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时间:2022-10-06 07:13:34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培养公民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性

1.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对个人很重要

到了发工资的时候,有人看不懂工资表,到了体检的时候,有人看不懂体检化验单(自己的单项值,是否与后面参考值相同或者在参考值范围之内)。类似这样的事情总在我们的身边发生,这是因为有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欠缺。其实,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我们要面对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真真假假,从中获取出有用、正确的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或预测是十分重要的。

2.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对社会很重要

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而根据《东方早报》2012年3月12日报道,据三大运营商披露的最新数字,中国手机用户数已经达到10亿规模。这样庞大的用户数量,网路消息的传播速度会很快、面会很广。比如2012年世界末日的谣言,被传得沸沸扬扬,被组织利用。面对一些谣言时,要让大家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就必须要求公民具备起码的质疑能力,而质疑的前提就是能够从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中获取有用的、正确的信息。

二、物理教学与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相关性

1.高考的要求

物理高考要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以广东的考试说明为例,分析综合能力要求学生“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实验能力要求“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并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看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考查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这一能力已经包含在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中。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越来越重视学生从图表、图像、大段的文字材料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符合新课程高考改革的方向。以广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为例,2012年,12个试题中,只有3题没有图,其余的9题有13个图。2010年广东物理试题总共有1842字符(不含图),其中两个计算题第35题、36题分别为200字符和343字符(不含图);2011年广东物理试题共有2253字符(不含图),计算题第35题、36题分别为252字符和308字符(不含图);2012年广东物理试题共有2834字符(不含图),计算题第35题、36题分别为210字符和321字符(不含图)。可以看出,全卷阅读量在增大,计算题的题目长度在增加,试题中的图较多,这些都体现了高考中对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

值得注意的是:高考试题中不少是联系生活的试题,需要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相应的信息后,根据所学知识构建物理模型才能解决。这一类试题往往题目较长,学生的阅读量较大,学生要从题目中把一些干扰的信息剔除,获取有用信息难度较大,例如2012年浙江卷第25题阅读量达到420字符加一个图。

2.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提出本次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方面的具体目标时,强调通过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具备这四种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四有”新人建设现代化社会并求得自身不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本领。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和“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所以,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物理课程教学的任务之一。

3.物理学科的特点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过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能力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的。物理课程的学习主要有概念、规律、实验的学习和解题训练。首先,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石,是物理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在概念、规律的建立和应用过程中,要求学生获取有用信息后,进行理性思维、推理,判断。获取和处理信息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和前提。其次,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实验数据,并分析、处理实验现象和数据。如果一个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欠缺是无法完成实验的。最后,解题是学生升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活化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解题在物理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物理习题在物理教学中有以下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巩固、熟练、活化基础知识,熟练实验技能;帮助学生加深和扩展物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获得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物理习题是考查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检查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1]在解题时,要求学生从题目的文字、图像、图表等所提供的信息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并构建物理模型,迁移所学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三、影响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因素

1.信息呈现方式

同样的信息,呈现的方式不同,学生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记得一次期中考试,学校工作人员因为节约和环保的因素,把答题卡和计算题印刷在一张纸的正反两面,学生答题时普遍感觉很吃力。学生需要看题后,翻到背面答题,这一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信息的遗漏。根据通道原则,一般而言,学生获取由视频(或动画)和解说组成的信息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较好。因为当内容由视频(或动画)和屏幕文本组成时,动画和文本的信息加工都是靠视觉通道完成,出现视觉通道负荷过重的情况,而当词语以听觉形式呈现,视觉表象通道则可以只用来加工画面,听觉通道和视觉通道信息加工实现平衡,所以效果较好。

2.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影响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重要因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会导致学生在解读、获取信息时,遗漏重要的有用信息,这会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解决问题埋下障碍。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在获取信息后,无法正确解读,物理问题无法得到正确解决。

3.抓住关键词的能力

面对复杂的物理情景和物理信息,学生只有学会抓住关键词,才能快速有效地获取有用信息。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要能够抓住“一切”、“总”、“直到”等关键词,才能很好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普适性,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

4.排除干扰因素的能力

物理学习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有些因素是非本质的,是干扰因素。例如演示运动的分解与合成时,两个分运动等时(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同步进行)、等效、独立这些是本质因素,而两个分运动都是直线运动,两个分运动一个水平另外一个竖直等等,属于非本质因素。

