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

时间:2022-10-06 10:39:50

在体验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

道德情感在学生品德形成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当学生对道德知识有强烈的情感共鸣时,就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并推动道德认识升华为信念并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体验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有效途径,必将会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的基础

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在活动中形成并得以巩固的,而这种活动常常伴随着学生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升华道德认识,催生道德行为,消极的情感体验则产生错误的道德认识与不良的道德行为。因此,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促成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内趋力。情感来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敞开心扉的大门,是表现品行的舞台,教师既可以通过活动了解每位学生的情感倾向,及时正确的引导,又可以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活动,以创设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品德水平的目的。例如,在公益劳动中,教师通过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及时肯定积极的情感体验,达到生动而有效的育人目的。当国庆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歌颂祖国诗歌朗诵会,引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体验,为爱国行为的形成与表现注入了生机。

二、建立积极的德育评价机制,创设积极的情感体验氛围

评价具有激励、导向和认定功能,科学的评价能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浓郁的德育氛围。

1.坚持对学生评价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在稳定的德育环境中,经过连续不断的积极的德育影响而形成的,这种环境与影响一旦中断,就意味着学生良好品德行为形成的中断。因此,学校所运行的德育评价机制既要创新,也要连续稳定。例如,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围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开展了诸如“雏鹰争章”、“七星”评比等活动,目的是创设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氛围,但这种评比,不能说这学期搞了,下学期就不搞了,其有效在于持之以恒。

2.突出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养成教育的作用。学生的良好品德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种形成的过程就是情感激发与巩固的过程,因此,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像涓涓细流,最终汇成良好品德行为的广阔海洋。例如,“雏鹰争章”活动是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载体,班级里有学生每日行为表现评比记录,大队部每月利用广播或闭路电视向全校公布一次雏鹰学生名单,学校每学期召开大会表奖一次优秀学生,这种过程性评价使学生时刻受到监督与约束、鼓舞和启迪,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不断得到激发与巩固,良好而稳定的道德行为才能得以真正形成。

3.鼓励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不犯错误的学生是永远不存在的,教师职业的神圣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在自己错误或别人错误的反思中求得进步,不断成长。学生的善恶标准、是非观念尚未全面形成和稳定发展,在行为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是极为正常自然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善于抓住这样的契机,以倾听者的耐心去面对学生,以鼓励的方式去引领学生,多角度、多元化地去评价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有可望可及的目标,时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正可谓“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人才”。

三、课堂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主阵地

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建立在道德认识基础之上的,道德认识越正确,情感体验也就越丰富。因此,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首先应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思品课、政治课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主渠道,学科教学也是渗透德育思想的有效途径,只有抓住这一主阵地,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学生如果只是单纯地学习书本知识而不去学会怎样做人,只能成为书呆子;教师只传授知识而不去育人,只能称其为教书匠。

品德是学生知、情、意、行相统一的结果,学生仅仅明白道理是非常不够的,只有发自内心的道德情感,才能勇于克服一切困难去接受道德要求,这种品德行为才是稳定而持久的。(责任编辑:李雪虹)

上一篇:体验快乐 享受快乐 下一篇: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