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反刍式”单元教学,提高理科班思想政治课实效

时间:2022-10-06 08:30:58

实施“反刍式”单元教学,提高理科班思想政治课实效

摘 要: 本文针对理科班政治课教学的现状,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按单元主题编排的特点,实施“反刍式”单元教学,并从备课、预习、讲课、复习、练习等环节说明“反刍式”单元教学在理科班政治课中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 理科班思想政治课 “反刍式”单元教学 实施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理科班政治课时少,任务重,教师任教班级多,作业批改周期长,而学生普遍不重视,尤其是重点中学的学生,上课睡觉、做其他作业、交头接耳……专心听课者寥寥无几,老师感到“很受伤”,充满挫败感。究其原因,主要有:①水平测试要求不高。广东水平测试只考选择题,及格就可拿C等,取得报考重点大学资格。②学生觉得政治容易。不少理科生领悟能力较强,自视甚高,认为政治就是死记硬背,书上的字都认识,平时根本不用听课,考前“临时抱佛脚”即可。③其他学科的挤压。理科生作业量多,语文、数学、英语不用说,物理、化学、生物的作业也不少,学生疲于应付,只得充分利用政治课的时间。④教学方式陈旧。政治课教学一般采用“小步子”,按“部分部分整体”的模式,据教材的编排顺序一框题一框题按部就班地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机械“装配式”教学,知识点划分过细,步子跨得较小,在每个点上停留较久,在同一处、同一水复训练。这种繁琐化、“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不仅浪费了时间,影响了教学进度,而且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既然认为自己行,为何还要强迫他们听老师慢慢讲呢?我尝试在理科班政治课中实施“反刍式”单元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反刍:反刍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咽下去。“反刍式”单元教学是以单元为单位,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以目标为导向,以体验为主体,以“任务”为载体,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核心,以循环反刍为基本保证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本着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学生先整体感知教材,具体的细节问题可以不求甚解,在后续学习中再回过头来仔细品味,“上挂,下连,滚动前进”,在循环反刍中理解求真。其主结构是:初步感知理解感悟拓展延伸运用创新。“初步感知”强调先试后学,先学后教;“理解感悟”强调结构先立,突出主干,联系实际,理从例出;“拓展延伸”强调循环反刍、单元整合;“运用创新”注重在训练中巩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技能[1]。

二、“反刍式”单元教学的依据

1.高速学习论。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传统的学习方式速度太慢,浪费时间,导致学生厌学,阻碍发展。学习者应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快学习速度,用新的内容丰富知识,提高智力,通过拓宽知识的广度达到知识的巩固[2]。

2.建构主义理论关于知识掌握和能力形成的学说。

(1)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和加工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2)学生的认知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在不断反复循环中实现的――曲折地前进,螺旋式上升。学习材料以整体―部分―整体的方式呈现时,学生的感悟才会形成,学习效益会更高[2]。

3.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发展认识论认为,从15―19岁(相当于高中时期),人的认识达到直觉运演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发展智慧,关键的一环便是认识学科的结构[2]。

4.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编排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四个必修模块一改旧教材以课为单位、分上下册的编排方式,而是按单元主题编排,每个模块分四个单元,每单元围绕一个主题设置2―3课,各课内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这有利于单元教学的实施。

三、“反刍式”单元教学在理科班思想政治课中的实施措施

可按以下程序操作(图1):

1.备课:单元备课,定目标,建构图,编习题。

传统备课机械地按教材的编排顺序一框题一框题地备课、上课,“用一点备一点”、“临阵磨枪”,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反刍式”单元教学实行单元备课,高屋建瓴。每进入一个新的单元,做到:①确立单元目标。教师在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单元目标并以图表方式呈现:列出单元各知识点,能力要求根据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和会考的能力要求分为“记忆”、“理解”、“运用”三层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课为单位编写。如《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的学习目标(见附录1)。②把握单元知识体系。新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图表、漫画等多种方式交错呈现信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一改旧教材的“面目可憎”。但这种以生活逻辑为基础的编写特征淡化了政治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师备课应从整体着眼,理清单元主线,抓住单元主干,删繁就简、浓缩要点,把单元内容整合成主干突出,富有系统性、层次性、逻辑性的结构图。如《政治生活》第二单元,我画出这样的结构图(见附录2)。③据单元目标编写单元试题。目标导向,据单元各知识点及其能力要求选择和编制试题,列出命题细目表(在“单元学习目标图表”中标出训练题序号)。

