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改革浅谈

时间:2022-10-06 09:01:44

高校财务管理改革浅谈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的资金规模日益扩大,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如何使高校财务管理转型,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成为当今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财务管理 高校 经济责任制

一、当今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财务管理体制落后,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绩效考核制度和经济责任追究制度。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高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 经费来源渠道单一,高校规模小,经费总量少,基本上实行“统收统支”的财务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逐渐变为自主办学的经济实体,教育投资主体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也从“高度集中”向“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转变。这种“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产生了多级二级单位和财务管理人员。由于我国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行为约束和激励机制,对二级单位领导的财权和事权,权和责没有明确的约束,财务人员对经济支出及效益也缺乏有效权衡,这种缺乏绩效考核和经济追究的体制,直接造成资源的多级浪费。

(二) 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不严格。

首先,高校财务制度明确规定预算编制方法是参考以前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当年事业发展计划任务、财力可能以及收支增减因素进行编制。但在编制过程中,收支预算没有严格按照学校当年事业发展计划任务的有关标准和定额编制,仅凭当年的实际数和预计的增加数来确定。这种方法使预算和实际发生数之间差异较大,导致预算失去了严肃性和约束力。其次,预算收支编制反映不全面,高校很多附属产业及总务后勤饮食等部门的收入没有纳入预算管理,还有一些二级单位因私设小金库,截留隐瞒收入,导致财务部门不知底细而漏编了收入。其三是预算执行不严格,在执行中随意调整和追加预算,对执行情况也没有绩效考核, 部门之间超支使用经费现象时有发生。

(三) 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随着高校扩招和办学规模迅速的增大, 国家对高校的经费投入已经跟不上高校事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高校为适应日常事业发展的需要, 利用银行贷款来改善办学条件, 但是过度的负债必然会影响到高校教学、科研、招生等一系列日常发展活动,一旦到期还不了贷款本息, 高校的财务风险就会凸现。

(四)资产管理混乱,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加强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相对薄弱。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对高校固定资产采购方面起到了一定规范作用。但是固定资产内部管理仍不规范,重购轻管的现象相当严重。很多高校未建立起财产定期盘点制度,资产台账反映不实,保管责任不明,管账不管物、管物不管账的现象严重。甚至出现有的部门没经批准就将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对外出租、变卖或随意报废的现象。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达到国家教育部门示范院校人达标检查,由于示范专项拔款资金只能专款专用,不用白不用,由此导致各部门之间对新设备争、抢、要,不服从设备资源的调配,重复购置、盲目购置、设置闲置的现象严重,

(五)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到位

首先反映在内控意识不强,对财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有些高校简单地将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没能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把财务部门仅当成收款付款的机构,会计人员无权参与重要决策及经济管理活动,财务监督控制流于形式。其次反映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有些高校尽管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内容却并不尽合理、全面,不利于财务管理的正常进行。还有的有章不循,具体执行时大打折扣,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其三表现为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到位,许多内审机构与会计部门平行,或者附属在纪委监察部门,权威性和独立性都不够,对内部各机构的客观评价不多,多以数据说话,无法真正起到促进财务管理的作用。

二、高校财务管理改革措施

(一)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推行两级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

首先,将财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进行合理配置。一是建立党委书记兼校董事会主席的高校财经管理委员会( 校董事会),学校的财务工作由该机构在校长的领导下负责, 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学校的宏观发展战略,研究确定学校统一的财务政策,审议学校年度预、决算报告,决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筹资、投资、支出事项,监督和控制学校的运作绩效,监督校长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等。同时建立教代会领衔的财务理监督机构(校监事会),该机构一方面代表学校不同利益集团的权利,另一方面对财务管理工作履行监督职责。

其次,转变理财观念,推行校、院二级财务管理体系,强化对二级财务管理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二级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内部应实行相应的激励分配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三,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对于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筹资多渠道化的实际,高校财经管理层应逐渐细化,形成“财力集中,财权下放”的格局。为。即以各教学学院为经济责任中心,适当进行分权,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起责任追究制,并将责任细化到决策人和具体经办人。同时建立业绩考核制度,对教学学院经济目标和责任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使二级学院责任中心责、权、利相结合。

(二) 强化预算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必须围绕学校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 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为总则, 收人预算坚持积极稳妥原则, 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 勤俭节约“的原则。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内部预算项目管理体系, 推行以各校内职能部门和院系为基本预算单位的二级预算, 各预算单位按预算分配办法, 结合本部门工作任务实际自主分配预算经费。学校财务部门按二级预算项目进行核算并对经费使用情况定期进行公示,使各预算部门责任人能及时了解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 也便于二级单位教职员工监督本单位经费使用的真实性,责、 权、利相结合, 确保预算编制内容的完整和细化,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严格预算调整和追加程序,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从严从紧控制支出。

(三).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一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章以及高校实际情况建立起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内部财务管理体系、预算管理制度、内部牵制稽核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分析制度、财会人员岗位职责等;二是建立起全面的单项财务管理制度,如:车辆管理制度、招待费管理制度、大额经费授权审批制度等;三是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如货币资金筹资、采购与付款、实物资产、支出、收费、基本建设项目、对外投资、担保等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责任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四) 加强债务管理, 防范财务风险

在筹资过程中, 要结合学校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 制定合理的负债计划, 正确分析财务状况, 预测贷款的偿还能力,,将各期贷款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规避还款高峰, 确保高校财务平稳发展。不断拓展融资渠道, 避免单一银行贷款来源,调整资金结构,引入一些社会资金进行联合办学。科学预测办学资金需求, 降低筹资成本。对每一项新建投资项目都要进行科学论证, 综合分析可能带来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 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系统, 加强财务风险分析,促进高校财务稳健发展。

参与文献:

[1]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实施内部控制加强财务管理. 现代经济信息.牟善岚. 2010,12

[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代营销.崔春花.2011,12

[3]高校财务管存在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会计师.林优贞.2011,12

[4]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以高校为例. 中国集体经济.顾芳\彭伟.2011,11

[5]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治理模式探究—以我国高校为例. 中国集体经济.郭向玲.2011,11

作者简介:程红平,女,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审计处,高级会计师;封小琴,黄冈职业技术学商学院教师。

上一篇: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不足和完善 下一篇:“走出去” ,明天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