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职能优势 服务信阳茶产业发展

时间:2022-10-11 01:16:04

充分发挥职能优势 服务信阳茶产业发展

近年来,信阳市质监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采取得力措施,突出重点,有效服务了信阳茶产业质量提升,为发展信阳茶经济,打造中国茶都,实现富民强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突出标准引领

标准化是质监部门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我们把推进茶叶标准化作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对于发挥品牌优势,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信阳茶产业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做大做强茶产业,提供了坚强的质量技术保障。一是积极制定茶叶国家标准。2007年以来,我们通过与国家标准委、河南省质监局标准化处积极沟通协调,联合信阳市茶叶研究所、五云茶叶集团等单位成功申报制定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项目,在2003年制定的河南省地方标准《信阳毛尖茶》的基础之上,经过反复测试、论证和修改、完善,起草了《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并发送国家地标委专家审查组征求意见,专家组全票通过该标准作为国家标准进行报批。该国家标准的实施,填补了信阳毛尖茶多年来没有国家标准的空白,对信阳毛尖茶的市场管理、茶叶质量监控、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维护信阳毛尖茶的声誉和消费者的权益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努力创建茶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我们积极支持浉河区政府、五云茶叶集团等有关单位,申报创建信阳毛尖示范区,先后创建信阳毛尖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通过开展创建工作,实现了示范区茶叶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标准化管理,使茶园生产开采无公害、茶叶采制无污染、茶叶产品标准系列化。三是免费开展送标准下乡活动。我们免费向茶叶生产企业和茶农发放《信阳毛尖茶标准化技术手册》500余册,该手册涵盖了信阳毛尖茶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范)相互配套的、结构严密的信阳毛尖茶标准体系。举办国家标准培训班,对《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食品标识标注规定》进行了培训。培训举办方邀请了信阳茶叶专家郭桂义教授对《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逐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提高茶叶生产企业标准化意识,严格实施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升品牌质量

品牌和质量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培育,不断吸引优良资产和生产力要素向重点茶叶生产企业集中,增强其规模效益和品牌竞争力。一是出台政策。促成信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名牌战略的实施意见》及奖励规定,形成“品牌带动、政策引导、企业创建、部门助推”工作氛围。制定了《全市名牌产品重点培育和发展规划》和《服务企业服务品牌创建工作意见》,对列入名牌培育和发展规划的企业,做到目标、人员、责任“三落实”。开展现场帮扶服务,为其开辟“绿色通道”; 建立联动机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与企业进行一对一、一企一策的帮扶指导,组织召开座谈会暨省名牌产品申报动员会,帮助茶叶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政府质量奖。通过加大茶叶名牌产品、政府质量奖培育和创建力度,目前全市茶叶获国际茶博览会金奖60个,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省名牌产品7个,市长质量奖企业1家,县区长质量奖企业7家,信阳毛尖品牌价值以45.71亿元身价位居全国第三。二是品牌宣传。利用每年的“3·15”、“茶叶节”、“质量月”、“世界计量日”、“国际标准日”等,组织名优茶叶生产企业展销、宣传自己的产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三是质量兴市。积极推进茶叶生产企业大力开展“质量兴业”、“质量兴企”、“质量提升”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开展ISO等管理体系认证和有机茶、绿色食品茶认证,不断提升信阳茶的品质、档次和产品附加值。目前全市已有21家茶企业获得ISO9000等管理体系认证,有8家茶叶企业获得有机认证,两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8家获得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先进企业称号。鼓励企业建立计量保障体系,对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在用的台秤、电子秤等计量器具进行现场检定,确保量值传递准确可靠,维护茶叶交易市场公平公正秩序。积极推进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已有两家茶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质量信用A等工业企业。支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茶食品、茶饮品、代用茶等新产品开发研究,延伸茶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积极发展信阳红茶等多种茶类生产,调整产品结构,增加茶叶花色品种。

