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四点关注 构建高效课堂

时间:2022-10-06 05:14:29

做好四点关注 构建高效课堂

摘 要: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关键词:诱导;探究;交流

一、关注教学起点,激发探究兴趣,高效诱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经验来确定教学起点,从而促进教学的高效推进?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例如,在“垂直与平行”这节课时,教师牢牢抓住“直线的基本特征和角的认识”是已有知识经验的这个起点,展开精彩的课堂。从一开始充分想象无限大的平面――通过再次想象看似不相交实际相交的两条直线――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现象的想象。同时,逐步培养学生新知研究的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特别是在分类这个环节时,先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画,然后在黑板上来画,画之前要注意画得跟前面的学生的不一样,这样黑板上出现的画法看起来各式各样。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学生基本上分成了这几类:没有交叉的,斜着交叉的,直着交叉的,平行的。学生的第一次分类之后,教师并没有急着否定或评价任何一种分类,而是请学生回忆画的是什么线?直线有什么特点?如果黑板上的直线无限延伸后会出现什么情况?想想刚才的分类合适吗?还可以怎样分?于是出现了精彩的第二次分类:平行的,交叉的;平行的,斜着交叉的,直着交叉的。针对这两种分类让学生再次观察这两类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于是引出了相交与不相交,相交中分为垂直相交和一般相交,不相交即为平行。

课堂中教师自始至终既没有提前的渗透,也没有暗示,既没有走秀,也没有花枪,而更多的是关注课堂生成的问题,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阅历,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二、关注学生疑点,激发探究欲望,高效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捉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拨动思维之弦。由于疑点来自于学生,是学生内心的需要,学生的探究是自主的,课堂才会真正有效。

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摆花生粒,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后,给出一组有余数的算式,学生观察、发现余数都比除数小,但个别学困生对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心中还是有疑问。于是我又让学生再次摆花生粒,进一步讨论“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学生在多次动手实践中、讨论、交流后,消除了心中的疑点,对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理解更透彻,为今后的有余数除法计算运用中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三、关注学生差异点,凸显个性,高效体验

我们的教育所培养的人,不应该是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而应该是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别人“俱黑”我“独明”的人。因此,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解放他们被束缚的个性,让他们在自主的数学课堂中体验到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满怀饱满的热情以及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刻苦钻研。在课堂上,教师的注意力应集中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上,抓住课堂中的生成,随时根据反馈的信息,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处理,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创新的课堂、艺术的课堂!

作者简介:周燕,女,1979年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上一篇:彰显个性魅力 打造有效课堂 下一篇:语文三件事:读·思·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