,是典型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软土,故该合同段5.218km范围内共有高架桥1座,大桥1座,中桥2座,涵洞2座,1座分离式立交。因此,结构物台背的填方处理,将是全线路基施工的关键,也是该段高速公路在建成通车后能否避免桥台跳车,保证行车安全与舒适的重点环节,同时要求台背处理的经济投入为最省。

由于本项目线路所经之处为大片鱼塘、河流,地形平坦,高差起伏较小,地面标高一般在0.51―2.68m。路基工程主要包括路基填方及软土地基处理,路基填方为填筑土方及砂方,软基处理形式主要有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浆喷桩、砂垫层、土工格栅。全线对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先进行软基处理、超载预压,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后才对结构物采用反开挖施工、台背回填施工,针对上述特点,设计对全线的结构物台背部分采用透水性好的砂性土或砂砾进行回填。

一、 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二、台背回填范围的确定

回填范围的确定,主要是按现行规范和设计要求,对桥梁、涵洞台背在反开挖施工完毕后进行回填,回填高度为上路床顶高度。垂直路线方向的范围至锥(边)坡的坡脚线。如下是部分涵洞回填图:

三、基底及交接处的处理

要保证高速公路通车后不发生跳车,首先要保证桥涵等构造物工后沉降要小甚至不下沉,因此在构造物施工时必须保证构造物的基底承载力,由于该段的地基软土层覆盖较深,对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地基,必须先对地基进行处理,本项目对桥梁桥台采用塑料排水板加超载预压处理,沉降率和预压期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反开挖施工,涵洞部分采用浆喷桩进行软基处理,处理完毕够龄期后,对单桩和复合地基进行承载力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反开挖施工,先进行换填,换填的厚度,根据设计要求,换填的厚度一般不小于0.8m,换填料采用碎石,基底换填时必须分层密实,其换填的宽度一般不小整个基础宽度加2.0m。基底处理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构造物的施工,当构造物基础施工毕后,对基础边缘的回填必须选择透水性好的砂砾,但若地下水位较高,为避免其影响路基的稳定,在基础两侧的边缘可设置碎石盲沟将地下水引至路基之外。

除了对基底需进行处理外,还应对回填部分与路基交接的部位进行处理,采取的方法是沿底部回填范围的最边部按不陡于1:2的坡率开挖台阶,每级台阶的宽度和高度可视具体回填高度选择0.6~1.0m,台阶应设有2%~4%的反向横坡,同时顺路宽方向也应设置2%~4%的坡度,以利排水。台阶开挖后必须采用人工或机械夯实,夯实后的密实度不得小于同等路基要求的密实度。

四、填料的选择

台背采用砂砾或砂性土进行回填。由于有部分砂性土土质性能满足台背填筑的需要,所以,为节约工程成本,对开挖较浅的台背采用砂性土进行回填(如部分桥梁),对于开挖较深的台背采用砂砾进行回填(如涵洞)。对选用的砂性土,其各项土质指标均满足路基上路床填筑的要求,选用的材料经土工试验测得其液限WL<40%,塑限WP<26%,CBR值大于8。而用于回填的砂砾则采用透水性及级配良好的中粗砂,选用材料的细度模数大于2.8,含泥量不超过3%,最大粒径不超过5cm。

五、回填及密实

在选好回填材料,处理好基底及路基交接面后即可进行台背的回填,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台背的回填,桥梁应在桥台养生结束后、涵洞应在盖板施工完成且其砼或填缝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75%以上方可进行,同时要求两侧台背部分尽量对称均匀进行,否则,由于填筑时砂、土的挤压,将有可能给桥涵台身造成破坏。回填时为了较好的控制其密实度,一般按规范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施工时为能更好的控制其松铺厚度,可用红油漆在台身上作好分层标志。回填时根据回填的面积和所控制的厚度,大致计算出每层填砂的填砂密度,采用小型推土机结合人工找平,若台背回填的是砂性土,可采用小型压实机具进行压实,靠近台身部分无法采用机械进行碾压的,采用小型夯实机具进行夯实。若采用砂砾回填的台背,则可采用灌水法进行密实,同时每层的松铺厚度可放大至30cm,密实时,一边冲水,一边采用插入式或平板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同时还必须处理好水流的排放,以免密实的水流冲刷或长时间浸泡路基而影响路基部分的稳定。不论是填砂还是填砂性土,每完成一层填筑后,必须对其密实度进行检验,只有在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方可回填上一层。一般来说,对桥台或明涵台背,其高度填至上路床的顶部即可,而暗涵则应填至涵顶。为了防止边坡遭到冲刷破坏,有锥坡的台背,在台背回填到要求高度时,应及时进行锥坡(护坡)的施工。

六、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

一般来说,台背回填在各层填筑时每层均要求检验其密实度,检验密实度常用的方法有灌砂法和核子仪法两种,核子仪在通过校正的情况下,一般与灌砂法的检测结果出入不大,因此一般采用核子仪法来检验回填的密实度比较准确且方便快捷,采用灌砂法来检测回填砂性土的密实度所得数据较为可靠,检测时,应尽量检测靠近台身以及与路基填土交接面的部位。按现行规范的规定,台背回填部位的密实度不得小于96%,因此在施工时必须按此标准严格控制。

除了通过检测压实度来了解台背回填的质量情况外,还可以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和重车碾压两种方法来检验台背回填的质量,动力触探是通过测得台背回填的承载力来判断台背回填的效果。而采用重车碾压法则是一种比较直观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台背上覆盖一定厚度土层,然后采用重型运料车在其上反复行走,观察台背的沉陷情况,若没有出现明显的沉陷,则可判定为台背的质量达到要求。此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台背填土部分的弯沉值来检验台背回填的质量。

七、总结与经验

该路段的台背在按上述方法进行施工完后,通车一年有余,经历过两个雨季多场暴雨的洗礼,且通车后的车流量明显超出预期,经现场查验,各台背部分未见有明显的沉陷,且其与路基的交接处未出现明显的裂缝,观察构造物台身及端墙部分,未发现有砼开裂现象,从直观的结果来看,该段路基台背处理的质量达到要求,且工程成本也较为经济,应该说采用上述方法处理该路段的台背的效果是理想的,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须注意:

1、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台背处理,在没有软基的地带效果明显,软基地带可先处理好软基后再进行台背回填;

2、台背回填采用填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3、台背处理部分与路基的交接面必须严格处理,临时的排水设施必须完善;

4、分层填筑时各层的厚度必须严格控制,每层必须严格压实。

5、台背回填必须在构造物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方可进行,且尽量是两侧桥台同步进行。

6、回填砂砾的台背在完后应及时采用砂性土或水泥稳定土进行封层处理,以防砂砾松散。

参考文献:

[1]刘玉卓,公路工程软基处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JTJ017-96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3]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JTJ 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有关高层建筑室内消防工程的设计探讨 下一篇:公路勘察安全风险管理技术的实践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