严格监管检测

一是严把“准入”关。茶叶产品是国家纳入食品市场准入管理的28类产品之一,只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才有生产信阳毛尖、信阳红茶的通行证。我们主动服务企业,积极帮助企业进行生产场所改造和人员培训,争取让企业尽快达到市场准入的门槛,获得QS证。近年来,共帮促信阳五云茶叶(集团)、信阳华祥苑茶业有限公司、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信阳驼峰茶业有限公司等52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二是严把安全关。我们经过认真调查摸底,建立健全了全市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档案和质量信用档案,督促其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大日常巡查、监督抽检力度,对监督抽检不合格的企业,严格处理整改,切实从源头上抓好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促进茶叶总体质量水平稳步提升。2011年河南省茶叶产品监督抽查全市342家企业394个批次产品,合格386个批次,产品合格率达97.96%。三是严把检测关。充分利用河南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在信阳的有利条件,发挥这一技术平台作用,把好信阳茶叶的质量检测关。加大省茶检中心的资金、设备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河南省茶检中心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名,其中国家级品茶师4名,国家级注册食品审查员4名;拥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原子吸收等仪器100余台套,实验室面积700m2,其中恒温实验室面积650m2,P2生物安全实验室50m2 。2011年,河南省茶检中心经省质监局监督评审,通过授权检验产品42个,涉及红茶、绿茶、花茶、白茶、黑茶、紧压茶、代用茶等7大类,通过授权检验参数19个,可开展农残、重金属残留、微生物、稀土元素、感官等项目的检测。仅2011年省茶检中心就抽取生产领域茶叶样品460批次,出具检验报告460份,抽取茶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140个批次,出具检测报告140份,并按时上报检验结果和产品质量分析报告。2010年我们专题向市政府上报了《全市茶产业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为政府实施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科学、详实的数据,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坚决打假扶优

打假与扶优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确保广大茶农、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和规范信阳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建立与企业的联合打假机制。成立了茶叶专项打假领导小组,下设两个专业执法分队,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日常打假和处理投诉举报工作。先后与信阳五云茶叶、文新茶叶公司等名优企业建立沟通与合作机制,形成信息共享,资源整合,联合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信阳毛尖”行为。同时,帮助、指导茶叶企业正确使用茶叶标签,正确标注茶叶品名、产地、商标、质量等级等内容,规范了生产行为。二是建立企业巡查机制。大力开展茶叶日常巡查工作,重点查处以外地茶叶冒充信阳毛尖和信阳红茶,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缺斤短两,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以及注册商标等违法行为,加大对非法制售假冒伪劣信阳毛尖和信阳红茶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信阳茶叶良好声誉。三是开展了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信阳毛尖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行动。不定期对全市茶叶生产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对茶叶包装的印制、使用和流转全程进行全面清理,加大对涉茶名牌商标的保护力度,严厉查处外地茶叶冒充“信阳毛尖”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经营者、消费者和茶农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共检查生产企业31家,立案查处3家,责令整改9家。

(作者系信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近年来,信阳市质监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采取得力措施,突出重点,有效服务了信阳茶产业质量提升,为发展信阳茶经济,打造中国茶都,实现富民强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突出标准引领

标准化是质监部门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我们把推进茶叶标准化作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对于发挥品牌优势,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信阳茶产业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做大做强茶产业,提供了坚强的质量技术保障。一是积极制定茶叶国家标准。2007年以来,我们通过与国家标准委、河南省质监局标准化处积极沟通协调,联合信阳市茶叶研究所、五云茶叶集团等单位成功申报制定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项目,在2003年制定的河南省地方标准《信阳毛尖茶》的基础之上,经过反复测试、论证和修改、完善,起草了《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并发送国家地标委专家审查组征求意见,专家组全票通过该标准作为国家标准进行报批。该国家标准的实施,填补了信阳毛尖茶多年来没有国家标准的空白,对信阳毛尖茶的市场管理、茶叶质量监控、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维护信阳毛尖茶的声誉和消费者的权益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努力创建茶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我们积极支持浉河区政府、五云茶叶集团等有关单位,申报创建信阳毛尖示范区,先后创建信阳毛尖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通过开展创建工作,实现了示范区茶叶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标准化管理,使茶园生产开采无公害、茶叶采制无污染、茶叶产品标准系列化。三是免费开展送标准下乡活动。我们免费向茶叶生产企业和茶农发放《信阳毛尖茶标准化技术手册》500余册,该手册涵盖了信阳毛尖茶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范)相互配套的、结构严密的信阳毛尖茶标准体系。举办国家标准培训班,对《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食品标识标注规定》进行了培训。培训举办方邀请了信阳茶叶专家郭桂义教授对《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逐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提高茶叶生产企业标准化意识,严格实施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升品牌质量

