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泰尔指数分解的城乡收入差距分析――以云南省为例

时间:2022-10-06 09:09:10

基于泰尔指数分解的城乡收入差距分析――以云南省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泰尔指数对1999~2008年间云南省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测度和分解。通过考察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整体变动情况,以及城镇内部、农村内部、城乡之间的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变动情况,得出城乡之间的差距是影响云南省城乡总体收入差距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期望能够为缩小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带来一些政策性的启示。

【关键词】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泰尔指数

一、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总体特征描述

1.人均GDP和城乡收入的变化。中国经济整体的快速发展和2000年中央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都给云南的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推动了云南省经济的大发展,使云南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云南省人均GDP和城乡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图1所示,从1999~2008年,按照当年价格计算云南省人均GDP从1999年的4452元增加到2008年的1258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加了2.83倍,年均增长率约为10.95%。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增加了2.14倍和2.16倍,年均增长率为7.93%、8%。

但是从图1也可以看到,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处于扩大的趋势,按照现价计算,在过去的10年的时间里,云南省城乡居民的收入绝对差距扩大了2.14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之间的差异。比如1999年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率为2.85%,而同年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率只有2.36%,后者比前者低了0.49个百分点。2004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为9.84%,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上升的更快,高达16.06%,比农村高出6.22%。虽然自2005年以来,农民纯收入的增长率高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但是由于农民纯收入基数不高的原因,其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数额的差距仍然巨大。

2.城乡收入比的变化。城乡收入比也是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指标,城乡收入比可以直观地反映城乡收入的差距,城乡收入比越大,表明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反之亦然。从图2可以看出,1999年至2004年,城乡收入比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并且在2004年达到了10年中的最高值;从2004年以后城乡收入比开始不断下降,2008年的城乡收入比与1999年相接近。

二、问题的提出

从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可以看到,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收入差距的适度存在,有助于提高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但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经济运行有负面的影响,造成资源配置无效率或效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或停止增长甚至负增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成为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存在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诸多矛盾的集中体现,同时对社会公正、经济长期平稳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导致社会冲突增加,并可能影响未来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因此,深入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途径和对策,其意义重大、现实且紧迫。

三、方法的选择

在研究收入分配时,首先要清楚收入差距的程度,这需要一些具体的指标来描述,基尼系数是测度收入差别最常用的指标,但是基尼系数有两个缺点,一是不能反映个别阶层的收入分配变动情况,基尼系数值的增减不能反映出到底是由哪个阶层收入变化引起的;另一个是对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比重的变化也不敏感,即当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比重发生较大变化时,反映到基尼系数的变化却很小。而泰尔指数与基尼系数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泰尔指数考虑了相应的区域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指标的影响,所以本文选用泰尔指数对云南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分析。

关于泰尔指数的方法和性质论述可见于Shorrocks(1980)、Galbraith(2004)、Cowell(2000)等学者的著作中,这里简单给出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

这是Schwarze(1996)根据Shorrocks(1980)的分析[1]提出的,其中:T(0)代表泰尔指数,N代表分组的数目,Yi代表第i组的人均收入,U代表Yi的平均值。泰尔指数的分解公式为:

其中:g代表分组数目,Pg是第g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Vg是第g组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T(0)g表示第g组的泰尔指数,公式中的第一项表示每组各单位之间人均收入的差距,即组内差距,第二项表示各组之间人均收入的差距,及组间差距。泰尔指数越大,表示差距越大;泰尔指数越小,表示差距越小。

通过指数的分解,还可以计算组内和组间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第g组内部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的计算表达式为:

四、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分解

使用城乡收入比的方法只能反映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差距,并不能反映城乡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泰尔指数不仅考虑到城乡居民绝对收入的变化,而且还考虑到对应的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因此利用泰尔指数更能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计算的结果如表1所示。图3是1999~2008年云南省城乡总体收入差距以及各组成部分的泰尔指数的走势。从图中可以得到云南省城乡总体收入差距是先下降,然后扩大,之后又缓慢下降的趋势,但是从1999-2008总体上来看,相比1999年,2008年所表现的总趋势是上升的、扩大的。

近几年来,城乡收入的差距虽然在缩小,但是缩小的幅度不大。城乡总体收入差距并不是无差别的,从表1和图2所表示的因素分解来看,城乡总体收入差距因素主要来自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部分因素的贡献率带来的。

首先,从各因素自身的纵向变化来看,三种因素表现形式不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在2002年达到了最大值后开始缓慢下降。而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总的趋势是上升的,虽然变化不大,上升的幅度较小,但是其趋势表现为年年上升的势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然后从2005年开始逐步下降,与城乡总体收入差距表现形式相同。

其次,横向比较各因素的收入差距。由图4知,三者相比,农村高于城镇,城乡之间明显高于前两者。从分析的结果来看,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大于城镇内部收入差距,但是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总体趋势是下降的。相对比于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城镇内部的收入差距却不断上升。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每个时间段都是大于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的。因此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城镇内部的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不断加重。

最后,从各因素对云南省城乡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来看,如图4所示,城镇内部差距对城乡总体差距的贡献率与农村内部差距对城乡总体差距的贡献率都不高,城镇贡献率维持在3%~10%左右。农村贡献率维持在20%~30%之间。但是城乡之间的贡献率相对较大,一直维持在65%~70%之间。

农村内部的差距对城乡总体差距的贡献率是逐渐下降的,并且下降的幅度较大。1999年的贡献率为26.64%,到2003年已经下降到了24.97%,到了2008年已经下降到了22.46%,成为了贡献率下降最多的因素。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云南省政府实行中央政府自1995年以来对农村的政策。比如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农民的收入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在2004年政府又实行了一系列对农村的改革措施,比如取消农业税,使得农村内部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对城乡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来看,贡献率维持在60%以上,因此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仍然是影响城乡总体收入差距的最主要的因素,是造成城乡总体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从历年贡献率的变化趋势也可以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城乡之间贡献率表现出波动中下降的趋势,但仍是影响城乡总体收入差距扩大最主要的因素。

五、结论

1.随着经济的发展,云南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农民纯收入增长的幅度大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幅度,但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于农民纯收入的之间的差额仍然很大,云南省城乡总体的收入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2.从城乡分解来看,云南省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是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远大于城镇内部与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意味着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仍是当前缩小城乡总体收入差距的重点。

3.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及其对云南省城乡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增长速度最快,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在城乡总体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不断扩大。虽然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对城乡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总体在下降,但是目前仍是城乡总体收入差距的首要影响因素。

以上结论意味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并继续发展的事实。从降低城乡总体收入差距考虑,当前尤其重要的是要尽快遏制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增长的势头,因为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全省城乡总体收入差距的最大影响因素。同时,必须注意要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这可以同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而减轻或消除城乡差距的重大影响。另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从而缩小城镇内部收入差距。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建立公平高效的社会分配秩序,从而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为建设和谐云南,维护边疆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A.F.Shorrocks(1980),The Class of additively decomposable inequality measures,Econometrica,Vol.48,No.3(April).

[2]王文涛.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分析――基于泰尔指数的分解[J].经济论坛,2009(12).

[3]霍丽.城乡二元经济差异的人力资本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论文,2008,6.

[4]周云波,覃晏[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分析[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8.

[5]张东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8)[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2.

[6]赵人伟,基斯・格里芬.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

作者简介:

姚建锋(1973―),男,云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政策研究。

包顺文(1986―),男,现就读于云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劳动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城乡收入差距。

上一篇:中国的农业生产要素禀赋与农产品比较优势 下一篇:浅析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