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区角游戏会更显魅力

时间:2022-10-04 02:04:24

找准切入点,区角游戏会更显魅力

为了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近几年来,我们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设置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区角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与大家分享创造过程中的点滴经验。

一、科学合理的区角划分

活动区角划分科学、合理,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而且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限,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若空间没有适当的分隔,就容易使幼儿感到杂乱无序,从而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如果区角隔物过高、过实,就不仅会影响幼儿的相互交往,而且容易使幼儿产生单调、沉闷的感觉。在合理地摆放区角时,我们除了要考虑美观、漂亮之外,更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

我在为幼儿设计区角活动的空间时,力求为幼儿创造一个安静有序的环境,一般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一)按颜色划分

教师通过地面不同的颜色、图案划分。如娃娃家可以用很亮的颜色装饰体现出温馨的感觉,在语言角和建构角可以在地上铺一层泡沫地毯,这样幼儿看了以后就会很明白很容易记住区域的名称。

(二)按实物划分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柜子、大盒子、纸箱子划分区域,形成封闭或开放的空间。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些物品不能太高,最好适合幼儿的视线和高度,使幼儿更清楚地辨认区域,也能使老师更好地观察幼儿的活动。

(三)按标牌和装饰物来划分

教师可以用写有相关活动区的文字、图片或装饰物帮助幼儿认识、区分各区域。这些科学有效的区角划分,使幼儿在活动中很容易地辨认自己想玩的区角,而教师也很方便观察、指导。

二、丰富多变的区角材料投放

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实施和开展的核心,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是区域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因此,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为幼儿提供活动的条件和机会,是促进幼儿积极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一)投放材料的多变、适宜性

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有很大的影响。如生活区中的“扣扣子”,操作区中的“喂食”等,只有所提供的材料既有趣又能让幼儿主动玩,孩子们就会百玩不厌,提高学习探索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例如建构区,中班幼儿已能熟练地运用积木搭建房屋的重要特征,时常出现重复搭建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材料,增加一些辅的材料,如花草、树木、动物玩具、标志牌等,引导幼儿为某只小动物搭建一个漂亮的家园,这扩展了幼儿游戏内容,也增强了材料对幼儿的挑战,而且意味着有新的任务吸引幼儿。

(二)投放材料的层次性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区角材料时,能够预先作出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目标迈进。如劳作区“给小动物喂食”,我们对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了夹纸团、夹蚕豆、夹玻璃珠三个难易不同呈现递进的材料。这样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给动物喂纸团,能力强的幼儿可直接挑战玻璃珠。当能力弱的孩子挑战完纸团也可以向蚕豆、玻璃珠挑战。这样针对孩子的“个性”和“共性”投放层次性的材料,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能体验到成功,感受到活动的快乐。

(三)投放材料的递渐性

教师在选择投放材料时,既要把握本年龄段的幼儿特点及当前的培养目标,考虑材料对本年龄段幼儿的适宜性,又要充分挖掘材料更深层的作用,达到多个教育目标,以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

如“喂食”小班时直接把“豆”从鱼嘴扫进“鱼肚子”,中班时可在鱼嘴增加一些障碍,让幼儿像绕迷宫一样把“豆”扫进“鱼肚”。这样孩子不会因为玩一种材料而乏味,老师也不必为材料的频繁变更而苦恼。“一物多玩”不仅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而且启迪了孩子的思维。

三、在观察的基础上,调整对不同层次幼儿的指导行为

由于每个孩子的发展进程与发展速度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老师应耐心而深入地观察,准确地把握儿童的强项和弱项、优点和缺点,确定符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这为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教师与儿童之间这种积极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唯一基础。

例如,有一次,“娃娃家”的妈妈因家中来了客人,去菜场买了很多菜,煮菜时,发现今天家中的碟子不够用。于是,她招呼“爸爸”去“超市”买几个。“爸爸”说:“‘超市’里没有盒子。”“那怎么办?”想了一会,“爸爸”突然说:“我们班不是还有个‘百宝箱’吗?到那儿去找找,或许能找到代替碟子的事物。”“爸爸”说着就去找百宝箱了。最后,“爸爸”在“百宝箱”找了一会儿,终于找到了几个适合替代碟子的塑料盖,满脸喜庆地回到“娃娃家”,将盖子递给“妈妈”,说:“老婆,这是你要的碟子。”客人们听着笑开了。在上述案例中,“爸爸”就是那个能力比较强的幼儿,遇到问题能够自己想办法解决,有效地利用了游戏区域的“百宝箱”。

总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置存在很多学问,我们只有在不断探索中慢慢吸取更多的经验,才能满足幼儿的更多需求,达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的发展。

上一篇:论园本课程的目标制定 下一篇:简谈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