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对早期阅读的兴趣

时间:2022-10-06 08:25:11

如何培养幼儿对早期阅读的兴趣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即指还在幼儿园中的儿童。早期阅读则是幼儿阅读一些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文学作品,即幼儿文学。幼儿文学属于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说是指“适于学龄前儿童听和读的文学作品,包括儿歌,童话,寓言,故事,戏剧,电影等各种文学样式”。

一、了解幼儿需要的阅读内容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部分人都开始渐渐了解,阅读不单单只是成人或者学生的事了,阅读应当从“小”开始抓起。但是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阅读并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阅读,因为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和直观性的形象思维。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实物和富有表情及动作性的语言,易于得到他们的注意,也易于被他们记忆。幼儿文学阅读中,具有丰富人物形象和生动故事情节的叙事文学无疑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安排幼儿阅读的同时为他们选择好正确的阅读作品也很重要。

研究表明,儿童早期阅读是以图画为主要内容的。Sulzby(1985)采用让幼儿选择最喜欢的图画书,然后让幼儿念给研究者听的方法观察儿童阅读图画书的行为发展阶段。研究结果显示:2—6岁儿童以口头语言阅读图画书的行为可以分为下列四个发展阶段:(1)注意图画但未形成故事;(2)注意图画、阅读和说故事的结合;(3)注意图画,但未形成书面故事;(4)注意文字。杨怡婷(1995)复制了sulzby的研究设计,对台湾儿童图画书阅读行为发展阶段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与sulzby的大致相似,但也有新的发现。为此,她把儿童阅读图画书的行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八种行为。第一阶段:幼儿先看图画,未形成完整故事。行为表现为三种:命名个述说;注意图画书中的行动;口语说故事,并形成故事。第二阶段:儿童看图说出完整的故事。行为表现是口语说故事,形成故事。第三阶段:儿童开始试着看文字。行为表现为四种:部分地读;以不平衡策略读;独立地读;独立且完全阅读。从中外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论母语为英语还是汉语的儿童,其阅读图画书都经历了从关注图画到图文同注的过程。所以,图画故事书中图画是幼儿阅读的重要内容。

二、早期阅读的目的

早期阅读和早期阅读教育的目的是不同的。早期阅读的目的是提取信息。而早期阅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阅读者。1925年,面对小学生因阅读障碍而产生学习障碍的问题,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n Reading)提出了“阅读准备”(reading readiness)的观点,将0—6岁学前教育阶段称作“为读写做准备的时期”。其意指在正式的读写之前要做好读写准备。与此观点相对应,1966年,Marie Clay提出了“早期读写能力”(emer-gent literacy)的观点,认为读写能力的发展从个体出生时就开始,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父母、教师和周围的环境在幼儿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是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

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幼儿的阅读兴趣,简明地讲,即指儿童对阅读材料和进行阅读活动的爱好,是对阅读材料的内容、意义进行积极探索和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表现在对阅读材料和阅读活动的特别喜爱和积极的阅读态度。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与“乐”都是阅读兴趣的反映。

儿童阅读兴趣的产生、发展与老师的引导、培养是无法分开的。如果我们根据儿童心理的特点和阅读形成、发展的规律,采用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完成艰巨的阅读任务,就会变得轻松愉快,把“苦读”变成“乐读”、“趣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学龄前儿童的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控能力还比较差,因而阅读兴趣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学龄前儿童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基础主要是五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因此,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成为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的首要前提。

1.提供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阅读材料。

英国儿童文学家达顿说:“儿童读物是为了给儿童获得内心的快乐而推出的印刷品。”当人的需要被满足时,就有快乐的体验,因此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幼儿提供好的阅读材料,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心理学家怀特指出:“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在阅读环境的创立上,首先是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在创建的良好物质环境中,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有效空间,提供阅读条件。在班级的图书角中,添置构图新颖、趣味性强的图书,让幼儿进行定期阅读,我实习时所在的那个班就看到了像《幼儿画册》、《安徒生童话》等一系列儿童喜欢的书籍,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营造光线充足相对安静的环境。在家庭中,父母也要密切配合,可以在家里布置一个空间专门供儿童阅读。一只灵巧的小书架、一小块漂亮的地毯、一个舒适的小沙发。让幼儿能舒适、不受干扰地阅读。

3.家园合作,为幼儿提供更大的阅读平台。

《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在幼儿早期教育过程中,也要做好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早期引导,为幼儿阅读提供更大的平台。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亲子阅读活动,通过活动,家长可以进一步了解班级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也可以目睹自己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表现,从中看到许多在家里看不到的情况,看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孩子。

4.加强亲子共读,丰富阅读形式。

基于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力差缺少阅读技巧等原因,培养幼儿兴趣形式需要丰富,不能仅仅局限于家长布置任务,幼儿读,而是提供亲子共读,即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因此父母跟幼儿一起阅读,既可以满足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感、安全感,又有助于共读。家长还可以在共读过程中,以幼儿正确理解阅读为主,对阅读理解加以引导。阅读时,不要平平淡淡,没有任何感情,这样幼儿就没有听的兴趣,最好要带着饱满的情绪和情感朗读,放慢语速,分各种角色的语气阅读,不要敷衍了事,这样才能够大大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四、从幼儿的兴趣出发

教师要明确幼儿读者的特殊性,及时了解幼儿的阅读兴趣,合理安排阅读的内容,增强自身讲述故事的能力和指导幼儿进行自主阅读的能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在幼儿园的文学阅读与家庭的亲子共读上构架一座交流的桥梁,紧密两者的联系,避免两个阅读环境脱节。进行早期阅读活动必须为儿童提供有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内容。图书的选择应有一定技巧,才能引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因此,在为学龄前儿童选择图书的时候应该注意浅易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多样性。

我们要鼓励幼儿阅读,有了兴趣才会觉得阅读是件快乐的事情,才会让幼儿走进一个美丽缤纷的世界。

早期阅读是新时期幼儿教育的一个新重要课题,幼教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掌握阅读技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实际工作中本着为幼儿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再认真研究、大胆探索,就一定能为幼儿的健康、和谐成长开辟广阔的天空,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仪主编,文学概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93-200.

[2]黄云生主编,儿童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3.

[3]朱从梅,图画书阅读中母亲和儿童的语用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4]sulzby,E.WritingandReading:Signs of oral and written language organization in young children.In W.H.Teale,&E.Sulzby(Eds),Emergent Literacy:Writing and reading.Nowood,N.J:Ablex,1986:50-89.)

[5]杨青,幼儿读写发展的教育观辨析[J].教育评论,2005,(4):71.

[6]朱鸿菊.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浅探[J].北京:学前教育研究,2007,(3):35.

[7]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8.

[8]张艳,易连云.幼儿叙事文学阅读现状调查[J].早期教育,2010,(4):8.

[9]孙秀荣,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及指导策略[J].幼儿教育,2000,(7).

[10]张明红,在早期阅读中促进儿童的发展[J].幼儿教育,2002,(9).

上一篇:科学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 下一篇:浅谈滑模摊铺砼路面的施工现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