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才是发展根本

时间:2022-10-06 11:41:33

关注民生才是发展根本

百强县评价应更多地关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

人民论坛:改革开放近30年来,回头审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和成就,我们当然感到欣慰和自豪。您是如何看待百强县的?

杜志雄:作为唯一由国家最高统计机关国家统计局进行的县域经济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其权威性毋庸置疑,同时其评选出来的百强县对全国县域经济的示范作用更是有目共睹。尽管如此(抑或正因如此),进一步改进排名办法,提高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全面性及其对发展县域经济的导向性也势为必然。

从国家统计局的信息看,以往的测评主要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维度进行,虽然其中也考虑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状况如农村养老基金建设、农村医疗保险基金建设以及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等与民生关系密切的因素,但总体上看,现有的排名基本上还是一个以衡量县域GDP增长为主的排名,对民生的关注则存在不足。

人民论坛:百强县的发展如何更完善些?

杜志雄:从统计指标上我们也可以发现,百强县相关民生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其超过的程度远没有其经济发展指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程度大。这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按照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有学者指出,经济发展的好坏主要应该看两件事,即财富的创造和财富的分配。这同样适用于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评价。财富的分配主要是看在创造财富的过程当中,参与财富创造过程的人是否能够获得合理的报酬、是否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民生和福利水平的提高。现有的百强县的排名方法,充其量还只是说这些地方的财富创造是基本成功的,但财富的分配状况若何?特别是对于那些在本地创造财富但连他们的数量都没有记入地方人均GDP计算的外来劳动者的民生保障状况怎样?

这些在现有评价体系中关注不足,它们显然都是需要进一步按以建立和谐社会的更高目标和要求逐步纳入评价体系之中的。

一般地说,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经济发展切实提高当地所有阶层人民群众的生活福利水平、幸福感以及对其赖以生存的土地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多地关注民生要不断提高对这一县域经济发展根本目的的认识,虽然设计出科学、合理、具有可比性的民生指标也许一时还有技术上的难度,但从百强县排名的指针性和导向看,有必要从现在起逐步树立起这样的意识、逐步补充和完善好评价指标体系。

百强县评价应更好地关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问题

人民论坛:百强县该如何更好地重视民生?

杜志雄:应更好地关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问题。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质是城乡居民福利水平的差距。包括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事业等在内的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城乡不均衡则是其非常重要的成因之一。

通过构建合理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为城乡居民提供均衡公共服务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特别是城乡居民福利水平差距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从以往的排名结果可以发现,即使在百强县,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到的政府公共服务在一个县域内部以及县域之间差别仍是非常巨大的,客观上存在着农村与城镇的经济矛盾、农民与基层政权的矛盾和冲突、城乡文化和农村区域内新旧文化冲突、社会公共安全等社会公共危机。

在现有评价指标体系中,已经包括某些与政府公共服务相关的指标。这里所谓的“更好地关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问题”首先是指在现有评价指标体系中应进一步拓展评价范围,要把除教育和医疗公共服务外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住房问题、清洁饮用水、道路设施、出行便利、垃圾处理、业余文化生活、养老保险、社会治安以及保障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发挥的政府治理结构优化及管理水平、财政用于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力度、投入机制等纳入评价框架;其次是指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在百强县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以便更好、更可信地反映一个县域的整体发展水平,促进包括百强在内的全国所有县域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和和谐社会建设。

为城乡居民提供良好而且均衡的公共服务,重点在提升对农民的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它是缩小城乡差距、把县域经济发展由过去过分关注GDP增长转向更多关注民生、关注经济增长利益分享的集中体现。

正确对待百强县评价结果和百强县经验

人民论坛: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百强县评价结果和百强县经验?

杜志雄:百强县的发展成就是这些县域的干部和广大群众(包括外来务工人员等)在过去改革开放近30年里长期不懈的努力的结果,并不是某一届政府的政绩。同时百强县排名还只是反映的经济发展这一有限领域的情况,更不能反映一个县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全貌。百强县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更要看到自身承担的探索县域经济新发展方式、探索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途径的历史重任。它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尚未进入百强县行列的县市,没有必要妄自菲薄,在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民生福利水平、幸福感以及对其赖以生存的土地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方面可能具有不同的道路和方式,需要的是借鉴百强县勇于探索的精神,寻找到适合本地条件的促进县域发展的适宜道路。更重要的是,在借鉴百强县经济发展成功经验的时候,更应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简单地重复别人的做法,更不要重复别人走过的、已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以牺牲环境、牺牲公平为代价求得一时发展的老路。

排名百强县的目标不是为了评功摆好,而只应是为了探索出丰富多彩、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路子。

延伸阅读

2005年,鄂尔多斯市财政收入突破90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43%,其中东胜区、准格尔旗财政收入突破28亿元,分居内蒙古101个旗县区的第一、第二名。然而8个旗县也都是国家或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号称“内蒙古第一县”的准格尔旗,其财政实力甚至超过一个下辖数个旗县的盟或市,但是至今仍戴着“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

准格尔旗隶属鄂尔多斯市,人口27万,因盛产煤炭而著名。自1996年该旗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大关以后,便从此突飞猛进,到2004年,全旗GDP达95.01亿元,年财政收入完成12.5亿元,在全自治区101个旗县区中名列第一;今年1月到5月,财政收入已完成9亿多元。当地预计,今年全年GDP可超180亿元,财政收入将达到23亿元。

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这个可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的旗,至今仍戴着“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准格尔旗扶贫办公室解释说,尽管该旗的财政收入可以和全国经济百强县比高低,但该旗是个资源县,最主要的特点是贫富差距大,到去年底,该旗还有贫困人口3.8万,人均收入仅为1489元。这部分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很不稳定,农业牧业基础很差,没有国家的扶持很难脱贫。(整理 蒋荣华)

上一篇:不能忽略发展背后的代价 下一篇:建立科学的县域发展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