2.预习:“任务”驱动,先试后学,先学后教。

教师利用时事热点或单元知识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意义等角度导入单元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再板书出与单元主题有关的一个或几个核心概念,启发学生猜测单元内容及其结构,勾勒出单元简略图。如《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教师写出“生产”的概念,学生猜测,师生共同画出如下简略图(见图2),然后下发单元学习目标、单元试题与任务型单元知充知识点的具体层次并标出页码便于查找,让学生试做单元试题,通常大多数试题不会或做错,“做然后知不足”,理科生的“傲气”受到打击。学生再根据老师的结构图阅读单元内容,完成其中的“任务”,再重新做原来的单元题。这时正确率提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试题不会或做错。学生对照命题细目表,查看哪些知识点未掌握好。教师通过巡堂了解学生的错误所在,以便讲课有的放矢。

3.讲课:结构先立,突出主干;联系实际,理从例出。

(1)结构先立,突出主干。讲一个新的单元前,教师先在课室挂出该单元的主干框架图。如《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共3课书,我画出如下框架图(见图3),知识主干(“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这两对关系)被突出呈现,知识“枝叶”被删减。这样做的好处有:①有利于学生,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知识。几课书,几十页内容,其实就那么一张纸,可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结构图是围绕学习者的刺激物,学生课后可以就此进行讨论,甚至利用无意注意就能掌握单元主干内容;使学生了解整个单元的概貌,在整体中学。②运用结构图这种具体形象化的模型作为先行组织者。教学可参照组织者框架,化解知识难度。③能顾及学生的差异。结构图如同导游图,基础好的学生沿图“捷足先登”,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掌握单元主干知识。

(2)联系实际,理从例出。高中新教材设置了很多探究活动(案例),一些非主干的内容、浅显易懂的结论可由学生自学,教师个别辅导;重要概念、原理、结论的得出则必须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理从例出)。既可运用教材现成案例,更要结合各模块特征和理科生的实际进行整合、增补。在经济、政治模块我主要选择社会热点事例,文化模块选择了不少国际名牌产品中文化创意的实例,哲学模块则选择了大量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学科的事例,引导学生站在哲学高度重新审视这些自然科学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既有利于哲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又深化了理科知识。选择合适的案例后还需通过对案例的简化、转化,把关键词的提取、联想的展开、答案的概括归纳等环节一步步板书出来,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在经历分析、类比、猜想、归纳、抽象、概括、综合等思维的逻辑加工后,得出概念、原理,从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单元“主干”被突出呈现并“重锤敲打”,知识“枝叶”只“轻轻叩击”甚至“忍痛割爱”。得出原理后,让学生列举体现该原理和观点的实例,学以致用。

4.复习:循环反刍,拓展延伸。

理科班政治周课时少,学生平时不复习也没时间复习政治,知识遗忘率高,前后不连贯易给掌握新知识带来困扰。我在框题和各课的复习中采用边讲边板书结构图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回顾旧知识,以旧知识带出新知识,滚动前进;单元复习则采用“主旋律法”,先把一单元最基本的内容(核心概念或重要原理)表述出来,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重温各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对单元内容进行逻辑编码。这样教师提起“一条线”,学生据此就能发展出“一大片”,再结片成网,通过不断地“反刍”,巩固知识。

5.练习:形式多样,及时反馈。

在讲授新课后,我布置框题练习;单元复习后,先进行专项训练,包括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在单元结构图中留空让学生默写关键词)、单元系列判断改错题(主要是易混易错点、选择题的错误题肢),最后针对重点难点、学生前一阶段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系列单元综合训练题。各种形式的训练均当堂练习、当堂反馈,教师手拿红笔,巡堂随时面批。一方面让学生明确自己“学得怎么样”,另一方面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和修正。通过“训练-讲评-再训练-再讲评”的循环反刍,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在练习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把思维过程可视化――在选择题题干上标注出关键词、题肢正误;判断改错题标注出正确与错误之处。这样既提高了审题的速度与准确性,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真实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在理科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的“反刍式”单元教学具有以下特征:(1)运用目标导向。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单元目标,据“目标”确定重点难点、选择案例、编制训练题,并通过多种方式检测目标达成度。(2)注重整体结构。从教师的备课、导入、讲课,到学生的预习、复习、测试,均以结构图为载体,学任何一个知识点均“胸怀全局”,从而使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便于学生记忆、理解、调用知识。(3)强调循环“反刍”。通过“积极前进”激发理科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循环反刍”促使学生把知识学扎实。它不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步到位,开始时允许学生出错,不在个别的知识点上“死缠烂打”,而是通过不断提供“反刍”的时机、“反刍”的方式,发挥新课程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功能,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循环反刍中螺旋式地上升,较好地解决了高中思想政治单元知识的整体性与教材编写内容的分散性和教学过程的间断性给学生掌握知识带来的负面影响,整体优化了教学过程。(4)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通过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任务型结构图、单元试题导学,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堂面批,既能了解学情,提供针对性指导,又能消解理科生与政治老师的疏离感。

总之,“反刍式”单元教学整体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把更多的课上时间还给了学生,又把更多的课外时间还给了学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德赣等.钟德赣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11.

[2]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3]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6.4.

上一篇: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分层教学”方式的尝试 下一篇:大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