5.学生元认知水平

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也对其获取、处理信息的水平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元认知水平高的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解题过程有很好地监控和反思,这可以帮助他即时发现遗漏的信息,也能帮助他即时纠正误读、误用的信息。

四、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途径

1.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选择水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将注意集中于相关学习信息或重要信息上,对学习资源保持高度的觉醒或警觉状态。提高学生的信息选择水平有以下三个途径。

(1)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识别重要信息

要在那些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快速获取有用的、有效的、需要的信息,就要求学生能抓住关键词,所以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的能力。抓住关键词的训练,不仅要在习题教学中,也要在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中,逐步对学生渗透解读关键词的能力。例如,在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时,要让学生抓住“直线”、“变速”、“匀”,这三个关键词,它们确定了运动轨迹是直线、速度在变化(大小可能增加,可能减小)、速度的变化是均匀的。在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时,让学生先找出关键词“一切”、“总”、“直到”等,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解读,理解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在学习库仑定律时,通过对关键词“真空中”、“点电荷”地把握,理解库仑定律的公式适用条件是真空中的点电荷;通过对“与电量乘积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得到库仑力的大小F=k。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正确快速地得到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有助于学生快速找到研究对象适用的规律,从而快速、正确地解答习题。

(2)在重要信息前用恰当方式给予提示

比如在教学中,采用以静变动或者以动变静的策略,让学生明白接下来的是重要信息。

(3)对于复杂的信息,教师给以适当的疏导

有时学生要面对的信息,对于其已有的水平来说过于复杂,此时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学生,才能使其很好地获取、处理。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获取信息的能力

观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很大的比重,除了分组实验,还有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观察是必可少的,在实验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这有助于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提升。在实验中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结果,教师应该在一些观察的关键节点给学生必要的提示或者暗示,减少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效率,只有当学生观察能力较强、对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都比较熟悉时教师才放手。

3.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与能力

(1)设置悬念,增强获取信息的兴趣

有获取新信息的兴趣,才能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处理新信息。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见到的物理学习情境,设疑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逐渐养成在物理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获取信息的兴趣,增加获取信息的主动性,逐步培养、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引入牛顿第一定律一节课时,可以用茶叶罐、气球做一个小小的吹蜡烛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问学生能否用物理知识解决?显然,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之前学生是无法解决的,从而把学生带入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有了实验带来的悬念与疑问,就会在听课中更加认真,处处留意课堂教学的信息,试图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

(2)以学习任务来驱动能力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通过给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从而培养学生搜索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一个学习任务,完成该任务时采用“开卷”的方式,学生可以查阅身边的资料,甚至可以和同桌讨论,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教师还可以就预习、复习做出明确的要求。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任务驱动是网络环境下物理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特别适用于课堂教学以外的诸如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活动。物理教学仅仅是课堂教学,还包括各种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活动,它们对物理课堂教学起到辅助、补充和拓展的功效。在网络环境下,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可以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后通过网络,自主搜索相关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整理、选择、判断、取舍,在自己原有的知识信息基础之上,重新建构起新的信息体系,达到探究创新的目的。”[2]

(3)讨论与评价,培养获取、处理信息的重要途径

讨论与评价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更是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营造环境,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一些讨论与相互评价的机会。在讨论中,学生一方面需要认真解读“问题”(讨论对象)的信息,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处理信息),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倾听别人的观点(获取信息),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判断(处理信息)。一个讨论的过程中,每个认真参与的学生甚至要经过多个“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出观点——发现新错误、遗漏——再处理——再提出观点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对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效的。例如,在一次讲解习题中,笔者故意遗漏一个条件,最后学生被带到死胡同,无法求解。学生反复争论才发现原来漏掉一个重要条件,例题如下。

例1.如图所示,电动势、内阻不计的电源与三个灯泡和三个电阻相接。只合上开关s1三个灯泡都能正常工作。如果再合上s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电源输出功率减小

B、L1上消耗的功率增大

C、通过R1上的电流增大

D、通过R2上的电流增大

在讲解本题时,开始没有强调“内阻不计”,问学生如何判断电源输出功率,学生判断出“再合上s2”后外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总电流增大后,有的学生提出P出=I2R负载,有的用P出=UI,有的用P出=EI-Ir等,但是这些办法又都被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否定了,讨论中学生才发现刚才出错是因为遗漏了重要条件“内阻不计”。内阻不计,P出=EI,很快得到正确答案,通过R1上的电流增大,电源输出功率变大。

