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所高校学生运动状况分析

时间:2022-10-06 03:06:07

浙江省2所高校学生运动状况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运动状况,为高校学生运动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浙江省2所高校学生533名进行Baecke体育运动习惯问卷调查。 结果 医科和工科高校学生的Baecke体育运动习惯问卷4项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部分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锻炼指数与总运动指数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男生的体育运动参加率(77.71%)显著高于女生(52.97%)(P<0.01),男、女生运动项目和运动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群进行运动行为干预。

【关键词】 运动活动;问卷调查;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806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2-0115-03

Analysis on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Students in Two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DAI Yi,SONG Jian-hui,SHEN Yi. Faculty of Public Health,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5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and to provide bases for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Methods Baecke Questionnaire of Habitual Physical Activity was used in this study. A cluster sample of 533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indices of total activity, work, sports and non-sports leisure (P<0.01). Some of the above indices were also found to be different among the undergraduate, master and doctoral students. Male student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 students in total activity and sports(P<0.01). Male students had higher percentage of sports participators than female students (77.71% vs. 52.97%,P<0.01). There were als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sports items and aim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P<0.05). ConclusionThe statu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college students is far from optimistic.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should be reinforced to key population.

【Key words】 Motor activity;Questionnaires;Comparative study;Students

【作者简介】 戴苡(1969-),女,浙江杭州人,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流行病学与儿少卫生学。

【作者单位】 1 浙江大学医学院,杭州 310058;

2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报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占全球总死亡原因的58.18%,占全球疾病负担的46.18%[1]。大量研究已经证实,缺乏运动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准确掌握人群的运动行为特征,对全人群的运动行为进行干预已成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级预防急需解决的问题。

笔者采用Baecke问卷[2]对浙江省2所高校的本科、硕士、博士生进行了调查,以了解浙江省高校学生运动状况,为高校学生运动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浙江大学医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在校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共调查学生594名,收回有效问卷533份,有效回收率为89.73%。其中男生314名,女生219名;本科生190名,硕士生308名,博士名35人;医科生311名,工科生222名。年龄为18~39岁。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Baecke体育运动习惯问卷。该问卷包括3个部分:工作时运动量、锻炼时运动量和非锻炼空闲时运动量。每个部分包括若干个问题,多数问题分5级评分(从不、很少、有时、常常、总是)。对于最常参加的2项运动锻炼,附加了3个问题要求记录:运动(锻炼)的方式、每周锻炼的小时数及每年锻炼的月数。

问卷的得分给出3个指数值:工作指数、锻炼指数和空闲指数,每个指数的最高得分均为5分,总运动指数(上述3项指数之和)的最高得分为15分。得分越高,表示运动量越大。工作指数由有关工作的8个问题得出,包括所从事职业的性质,工作中坐、站、行走、搬重物和出汗的频度,工作后疲劳发生率,以及与同龄人相比被调查者对工作中体力消耗的评价。 锻炼指数由有关锻炼的4个问题得出,包括最常参加的运动的种类和频度(月/a和h/周),与同龄人相比锻炼量的评价,参加锻炼的频度等,其中锻炼项目及频度需转换为规定的数值并加以计算。 空闲指数由有关非锻炼空闲时的4个问题得出,包括看电视、走路、骑车的频度及走路、骑车所花时间的多少。

原问卷以英文编写,由笔者将其翻译成中文。该问卷先在20名学生中预试,确认语言通顺,语意清晰明了,无歧义。

1.2.2 调查方法 以班为单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发放问卷。被调查者自行阅读问卷并作答,完成后交调查员,调查员确认无缺项后回收。

1.2.3 问卷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信度检验采用重测信度系数,在首次测试3个月后随机抽取了32名测试对象重新进行测试,计算各指数的重测相关系数。效度检验采用各条目与各指数的相关分析来评价结构效度。各指数2次测定的重测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各条目与各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条目得分与其所在指数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较大(r值均在0.6以上),但与其他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较低。表明此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 结果

2.1 不同专业学生Baecke问卷指数比较 经检验,医科学生与工科学生4项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01,5.43,5.25和4.18,P值均<0.01)。其中,工作指数、空闲指数和总运动指数为医科学生高于工科学生,锻炼指数为医科学生低于工科学生。见表1。

2.2 不同学段学生Baecke问卷指数比较 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的4项Baecke问卷指数经检验,硕士生的空闲指数高于本科生(t=5.88,P<0.01);硕士生的总运动指数高于本科生(t=3.12,P<0.01);博士生的空闲指数高于本科生(t=2.28,P<0.05)。见表2。

2.3 不同性别学生Baecke问卷指数比较 不同性别学生的Baecke问卷4项指数经t检验,锻炼指数与总运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5和3.54,P值均<0.01),男生高于女生,见表3。

