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治理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

时间:2022-10-06 04:09:39

基于国家治理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

摘 要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政府部门的审计事业也迎来了迅猛发展的机遇,这使得相关专家学者也开始投入到有关政府审计的理论研究之中。对此,本文以国家审计为切入点,对国家治理背景之下的国家审计工作相关理论体系的构建展开研究。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国家审计 理论体系构建

一、前言

作为国家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国家审计在国民经济水平提升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所谓的国家审计理论,指的是在国家审计实践工作中所产生的具有一定逻辑特征的客观性规律,通过概括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该理论体系的构建可以为国家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极大的帮助。

二、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概述

(一)理论体系构建背景

国家审计为国家治理服务的相关理论研究一般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的:一是国家审计是为国家治理提供服务的基础性理论;二是国家审计可以为国家治理途径、作用机制、类型等提供基础理论;三是在国家治理这个大框架之下,审计的应用理论和管理理论都需要在遵循国家治理的相关要求下进行。我国现有的相关研究中提出,国家审计工作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其承担着为国家治理提供服务的光荣历史使命。相关人员在构建国家审计这一理论体系时,可以先系统性地回顾国家审计在为国家治理服务的历史与现状,分析相关理论内容和国家审计服务的实践性作用,以便能够做出全范围的梳理,通过对这些理论的概括和服务历史的梳理,为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理论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所谓的审计理论体系,其本质是为了反映审计研究对象而形成的一种概念、判断、范畴和推理体系,属于一个具有结构性特质的系统,它的存在可以为指导审计工作的进行提供实践性的服务。一直以来,有关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都是审计理论界专家学者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国现有的相关审计理论体系基本都是以注册会计师提供的财务报表审计作为构建对象,这种方式构建出的理论体系无法满足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这两项实践工作提供帮助的要求。因为我国经济、政治、社会体制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有一定的差异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我国审计理论的发展道路也需要具备中国特色。虽然现阶段我国国家审计实践发展状态较好,审计实践不仅独具特色,类型也是丰富多样,但是有关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却还是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1]从我国的角度来看,国家审计理论主要是在国家审计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具有逻辑性、客观性的规律,通过抽象和概况这两种处理方式进行规划处理之后,形成一套相对较为完整的理论w系。该理论体系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国家审计实践进行指导,且自身可以在指导审计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正。因此,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开放性、动态性的国家审计理论,确保国家审计的目标任务能够顺利达成,就成为当前构建审计理论体系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一)理论体系构建的原则

对国家审计进行研究的根本目的或者任务,是为了解决如何能正确认识审计实践,以及从一般意义上来组织各类审计实践活动中涉及的实践要素等基本问题。因为国家治理工作的目标具有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特点,所以国家审计要想提供能够充分满足国家治理期间需要的监控服务,就要从自身具有的专业技术优势出发,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服务。而这一目标的达成,就需要相关人员在构建审计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解决一些基本型的理论和原理问题。从国家审计来看,其基础理论主要是研究一些国家审计的一般规律、基本原理、审计本质等,探索能够将国家审计实践活动的发展规律和普遍本质揭示出来的知识体系,即在国家治理的框架下,国家审计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其定位是国家审计具有的系统分析功能。在整个国家审计理论的体系研究中,这个问题属于基础性类别。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审计活动的基本工作方面和主要工作内容也是由国家治理工作来决定的。从系统论角度来看,国家治理的本质就是投入和运用公共资源,产生或者是提供国家审计这种服务方式,从而完成国家治理目标的一个过程。因为国家治理属于人为设计出来的主观能动过程,是以追求善治为主要目标的动态过程,也是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而其本身的资源稀缺性则是审计实践活动能够产生的前提。[2]因此,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应可以监督和评价国家治理,为国家治理提供服务,预防和化解在国家治理期间的各类冲突问题,制约和监督国家治理权力运行,充分发挥公共资源的作用为重要宗旨。