利用网路平台进行讨论,也可以为物理教学添加新的活力,培养学生对信息选择、判断、评价的能力。“网络环境为物理教学搭建了更加方便灵活的交流协作的平台,如局域网的消息传递,互联网上的BBS,聊天室等。学生通过网络的交流平台,可以方便地与教师或同学都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对学习中某一问题进行询问、讨论,养成协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进而通过不断的交流,提高自己对信息的选择、判断和评价的能力。”[2]

4.设问引导,训练审题

在习题教学中,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在审题时抓住有用信息、处理有用信息。可以如下设问:本题中研究对象是什么?各自的运动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一阶段是什么运动模型,满足什么运动规律?几个阶段之间是由什么物理量联系起来的,关联条件是什么?题中提供了哪些已知条件,隐含条件是什么?

例2.(2010年,浙江卷)在一次国际城市运动会中,要求运动员从高为H的平台上A点由静止出发,沿着动摩擦因数为μ的滑道向下运动到B点后水平滑出,最后落在水池中。设滑道的水平距离为L,B点的高度h可由运动员自由调节(取g=10m/s2)。求:

(1)运动员到达B点的速度与高度h的关系?

(2)运动员要达到最大水平运动距离,B点的高度h应调为多大?对应的最大水平距离Smax为多少?

(3)若图中H=4m,L=5m,动摩擦因数μ=0.2,则水平运动距离要达到2m,h值应为多少?

问题1:运动员从A到B受到什么力?做什么运动?

答案: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问题2:运动员从A到B有哪些力做功?满足什么规律?

答案:有重力、支持力做功;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动能定理。由动能定理得:

mg(H-h)-μmg·L=mv-0,

解得:vC=

问题3:运动员从B点到落地受力情况如何?

答案:仅受重力作用。

问题4:运动员从B点到落地做什么运动?满足什么规律?

答案:平抛运动;平抛运动规律,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按照先分解后合成的思路。

由x=vCt,h=gt2解得:

x=2,

当h=时,x有最大值,Smax=H-μL;

第(3)问只需要把H、L、μ、x的值带入

x=2即可,解得:

h1==2.62m,h2==0.38m.

5.图表分析训练中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习惯

在图像、图表的分析中,培养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耐心、细致的习惯。有同学在处理图像时,没有看清楚是s-t图像还是v-t图像就开始动笔,或者在看图像时没有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比如,2011年广东高考34题的力学实验是s-t2图像,且纵坐标的单位是cm;2012年广东高考物理34题力学实验是m-x图像,纵轴表示m的单位是“×10-3kg”,纵轴的单位是“×10-2m”,这些信息是学生在读题时很容易由于经验主义而遗漏的,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有必要通过这样的一些图像、图表题训练学生获取信息时耐心、细致的习惯。

6.元认知能力的提升

对于一些成绩较好的物理尖子,有必要引导他们学会监控自己的解题过程,提高他们的元认知水平。让他们能够在解题监控中,发现自己信息的遗漏、信息的误读、信息处理误用,及时修正解题结果。可以帮助学生设计自我提问的表单,培养元认知能力。例如解题的自我提问菜单(按阶段提问)可以进行如下设计。分析题意阶段:(1)我准确理解题意了吗?(把题目再仔细读一遍,特别是关键部分)(2)我把握题目整体结构了吗?(理清题目中各种量的关系,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有没有隐含条件)(3)这个题目属于哪一类型?涉及哪些有关知识?哪些概念、原理?有无现成的解法可以利用?习题解答阶段:(4)我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了吗?哪些还没有充分利用或者忽略了?(5)我出现思维定势了吗?(运用扩散思维、寻找新的视角)(6)这道题与以前做过的题有无区别?其独特之处是什么?反思总结阶段:(7)我运用了哪些解题技巧?都很恰当吗?能不能用更简洁的方法来解此题呢?(8)此次的解法还可以用到哪些类似的地方(即举一反三)?

在现代社会中,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样的,信息的量也是庞大的。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如何从复杂而良莠不齐的信息中选择正确的、有用的信息是一项必须具备的能力。物理课程有责任肩负这样的使命,可以让学生在物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高飞.网络环境下物理教育中信息素养的培养.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4(11).

上一篇:警惕集体备课滋生的惰性 下一篇:“北京市中小学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