品牌和质量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培育,不断吸引优良资产和生产力要素向重点茶叶生产企业集中,增强其规模效益和品牌竞争力。一是出台政策。促成信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名牌战略的实施意见》及奖励规定,形成“品牌带动、政策引导、企业创建、部门助推”工作氛围。制定了《全市名牌产品重点培育和发展规划》和《服务企业服务品牌创建工作意见》,对列入名牌培育和发展规划的企业,做到目标、人员、责任“三落实”。开展现场帮扶服务,为其开辟“绿色通道”; 建立联动机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与企业进行一对一、一企一策的帮扶指导,组织召开座谈会暨省名牌产品申报动员会,帮助茶叶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政府质量奖。通过加大茶叶名牌产品、政府质量奖培育和创建力度,目前全市茶叶获国际茶博览会金奖60个,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省名牌产品7个,市长质量奖企业1家,县区长质量奖企业7家,信阳毛尖品牌价值以45.71亿元身价位居全国第三。二是品牌宣传。利用每年的“3·15”、“茶叶节”、“质量月”、“世界计量日”、“国际标准日”等,组织名优茶叶生产企业展销、宣传自己的产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三是质量兴市。积极推进茶叶生产企业大力开展“质量兴业”、“质量兴企”、“质量提升”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开展ISO等管理体系认证和有机茶、绿色食品茶认证,不断提升信阳茶的品质、档次和产品附加值。目前全市已有21家茶企业获得ISO9000等管理体系认证,有8家茶叶企业获得有机认证,两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8家获得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先进企业称号。鼓励企业建立计量保障体系,对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在用的台秤、电子秤等计量器具进行现场检定,确保量值传递准确可靠,维护茶叶交易市场公平公正秩序。积极推进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已有两家茶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质量信用A等工业企业。支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茶食品、茶饮品、代用茶等新产品开发研究,延伸茶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产业整体效益。积极发展信阳红茶等多种茶类生产,调整产品结构,增加茶叶花色品种。

严格监管检测

一是严把“准入”关。茶叶产品是国家纳入食品市场准入管理的28类产品之一,只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才有生产信阳毛尖、信阳红茶的通行证。我们主动服务企业,积极帮助企业进行生产场所改造和人员培训,争取让企业尽快达到市场准入的门槛,获得QS证。近年来,共帮促信阳五云茶叶(集团)、信阳华祥苑茶业有限公司、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信阳驼峰茶业有限公司等52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二是严把安全关。我们经过认真调查摸底,建立健全了全市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档案和质量信用档案,督促其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大日常巡查、监督抽检力度,对监督抽检不合格的企业,严格处理整改,切实从源头上抓好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促进茶叶总体质量水平稳步提升。2011年河南省茶叶产品监督抽查全市342家企业394个批次产品,合格386个批次,产品合格率达97.96%。三是严把检测关。充分利用河南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在信阳的有利条件,发挥这一技术平台作用,把好信阳茶叶的质量检测关。加大省茶检中心的资金、设备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河南省茶检中心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名,其中国家级品茶师4名,国家级注册食品审查员4名;拥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原子吸收等仪器100余台套,实验室面积700m2,其中恒温实验室面积650m2,P2生物安全实验室50m2 。2011年,河南省茶检中心经省质监局监督评审,通过授权检验产品42个,涉及红茶、绿茶、花茶、白茶、黑茶、紧压茶、代用茶等7大类,通过授权检验参数19个,可开展农残、重金属残留、微生物、稀土元素、感官等项目的检测。仅2011年省茶检中心就抽取生产领域茶叶样品460批次,出具检验报告460份,抽取茶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140个批次,出具检测报告140份,并按时上报检验结果和产品质量分析报告。2010年我们专题向市政府上报了《全市茶产业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为政府实施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科学、详实的数据,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坚决打假扶优

打假与扶优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确保广大茶农、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和规范信阳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建立与企业的联合打假机制。成立了茶叶专项打假领导小组,下设两个专业执法分队,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日常打假和处理投诉举报工作。先后与信阳五云茶叶、文新茶叶公司等名优企业建立沟通与合作机制,形成信息共享,资源整合,联合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信阳毛尖”行为。同时,帮助、指导茶叶企业正确使用茶叶标签,正确标注茶叶品名、产地、商标、质量等级等内容,规范了生产行为。二是建立企业巡查机制。大力开展茶叶日常巡查工作,重点查处以外地茶叶冒充信阳毛尖和信阳红茶,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缺斤短两,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以及注册商标等违法行为,加大对非法制售假冒伪劣信阳毛尖和信阳红茶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信阳茶叶良好声誉。三是开展了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信阳毛尖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行动。不定期对全市茶叶生产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对茶叶包装的印制、使用和流转全程进行全面清理,加大对涉茶名牌商标的保护力度,严厉查处外地茶叶冒充“信阳毛尖”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经营者、消费者和茶农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共检查生产企业31家,立案查处3家,责令整改9家。

(作者系信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存入我的阅览室

上一篇:我国会计制度改革探讨 下一篇:格式合同应当注意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