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3指南完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

时间:2022-10-06 06:24:20

基于G3指南完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

【摘要】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参差不齐。文章以我国国有企业的2009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对象,根据G3六大原则指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不足及今后改进的方向方法,以提高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社会责任报告; G3指南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对社会的承诺。而评价企业履行承诺的情况就需要一份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自2006年3月,国家电网我国国有企业的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之后,包括宝钢、中石油、国家电网、东风汽车、大众中国等众多企业,均纷纷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些称为企业环境报告),体现了他们对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度重视与庄严承诺。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责任报告主要参照GRI第三代《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2006)》(简称“G3指南”)和商务部的《中国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大纲》(征求意见稿)以及一些行业标准。而这些指导性意见没有提供企业编制报告的具体方法以及该具体披露的内容,导致现在我国一些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多是一些框架性的内容,缺乏可读性与实用性。本文以我国国有企业的2009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对象,根据G3六大原则提出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不足及今后改进方向方法,以提高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发展。

一、G3指南概述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是1997年由美国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对环境负责的经济体联盟”(CERES)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成立的民间专业组织,其宗旨是制定及推广大众所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报告框架,汇报传统企业财务报告未包括的资料,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披露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重底线方面所取得的业绩,提高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质量、严谨度和实用性。2002年,GRI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国际组织,以UNEP官方合作中心的身份成为了联合国成员。2006年10月5日,GRI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大会,了G3指南。G3指南的作用在于:(1)制定测量基准,评估机构组织在法律、规范、守则、绩效标准和自发性计划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绩效;(2)比较组织内部,以及不同组织间不同时期的绩效;(3)展示组织如何影响各利益相关者对可持续发展的期望,以及如何受这些期望的影响。目前,GRI主要通过与一些机构的合作来推广GRI的应用,如GRI与联合国“全球契约”在社会责任报告方面进行合作,“全球契约”要求其成员在年度进展情况报告时,可以使用GRI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在实践中,GRI是全球使用范围最广的社会责任报告标准,依据GRI标准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已经达到4 000多家。我国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如宝钢股份、中石油、国家电网等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就是以G3指南为标准编制的。

二、2009年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特点分析

本文以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工商银行、大唐集团、宝钢集团等企业的2009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对象,得出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具有以下特点:(1)的报告名称几乎使用的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别于以前的“环境报告”“企业公民报告”等。(2)大多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主要参照G3指南和商务部的《中国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大纲》(征求意见稿)以及一些行业标准。(3)内容都较前几年更加丰富,都对报告的范围、数据收集等做了详细说明,但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对关键性指标和企业的负面消息披露得较少。(4)报告保证方法。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不尽相同,只有中国商业银行、中国大唐集团等少数企业请了第三方评价机构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独立的审计。

三、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分析

国际上使用最为广泛的G3指南对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质量提出了平衡性、可比性、准确性、时效性、清晰性、可靠性六项原则性要求。本文将从六大原则出发,分析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

(一)平衡性原则

平衡性原则要求报告的总体内容应该是对机构可持续发展业绩的客观描述。社会责任报告不仅要反映企业的成绩,还应当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不足之处及改进计划,以及会影响到利益相关方决策的实质性问题。从各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大多数国有企业在编制报告时仍然选择了报喜不报忧。侧重于自己在捐赠及其他公益方面的贡献,而对一些不利消息则选择了回避。这种没有负面信息,大量正面信息的报告方式使得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平衡性大打折扣。

(二)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是评估绩效所必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比性应该具有纵向可比性和横向可比性。纵向可比性是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仅要反映企业当年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而且要体现绩效的变化,披露连续多年的绩效数据,使报告使用者能够连续的看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持续改进工作。横向可比性则要求企业披露各项关键指标在行业中所处的水平,以使利益相关方对企业履责绩效有直观的认识,能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作出横向比较,对企业的履责情况作出更准确的判断。从各国有企业公司的网站上几乎都能找到2007年至2009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各年度的报告也说明了报告的界限、范围、数据来源、报告信息变化等。但由于各报告都缺乏具体的指标体系,导致无法对各社会责任报告的具体指标进行比较,而这些恰好是我们评价社会责任报告质量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在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对企业的指标在行业中所处的水平没有涉及,横向可比性较差。因此,国有企业的可比性还有待提高。