2.4 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在533人中,360人经常参加1项或2项体育锻炼,占67.54%;173人从不参加体育锻炼,占32.46%。其中男生体育运动参加率为77.71%(244/314),女生为52.97%(116/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2,P<0.01)。

2.5 运动项目比较 360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中,132名学生各记录了1项最常参加的运动项目,228名学生记录了2项最常参加的运动项目,共588项次。学生最常参加的3项运动是篮球(120项次,20.41%)、跑步(98项次,16.67%)和足球(62项次,10.54%)。244名男生记录了396项次运动项目,列前3位的是篮球(118项次,29.80%)、足球(62项次,15.66%)和跑步(58项次,14.65%);116名女生记录了192项次运动项目,列前3位的是跑步(40项次,20.83%)、羽毛球(33项次,17.19%)和登山(25项次,13.02%)。

2.6 参加运动的目的比较 533名被调查者中,352人(66.04%)锻炼是为了身体健康,175人(32.83%)认为运动很有趣,140人(26.27%)锻炼是为了释放压力,94人(17.64%)为保持身材而锻炼,86人(16.14%)为减轻体重而锻炼。

对不同性别、专业、学段学生的锻炼目的进行比较显示,与女生(18.72%)相比,更多的男生(42.68%)认为运动很有趣所以锻炼(χ2=33.57,P<0.01);而女生锻炼为了减轻体重(22.37%)和保持身材(26.48%)的较男生(11.78%和11.46%)多(χ2值分别为10.69和20.04,P值均<0.01);工科生(38.74%)认为运动很有趣所以锻炼的较医科生(28.62%)多(χ2=6.02,P<0.05);随着学历的升高,为身体健康而锻炼的比例增高,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分别为58.42%,69.81%和74.29%(χ2=7.93,P<0.05)。

3 讨论

缺乏运动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这一观点已获得医学界和民众的广泛认同。目前,我国居民参加体育运动的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报告,1996年我国16岁以上城乡居民有34.3%参加过1次或1次以上的体育活动,其他65.7%在1 a中没有参加过任何体育活动[3]。因此,进行运动行为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发现,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有1/3的学生从不参加锻炼,男生体育运动参加率为77.71%,女生为52.97%。因此,高校应从竞技导向转为健康导向,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锻炼动机、兴趣、态度的培养,促成其终身运动习惯的养成。女生的锻炼参加率、锻炼指数值及总运动指数值均明显低于男生。因此,应重点引导女生参加体育锻炼。调查还发现,男生更多地是因为爱好运动而运动,而女生受传统文化和时尚潮流的影响,更多的为追求减轻体重和保持身材而锻炼。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干预女生对锻炼的认识和态度。同时,针对女生所喜爱的运动,提供场地和场馆上的便利,以便有效地促进女生的锻炼行为。

由于专业的不同,医科学生与工科学生的运动行为表现出明显不同,医科学生的工作指数值、空闲指数值和总运动指数值均高于工科学生,但锻炼指数值低于工科学生,医科学生喜爱锻炼的比例也较低。说明医科学生的课业负担和非运动空闲时间运动量负担都比工科生重,这可能同时也是医科生锻炼较少且喜爱锻炼比例较低的原因。医科生比工科生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本应更积极主动地参加锻炼,但事实却与此相反。提示医科学生应培养对运动的兴趣,克服在时间和体力上的一些困难,加强体育锻炼。

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各项指标比较显示,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空闲指数值较本科生高。随着学历的升高,为身体健康而锻炼的比例也增高。这主要是由于硕士生和博士生年龄相对较大,有的已组建家庭,社会活动也较多,所以非锻炼空闲时间的运动量较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锻炼的目的也变得更加现实和明确。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技术正日益渗透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在工作和非锻炼空闲时的运动量日益减轻。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死亡和丧失劳动力的最主要原因[4]。终生体育作为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已成为现代人保持健康的必需手段。应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对各类人群开展有效的运动行为干预。

4 参考文献

[1] 王红,左俊英,陈世蓉,等.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状况及预防控制策略.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5,22(1):10-14.

[2] BAECKE JA,BUREMA J,FRIJTERS JE.A short questionnaire for the measnrement of habitual physical activity in epidemiological studies.Am J Clin Nutr,1982,36(5):936-942.

[3] 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体育科学,1999,19(1):4-7.

[4] RODGERS A,EZZATI M,VANDER HOOM S,et al.Distribution of major health risks: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Plos Med,2004,1(1):44-45.

(收稿日期:2006-09-11;修回日期:2006-11-08)

上一篇:包头市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 下一篇:苏州与南通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