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职院校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外在维度探析

时间:2022-09-26 04:21:07

影响高职院校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外在维度探析

摘 要: 本文就影响高职院校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外在因素与维度进行了具体的探因分析,旨在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现存的关联因素的分析与展示,为进一步摸索出提高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切实有效的举措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达到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在面对新的高职发展形势与理念要求下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针对性与时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 外在维度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工作,要积极利用多种有利的外在维度,形成校本课程开发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在开发过程中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统筹大局,促使各种外在维度友好和谐地发挥作用。影响高职院校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外在维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领导层面的支持程度

院校领导层面的支持与关注度是使校本课程开发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的外在保障,缺失这一外在支撑就没有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因为领导层面的支持对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领导层面扮演的角色是学校环境的分析者、学校哲学的确定者、教师的教育者、教学的管理者、“安全的共同对话空间”的建立者、课程资源的协调者;对于校本课程开发而言,领导层面则体现为“决策者”、“评价者”、“指导者”、“管理者”。由此可见,其作用具有核心意义:

首先,院校的领导层在思想上要对校本课程开发有所认同与支持。校本课程开发能否真正进入学校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层面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认同和积极支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学校领导的态度影响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

其次,领导层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提供所需的资源支持。资源支撑主要体现在时间、人力、物力等方面,这些资源是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保证。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现实性特征决定了资源支持的缺乏会影响其能力的发展。

与此同时,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工作,积极利用多种有利因素,更好地形成课程开发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这要求领导层具有睿智、果断、与时俱进的胆识和组织管理能力,而且要统筹大局,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查研究,研究者们一致认为院校的领导层至少应该具备如下特点:(1)有民主的办学思想,提倡合作;(2)提供各种机会以加强与高校的联系;(3)提升办学的精神;(4)寻求各相关层面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院校的领导层面不完全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他们或因办学的社会压力,或因怕担风险等而瞻前顾后,踌躇不前。访谈中,有校长坦言:“校本课程开发一定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如家庭与学校、社会与学校、教师与学校、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教育经费不足、教师待遏低、师资力圣薄弱;升学率就像阴晴表,今年升学人数多了,下学期学校招收的学生就多,一旦升学率低,马上就有学生转学。”“教育资源短缺。”尽管如此,但访谈的几位校长都表示支持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愿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2.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能力水平、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经验及现实生活等因素都会影响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有三种形式:(1)参与课程决策的讨论;(2)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活动的开展;(3)参与校本课程的评价,提供有关的反馈信息。如果学生认为校本课程无法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就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动机。实际上,虽然学生很少有直接机会表达他们对校本课程的看法,但是学生可以通过厌学和旷课等手段间接表达他们的态度。学生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直接影响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而教师的心态积极与否又直接影响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效,制约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

3.评价制度的影响

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直接影响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从评价目的看,分为终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用于区分评价对象的优劣,以及进行甄别、分等和鉴定;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用以分析、诊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及时调整、改善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目前,相应地对教师的评价,大多采用终结性评价,即以教师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这就使得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基本是“以分为本”。而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而开设的课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培养,侧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不可能用标准分数准确地衡量学生参加校本课程的结果。这种滞后的评价方式通过影响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其能力的发展。

同时,大多数院校没有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即便开设了,也很少开足课时,主要原因在于这是一门与专业学习没有直接关系的课程。这反映了学校通常会把国家课程计划中的课程进行区分的一贯立场,同时反映了学校外部评价对校本课程的影响。如果校本课程的好坏在学校的评价制度中无足轻重,外部考试也不能显示校本课程的意义与价值,校本课程将避免不了与传统的某些非专业性的课程一样被置于边缘化甚至“空无化”命运。这将挫伤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此外,学校内部和外部的评价也影响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校内外评价机制,这是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发展的保障。

4.课程管理权力的分享状况

虽然课程改革提出校本课程开发和教材多样化的要求,但我国长期实行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模式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革。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课时上的比例只占20%~25%,课程开发的权力仍然掌握在课程专家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手中,他们不习惯也不可能舍得把课程开发的部分权力真正下放给基层教师。因此,院校和教师的课程决策权仍然十分有限,大多数学校都无法直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这对课程计划由专家中心向教师中心转移,学校教师从课程走向课程中心有一定的阻碍。所以,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得不到政策保证,使得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降低,影响其能力的发展。

5.课程专家的影响

随着国家新的教育与课程政策的实施,各地各校校本课程开发在大范围内启动,课程专家将成为迫切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教育中长期存在对课程的轻视,造成课程专家的短缺。目前作为专职研究者的课程专家主要集中于国家研究所、省市教科所和师范院校的系所,学校里的教师缺乏高校、教研所专家的指导。具有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专家没有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而一线的教师即实践工作者又苦于缺乏理论的指导,造成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和实践的脱离。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需要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知识技能的支撑,理论的缺乏限制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

6.校本课程本身的因素

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方面,校本课程也不例外。针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我们要给予足够重视。例如,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就容易忽视课程组织的共同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就有可能忽视学科知识的学术性,一些简单有趣的课程较受学生的喜爱,而难度要求较高、枯燥的课程则可能无人问津。这样容易形成倾向主义,知识的科学性和学术性得不到保证:由于学校条件、经费和教师水平的限制,一些院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降低课程的质量标准,增加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和负担,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此外,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度和难度如果明显超过教师可以承受的范围,则势必影响其采纳与推广,或者说相对于原来的课程,如果新的校本课程的质量明显不如原来的课程,就难以得到认可。“校本课程的实施可能加剧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由狭小的地区和单个学校所规划的教育有可能偏离国家教育方针,助长地方化倾向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校本课程本身的因素也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是影响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不容忽视的因素。

最后,还需要明确的是:第一,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我们对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只是一定程度上的简单的分析框架,对于全面把握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是不够的;第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影响因素虽然很多,但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白昊.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中的校本教研[D].贵州师范大学,2005.

[2]吴月华.校本研究: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成才之路,2008(25).

[3]胡庆芳.我国校本教研理论研究的多维度检视[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08).

上一篇:构建数学思维,解决生物问题 下一篇:思品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