(二)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础

由上文分析可以推断:国家审计理论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体现和反映出审计满足治理工作要求的程度,直接决定国家审计的水平和开展程度。因此,在构建审计理论体系时,审计界的专家学者需要以以下几点为构建基础:第一,国家审计本质和动因理论。与国家审计动因有关的研究会对公众认识审计工作的本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国家治理影响下,相关人员对审计理论的研究应当从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入手,以理论来回答国家审计出现的根本原因,以便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国家审计工作的本质,从而构建出合理的理论体系。审计本质理论的研究则要从审计产生的主观与客观原因出发,结合国家审计的相关概念,明确国家审计的工作任务、职能、作用等内容。第二,国家审计的目标理论。作为国家治理工作的子系统之一,国家审计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治理系统在工作期间提出的一些功能要求。[3]因此,国家审计活动的目标需要以服从国家治理要求、为国家治理目标实现服务为标准,以此来确保国家审计的真正价值能够凸显出来。专家学者在对审计目标理论进行研究前,需要先探明国家治理对审计这个子系统提出的功能要求,在符合这一要求的基础上,探索国家治理与审计目标间的关系,明确国家审计的目标理论。

(三)国家审计的应用理论

应用理论研究的主要是国家审计都需要“做什么”的问题,其定位是对国家治理活动的逻辑性分析。从实际上来看,应用理论的研究就是在审计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建设的基础上,反映出审计对国家治理服务的作用,让审计基础理论可以同实践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国家审计的存在是为国家治理服务。具体来讲,就是通过监督国家治理的各项服务行为,为治理服务提供完整的鉴证评价信息。因此,如果确保国家审计对国家治理的服务、监督、评价等工作能够顺利地展开,就成为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的关键点,这也是研究审计应用理论的出发点。基于此,审计应用理论研究的细分可以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是有关财政审计的应用理论,即如何借助规范财政预算管理的方式,为公共财政机制的改革提供有效的推动力,建立起完善的公共财政预算和管理体系,确保政府部门财政的安全性,提升相关部门的财政绩效水平。该理论主要是借助建立大的财政审计格局,通过对各类审计资源的统筹管理,来达到提升财政审计工作整体层次和工作水平的目的。二是金融审计中的相关理论,即如何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基础上,达到最初的发展目标,为国家宏观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服务,找出国家治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金融业的发展风险,进而从制定政策上入手,构建出多元化的金融体系。[4]

(四)审计发展理论体系的构建

伴随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国家治理也开始呈现出了不同类型的模式和特点。为了可以适应和满足不同类型的国家治理模式提出的要求,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提供服务,国家审计的发展也需要遵循时期性与阶段性的特点。所谓的国家治理指的是一个历史范畴,所以在不同时期,国家治理的模式、目标、内容等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同理可知,其对国家审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家治理环境,以及影响国家治理因素的增多,不断的优化国家审计方式和审计手段便成为了相关人员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基于此,国家审计理论的研究和构建不仅要以为国家治理提供服务为主,还需要找寻不同时期、地区国家治理理念和方式的变化,通过创新国家审计内容和手段的方式,尽可能将国家审计的职能作用发挥出来。受国家治理具有历史范畴这一特征的影响,国家审计理论的研究要在吸收和借鉴历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国家治理工作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尽可能将国家审计本身具有的连续性、继承性、历史性等优点发扬出来。[5]并且,相P人员在构建审计理论体系时,还可以赋予国家审计前瞻性、先进性等特征,以便确保国家审计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国际视野,按照国家治理在变化而自动组织形成新的理论体系和指导方案,指导审计实践活动顺利完成。

四、结语

在国家治理这个大背景下,国家审计需要以提升国家治理水平为根本目标,以国家治理工具的身份出发,明确自己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相关人员在构建审计理论体系时,需要以当前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家治理的发展需要,确保国家审计的功能和作用可以被充分发挥出来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社会发展需求的审计理论体系,以便确保该理论体系可以为国家治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为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 王会金,黄溶冰,戚振东.国家治理框架下的中国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J].会计研究,2012(07):89-

95+97.

[2] 秦荣生.探索国家治理下政府审计理论的力作――《政府审计协同治理研究》评介[J].经济学动态,2014(03):159-160.

[3] 戚振东,姜德波,施平.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国家审计发展创新――“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15(01):187-192.

[4] 陶希东.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全球经验与中国道路[J].南京社会科学,2017(01):62-70.

[5] 叶陈刚,葛厚澍.国家治理结构优化与国家制度顶层设计――新型审计监督机制的构想[J].财政监督,2013

(11):9-12.

上一篇:红外遥控自动浇花装置的设计 下一篇:农村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