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无声 师爱育人浸心灵

时间:2022-06-26 10:23:24

一直以来,我校德育工作本着以“办为学生一辈子有尊严的生活的教育”为办学理念,以“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办学目标,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利用本地教育资源,拓宽校内外的教育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及时地开展了各种教育活动。

一、构建德育网络,强化德育意识

学校工作,德育为先。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继续建立完善德育管理网络,由王双桂校长总负责,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建立健全各级各项规章制度。密切家校联系,每学期坚持召开家长会,并成功召开了2次基于腾讯QQ的网络家长会,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开展。

二、加强德育理论研究,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我校以重庆市201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关爱研究》为载体,建立以班主任为主体,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队伍。每年开展一次德育工作表彰暨经验交流会,研讨班主任工作和学科德育渗透,不断总结经验,使德育更有成效。2014年9月举办新班主任培训会,让新人尽快地进入育人角色。我们聘请了万州区教育督导室正处级督学马永健到校做了师德专题讲座。同时,赵艳华等老师撰写的德育论文获万州区德育专委会三等奖两篇。

三、认真开展德育活动,探寻德育工作新方法

1.坚持一个主题,持之以恒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长期开展以“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为主题的行为规范系列训练活动,例如,“抽屉文化”“书包文化”“我有一双小小手”“干干净净、安安静静”“课前常规三个一”等,重点培养学生行为养成的文明习惯。

2.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德育专题教育活动

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围绕每月的教育主题开展教育专题活动。如,每年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家乡、清明烈士墓祭扫、庆六一文艺节目演出、校园歌手大赛、春秋季运动会、迎新年元旦音乐会等活动。

3.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德育的核心辐射作用,把德育融合到各学科之中。同时每位教师更要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做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从而以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树立学生的荣辱观及道德观。

4.搞好校园和班级文化环境建设

教学楼走廊悬挂多幅万州区教育系统书法爱好者的作品,熏陶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走进校园,随处可见警示标语与温馨话语,保持育人无处不在。教室规范张贴物、规范墙上“三表”,创意设置张贴班级名片,形成班级个性张扬、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育人环境。

5.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

建立家长学校,定时召开家长会,班主任要经常家访,与家长取得联系,齐抓共管,促使学生健康成长。2013年秋,我校根据校情特点,创意建立了“郭村中心小学彩虹桥”家校QQ群,召开了两次网络家长会,让学校活动、重大事件都能及时通过网络与家长沟通,让远离家乡的家长能时刻了解学校的动态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2014年6月创办了《彩虹报》,印发800多份,与家长一同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

6.利用旗帜和利剑的力量,发挥正能量

我校于2013年12月11日邀请了原四川省劳动模范、我校优秀退休教师王浓云老师返校,对全校师生作了一次生动的优秀事迹报告,鼓励大家要学习老一辈的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5月29日,邀请了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女检察官邓夏、陈书敏为我校3~6年级学生作了《防范犯 学会保护自我》的法制专题讲座,并给每个学生分发了两份院精心制作的法制宣传读本。

四、以情为本,以爱为源,构建德育兴校新平台

从2009年起,我校德育工作的重心之一就关注着农村留守儿童,一直重视着他们的学习生活、物质、心理健康。学校迎来一批又一批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团队,与他们共同关注着留守儿童,促进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使一批批留守儿童在物质和心理上感受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也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爱心传播的种子。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关爱研究》自开题三年来,经过三次的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初步摸清了学生存在的现状问题,在建立的265名留守儿童档案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心理品质、学习行为、生活习惯、心理的变化轨迹,初步构建了心理关爱“云沟通”模式,为教师有效教育学生提供了依据,为留守儿童打开了一扇敞开心灵的窗户!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锐意改革,努力创新,创造出德育教育的一片灿烂的新天地!

上一篇:浅谈利用本土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下一篇:重视片段训练,夯实小学生作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