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06 09:38:23

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

摘 要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联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9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丁螺环酮联合氟西汀),对照组(单用氟西汀)。疗程均为8周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HAMD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2周后,以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单用组(P<001或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丁螺环酮联合氟西汀的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丁螺环酮对抑郁症的治疗有增效作用。

关键词 丁螺环酮 氟西汀 抑郁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136

已有报导证明丁螺环酮对抑郁症的治疗有增效作用[1],我们分别采用丁螺环酮联合氟西汀及单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并进行对照研究,目的在验证丁螺环酮的抗抑郁症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2010年我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共9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20;年龄16~60岁,患者家属同意接受>8周的住院治疗。排除伴有严重躯体疾病或酒等物质滥用者、估计服药依从性不良者、共患其他精神疾病、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共9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丁螺环酮联合氟西汀)和对照组(单用氟西汀)各45例。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6~49岁,平均360±32岁;病程05~7年,平均38±13岁;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17~60岁,平均353±27岁;病程1~6年,平均41±12岁;两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方法:清洗1周。两组均给予氟西汀口服,剂量40mg/日。观察组合并丁螺环酮,剂量10~20mg/日。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定。疗效按HAMD减分率≥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内数据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痊愈29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4例,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27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3例,有效率100%;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定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次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均001);治疗2周后,以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见表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均有少数病例在治疗中出现口干、恶心、头晕、头痛、便秘、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均不严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讨 论

丁螺环酮是一种新型抗焦虑药,为5-TH1A受体部分激动剂,能与5-TH1A受体选择性结合,产生弱的激动作用,在抑郁症状态时5-TH不足,丁螺环酮与其受体结合,弥补了5-TH不足,并使过少的5-TH分泌增加,达到了正常的平衡状态,发挥抗抑郁作用[2]。而被不少学者作为治疗抑郁症的辅助药物[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说明丁螺环酮联合氟西汀的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对抑郁症的治疗有增效作用。另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8周中,不良反应一致,反应轻,主要有头晕、头痛、胃肠功能紊乱和失眠。说明联合用药并未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国内报道的结果相似[4,5],显示了合并用药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斌,王祖承.抗焦虑新药――丁螺环酮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3,20(1):20-21.

2 徐继明,汪复,边友珍,主编.临床实用新药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9:146.

3 张少丽,汪冠军.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的辅助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1):62.

4 朱军红,李文学.丁螺环酮与国产氟西汀联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30(6):468-469.

5 梅其一,王晓龙.丁螺环酮开放治疗焦虑症19例临床分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8,6:332.

上一篇:外用避孕膜临床小结 下一篇:应用临床路径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