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效果的策略分析

时间:2022-10-06 11:30:23

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效果的策略分析

适当和合理的提问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其开展研究性学习。然而,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课堂提问这一手段服务于自己的教学。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一、目前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存在的不足

1.有的老师准备不充分,提问频率过高,且缺乏精心设计,随意性较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多给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教学中,有一些老师对课堂问题没有作必要的设计,过于随意地进行课堂提问。笔者曾经听一位老师讲《二次函数》,从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定义,对比哪个更简单,到“投篮的路线是什么线”等,整堂课一共提了50多个问题,而且有不少问题是老师随口提出的。这样一来,学生深入思考的机会就相当少了,这样的提问必然达不到应有效果。

2.一些老师对提问的时机把握不好,提问方法不当。

课堂提问虽然是一个必备的环节,但它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环节,而是视教学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具体听课和反馈情况随时穿插完成。一些教师在上课时,不能恰当选择提问的时机,随意提问。不仅如此,他们提问的方法往往也不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如一些老师在面对学生不准确的答案时,不能正确引导、启发和点拨他们;一些老师在提问后,常让那些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被不自觉地排除在课堂探究活动之外。

二、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存在不足的原因

1.功利主义教育环境的影响。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就被社会所提倡,但事实上,目前左右中学教学方法和模式的依然是应试教育。在这种压力下,许多数学老师都服从于学生考试拿高分的教学需要,在设计课堂问题时,都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只能完全按照考试大纲既定答案进行点评,不能作过多的拓展;因为时间有限,教师在点评学生的回答时,基本只能讲标准答案,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启发、点拨他们;在选择提问对象时,老师的目光更多地投向那些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

2.老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存在不足。

事物的发展变化由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但根本起作用的还是内因。造成一些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不高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相对欠缺:一些老师对初中数学课程理解不透彻,教学技能也不够熟练,只是简单地将课堂提问当做一种教学手段,导致所提问题针对性不强,随意性较大;甚至还有一些老师在备课时基本不准备问题,仅凭经验提一些诸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有哪些?”“什么是分式?”等深度不够的问题,导致提问有效性不高。

三、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路径分析

1.进一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外部环境。

从短期来看,应试教育的阴影不可能一下子被消除,但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可以在这个大环境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给数学教师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他们能在课堂提问时,有一点自由发挥的余地,而不是机械地按照考试大纲中的考点设计问题,在处理提问对象和提问技巧时也才有可能真正地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匆忙地给学生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

2.数学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首先,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教授和培养学生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数学教师要能了解这些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要求,并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问题类型。以实践与综合运用部分为例,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将课堂上学的基本定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因此,老师在设计这部分内容的问题时,要尽量将问题进行分解,运用变式教学法,尽可能从多方面去化解。

其次,如前所述,课堂提问并没有固定的时间段安排,只是随教学内容或学生的反映情况而定。这就需要教师能全面地把握课堂节奏,并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已经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提出相关问题。例如笔者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首先分别直接给学生展示上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和六边形等几个平面图形的纸板,然后引导学生将这几幅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180度,然后设计问题:第一个图形的位置变了,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位置不变?通过这个直观的带有趣味性的问题,学生最终得出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的结论。实践证明,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学习效果也较好。同时,在一堂数学课上,问题不能提得太多,也不能太泛,要讲究质和量的结合,既要体现差异性,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时数的安排,合理统筹课堂提问与讲授的时间。

最后,初中生的心理比较敏感,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评价都很在乎。所以,数学教师对他们经过努力思考后得出的结论不能简单地说“是”或“不是”,而是要注重引导。对于不全面的或是错误的答案,要先肯定其努力,再引导其得出正确答案;对于正确的答案,要有意识地进行追问或补问,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我在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先是在纸上滴几滴墨水,把纸对折,随后打开。然后让学生回答:观察得到的图形有什么特点?结果有的说是一个轴对称,有的说是两个成轴对称。此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继续追问学生提出不同观点的理由。最后我肯定两组同学都有道理,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学生恍然大悟,接下来的问题迎刃而解,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运用。所以,教师要从专业知识、全堂课整体把握等多方面努力,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并选择恰当的时机向学生发问,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课堂提问应有的功效。

上一篇:思品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下一篇: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前瞻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