(三)准确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是指报告的信息应准确、详细,使利益相关方能正确评估报告机构的绩效。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都说明了数据的来源和时间,但对有些关键数据依然没人完全披露。如企业在描述自身对改善社区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的同时并没有用具体量化指标表示企业的行动获得了多大的效果以及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等。信息过于笼统,回避关键数据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一大问题。加之有些企业没有选择第三方就其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数据的准确性就缺乏必要的保证。

(四)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要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应该有固定的时间,能及时地为利益相关方提供进行决策所需的有用信息。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而信息是否有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能否及时获得信息并将其融入其决策过程中。通常,企业应当尽量定期地披露经济、环境和社会绩效情况。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还没有在固定时间社会责任。在社会责任报告的时间选择上具有随意性,因而不能及时有效地为报告的使用者提供相关的有用信息。

(五)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要求企业客观的披露信息并且没有重大差错,是对均衡性、准确性和可验证性三个原则的复合要求。目前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在平衡性上质量不高,且有些企业没有第三方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导致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可靠性降低。企业要提高其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可靠性除了要有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资料来源外还应建立领导负责制。让领导在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上签字并对报告的可靠性负责。

(六)清晰性原则

报告的清晰性原则要求报告提供的信息便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理解,结构上重点突出,文字上少用专业术语。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都很少涉及专业术语,便于大多数使用者阅读理解。但在结构上重点突出方面还做得不够,很多内容是面面俱到,没有突出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和特色。

四、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改进建议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但企业已经开始了摸索实践,在以后社会责任报告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以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

(一)建立社会责任管理机构

国有企业应该建立全面、统筹全局的社会责任管理机构,培养一批有专业技术的人员负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以及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不断更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为编制报告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企业也应该完善编制报告的方法,尽量客观公正的披露出对利益相关者有真正意义和使用价值的内容,这些内容应该包括企业的一些负面信息从而使报告提供的指标更有客观性、实用性与针对性。企业还应该对如何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具体规范。目前,有些企业为了公关目的等选择合适时机社会责任报告,这明显的会导致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缺乏客观性,从而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与可持续性。针对这些情况,企业应制定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具体流程与每年的时间,让社会责任报告成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一部分,以不断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还可以像财务报告一样实行领导负责制,每年的报告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签字以保证报告的可靠性。

(二)拓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渠道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应该让各方都有所了解与掌握。报告的基本要求是渠道要多样化,并及时地宣传和推广,以保证公众及时查阅。目前CSR报告的主要受众群体是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的组织,而一般群众如消费者则对企业的CSR报告了解得较少。企业应拓宽社会责任报告的渠道,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哪些社会责任,如何履行以及收到的效果等有所了解。环保部宣教中心副主任倡导中国企业应该积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进一步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说明了利益相关方与企业在就CSR信息沟通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交流沟通来弥合进而使得交流更加的有效。

(三)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后,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制度,以及时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优点与不足。企业还应注重通过不同渠道收集股东、员工、社区、消费者等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见与建议,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现在很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都在最后附有意见反馈表,但对大多数报告使用者来说可能很少主动利用这一信息反馈渠道。因此企业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对报告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积极主动地收集反馈信息。

(四)积极开展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和实践

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是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必然要求。企业应主动允许或要求拥有CSR咨询专业经验和领先的报告评估能力的专业评估机构为其报告打分评级,提出意见以便企业以后更有价值的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独立鉴证也有助于增加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度,并帮助企业改进社会责任报告,提高报告质量使之更加符合重要性、均衡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鉴证的第三方应该是与企业没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专业机构,以保证鉴证结果的客观公正。

五、结束语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不仅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也有利于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好地沟通。因此国有企业应该提高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水平,更有价值质量更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EB/OL].www.省略.20.

[2] 陆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含量分析与改进建议[J].财会月刊,2009(30).

[3] 崔征.解读第三代《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J].WTO经济导刊,2006(11).

[4] 陈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解读与完善建议[J].证券市场导报,2007(8).

[5] 魏宁娣.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报告现状分析WTO[J].经济导刊,2007(4).

上一篇: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经验研究前沿 下一篇:CEO薪酬与非标准审计意见互动效应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