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规中剪力墙构造措施的异同

时间:2022-10-06 05:15:57

摘要:通过对新颁布的三本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对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构造措施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了三本规范中对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构造措施规定的异同,便于结构设计人员进行结构设计。

关键词:抗震墙;墙厚;轴压比;边缘构件;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

Abstract: based on the newly issued three canonical-" the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codes GB50010-2010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of tall buildings JGJ3-2010" and "building the standard aseismatic design GB50011-2010-to concrete shear wall in the seismic structural measures related provisions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it also summarizes the three this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seismic measures, facilitate structure design personnel structure design.

Keywords: aseismic walls; Wall thick; The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Edge structures; and Level distribution reinforced; Vertical distribution reinforced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扩涨,土地资源的相对减少以及地价的高速上浮,剪力墙结构在各地大中小城市中正越来越普遍的被应用于住宅中。本文就2010年就的三本新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进行综合分析,总结阐述了在三本新的规范中,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构造措施的异同。以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简称《混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简称《高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简称《抗规》。从三本规范总体来说,绝大部分的规定是一致。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分析。

1. 抗震墙的最小厚度规定

抗震设计时,三本规范中都规定了一、二级一般部位不应小于160mm,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三、四级一般部位不应小于140mm。不同的是,对一、二级一般部位,《混规》还要求墙厚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抗规》则除了要求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外,还要求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对于一、二级底部加强部位,《混规》和《抗规》还规定了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和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对于三、四级的一般部位,《混规》还规定了不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抗规》除了规定了不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还规定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而对以上几项,《高规》则统统要求墙体满足稳定和一字形独立剪力墙不小于180mm。此外,《抗规》还规定了三、四级底部加强部位墙厚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和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而《混规》和《高规》三、四级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则无规定。

2. 抗震墙的轴压比限值

三本规范是一致的:一、二、三级抗震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时,9度不宜大于0.4,7、8度不宜大于0.5;二、三级时不宜大于0.6。

3 抗震墙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的轴压比限值

三本规范是一致的:一级抗震等级(9度)不大于0.1,一级抗震等级(7、8度)不大于0.2,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大于0.3。不同的是,《高规》中一级抗震等级(7、8度)还包括6度。

4.抗震墙的竖向、横向分布钢筋

三本规范是一致要求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直径,均不宜大于墙厚的1/10且不应小于8mm;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lOmm。不同的是,《混规》和《抗规》注释中提出高度小于24m且剪压比很小的四级抗震墙,其竖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允许按0.15%采用,《高规》因为高度不小于24m,故无此注释;但《高规》7.2.19中要求房屋顶层剪力墙、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端开间纵向剪力墙及短山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间距均不应大于200mm。

5.剪力墙分布钢筋的排数

《混规》和《抗规》都要求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宜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高规》中要求高层剪力墙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不应单排配置,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大于400mm时,可采用双排配筋;大于400mm、但不大于700mm时,可采用三排配筋;大于700mm时,宜采用四排配筋。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宜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多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宜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6.约束边缘构件

三本规范中约束边缘构件的范围及配筋除了《高规》一级里面包含了6级外其他的都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在计算箍筋体积配箍率时,《高规》中规定可计入箍筋、拉筋以及符合构造要求的水平分布钢筋,计入的水平分布钢筋的体积配股率不应大于总体积配箍率的30%。而《混规》和《抗规》则无涉及。

7.构造边缘构件

对于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三本规范的规定是一致的。边缘构件的范围,端柱和暗柱也是一致的,就是翼墙和转角墙的范围的规定有所不同,详细见图1。

综上所述,三本规范对剪力墙的抗震构造措施规定基本一致。设计人员在具体做结构时,多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应尽量按《混规》和《抗规》来,而高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则应该满足《高规》要求。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谈钢筋保护层的作用与施工质量控制 下一篇:高层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