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

时间:2022-10-06 02:54:33

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

1 引言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种植生产区,现如今已经具有534.4万平方米的种植面积,总体产量都位于全国首位。近几年,随着我国粮食的补贴,农民资产的补贴等惠农政策的施行,使得河南省小麦的农药、化肥等投入量不断增补,这也是近年来制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除了生态环境、土壤质量、基础设施等客观原因的影响以外,最重要的便是耕作体系和栽培治理的原因了。本文就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2 悬耕和秸秆还田情况

悬耕的主要特点有操纵便利,对土壤深层的压力小,工作的成本低且工作的效能较高等优势,在最近几年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因为使用悬耕肥的土壤的虚土层过高,犁层浅,因此没有能够达到其要求,致其小麦的的深浅程度不能够很好地掌握,从而给幼苗的成长发育带来了一定的诟病。并且,因为许多农民在使用化肥这一方面始终有着一个偏向的心理,认为有机肥不如化肥好,没有化肥效果明显,过于偏向对化肥的使用。秸秆还田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对有机肥不足的矛盾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有利于增补土壤的有机含量,从而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但是秸秆还田仍有两个主要问题,即粉碎性不完整和掩埋不够彻底。起初,应择取粉碎效能较好的秸秆粉碎机器,若第一遍粉碎不完整,则可以进行重复性粉碎;其二则是要择取动力较大的拖拉机耕地,尽量深耕层达到20-25cm为好。

3 大播量的情况

适合的播种数量是小麦进行生产的重要技术之一,同时也是最难能掌握的栽培策略。播种量若过大的话,则会形成整体拥堵,使得单个个体的成长发育较弱。也因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病虫害的危害加大、麦穗个头过小、容易倒伏等。小麦播种量受品种的特征、气候条件、土壤质量以及土壤肥力和水分的占有量、播种期的早晚等多种原因作用的影响,统一标准则是较为困难的,但仍然需要要有一个限度的参考,做到因地制宜。在河南地接的南部和东部地区,许多农民受到“有钱买籽、无钱买苗”旧观念的限制,一度以为播种的越多,则产量便会越大。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个体能够茁壮成长,制约整体,是小麦得到高产量的重要技术,但这必须建立在拥有一定理想土壤的基础之上为主要前提的。所以,在农民进行择取播种量的时候,应充分思虑到各种因素,在做到因地制宜的同时还要因时而宜。总的来说,在肥力条件较好、播种时期合适的条件下,虞城的适宜时期是10月8日-15日,播种量应掌握在10-12公斤,晚播每晚播一天增加一公斤。

4 春季追肥问题

在虞城县,一大部分的农民更改了“一炮轰”的这种施肥管理,将春季的一次追肥视作小麦能够大量增产的一个重要治理措施,这是值得赞同的。但是,在进行具体实施的细节上,仍然现存一些不够科学之处,主要是表达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肥料的择取情况。在将氮磷钾底肥的配备合适、施肥量充分的情况下,若没有对底肥施以磷肥,则追肥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磷酸二铵复合肥。有些生产商家生产的小麦专用肥,因其成本较高,并加之含有的氮素相对较低,一般来说便不合适用以作为追肥处理。再者就是在追肥的时候,每公顷高达7500kg的高产小麦,若是在春节的前后便已经达到的壮苗的一种成效,则在春季之时的追肥,应维护“前氮后移”的一种效果,也就是说,在小麦进行拔节之后进行追肥处理,其目标则是制约有效群体,并增加小麦的穗粒数量和千粒重量。有些农民习惯性的在春节一过之后便进行追肥处理,这样不仅增加了无效分粟的后果,浪费一些养分,也加大了病虫害的发生机率,以及后期倒伏的可能性。其三则是在追肥的方式方面,最适当的追肥方式便是把化肥精施在麦垄之间,这样做能够有利于根系的吸收、提升肥力的效果。在追肥的时候,应该做到对其进行浇灌,或者在雨水降临之前进行。喷施肥料品种和喷施浓度,要根据小麦长势、土壤养分状况和气候等具体情况来确定。从灌浆初期至乳熟期进行叶面喷施磷酸溶钾都有较好的效果。如果出现叶色发黄、脱肥早衰现象,可用1%-2%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均匀喷洒,推广5月初“一喷三防”,达到防虫防病防早衰的效果。喷洒时间一般在晴天下午4时以后或上午9时以前,风雨天或正午不宜喷施。

5 生长调节剂的正确使用状况

一般说来,植物生长的调节剂对调整农作物的成长发育和提升产量以及改良质量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效果。近几年,在农业上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大的运用。但是,因为植物的生长调剂类型众多、鱼目混杂,假冒产品泛滥成灾,许多农民因为使用不恰当而形成的农作物减产坚守的情况时有产生。小麦成长的调节剂使用,应该注意下面几个状况:其一便是生长剂类型的择取。不同的调节剂具有不同的对象和功能效用以及用药的时间,若是在择取不当的时候,则会形成药害,从而不能够达到增收的目标。例如矮壮素、多效A+、缩节安等对于制约快速生长、防止倒伏,具备极好的效用。但是在用药的时候,应规定最晚的时间也是在起身之时;其二便是在进行喷洒的时候,一些植物的生长调节剂对温度的高低非常的敏感,理应在早晨有露水过路干涸后,以及傍晚或者晚上若是在对温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敏感度,则理应在使用方式上进行调整。

6 结束语

除了生态环境、土壤质量、基础设施等客观原因的影响以外,最重要的便是耕作体系和栽培治理的原因。本文则对小麦栽培所产生的主要问题作了分析,以期对小麦的栽培具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燕,成东梅,彭涛,赵伟峰,于金林.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强筋小麦品种济麦4号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1(09)

[2]康明辉,黄彦宗,海燕,赵永英,张丹,相志国.超高产小麦新品种花培6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10(02)

[3]尹成华,权兆龙,王涛,路辉丽,张红云,孙巍巍,胡纪鹏,尹豪.2008年我国北纬33°地区小麦质量状况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5)

上一篇:不同栽培方式对南粳9108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 下一篇:美洲斑潜蝇消长特点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