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声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时间:2022-10-06 01:47:11

浅析声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摘 要】分析传统声乐教学存在的弊端,阐述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声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声乐教学 多媒体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189-02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具有现代化特点的教育手段。当前,多媒体教学已经应用于声乐教学中,它所具有的优越性与独特性已得到人们充分的肯定,并对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些条件较好的高校开始在视唱练耳、作曲、和声、配器等课程中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

一、传统声乐教学存在的弊端

传统声乐教学具有自身的优势,如学生与教师可以近距离地利用手势、表情、眼神等体态语言来进行交流沟通;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思维能够紧跟教师的讲解,碰到疑问可以直接与教师交流;教学的灵活性较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气氛、学生的接受程度等及时调整课堂节奏、课时进度等。

当然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也存在很多弊端,它会导致声乐的学习经历失败或多走弯路。如学生对自身内部的歌唱器官、歌唱技能、歌唱用嗓方法不能形成形象、直观的认识;学生看不到自己的演唱状态,对正确的声音概念、自己真实的声音及舞台表现缺乏客观、正确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后练习缺乏及时的正确引导和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核不能进行及时、客观的评价等;传统教学中的伴奏乐器只有一架钢琴,由于教师的伴奏水平不一,不能给学生以标准化的引导; 一些传统教学手段如磁带的使用,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对磁带的模仿还会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创造能力。

二、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缓解师资压力。近年来各高校纷纷扩招,一些学校为缓解师资压力开始实行声乐集体课这一授课形式。这势必会引起教学质量的下降。而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多看、多听、多练提供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多数学生同时接受某一声乐作品的处理、演唱实践表演等,对声乐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声乐教学的直观化。对学生艺术嗓音的塑造是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习声乐的学生在进行歌唱发声的学习和训练时如果仅仅依靠声乐理论和文字资料是很难取得快速进步的。学生不但要弄清发声原理、发声状态,还要了解歌唱器官的功能、作用。传统声乐教学大多用挂图和口头说明的方法对歌唱器官的生理结构、发声机能及各种歌唱状态进行讲解,学生对细节和内部肌体活动的状态依然模糊不清。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述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将歌唱器官的生理解剖图、发声过程图等制成形象直观的动画,如可以借助电脑三维动画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歌唱时气息的对抗、肌肉的运动方向等,再加之以具体地讲解、演示,抽象的东西就变得具体化、直观化了。

(三)有利于声乐课堂教学的延续性。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学生仅凭记忆进行课后练习不容易找到上课时的准确感觉。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对上课过程进行录制,从而将正确的歌唱感觉较长时间地保存,帮助学生按照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练习,不断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并且准确地把握乐曲的处理。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声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同时利用多媒体的伴奏和录像功能,以摄像的形式将学生的演唱过程收录,在活动之后大家再一起来观看、分析,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帮助学生日后有针对性地来加强和锻炼自己的演唱及舞台表演能力。经历多次演练、观看和改正后,学生良好的表演状态就会逐步形成,声乐演唱及表演能力不但能得到提高,还能得心应手地与规范的伴奏带或乐队合作。

(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准及节奏感。准确的音准、正确的节奏是每个声乐学生最起码应当具备的,它对于学生更好地表达声乐作品的内涵是不可缺少的。传统的声乐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的,其优点是可以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足之处在于会由于调律师、教师水准等人为因素影响学生准确音准及节奏感的形成。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实现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这样对于学生而言,准确的音准及节奏的音源伴奏可使其对音乐的意境和情趣有更好的体会,更加有利于练声;对于教师而言,可以从弹伴奏中解放出来,保证其有更多的精力去指导学生。

(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美妙的声音和有趣的画面能够增强学生对旋律、乐器、速度、力度的感受。传统声乐教学,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很容易因厌倦、枯燥而导致声乐学习被动、注意力分散。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能实现音乐情感与声乐艺术形象的完美结合,使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变得有声有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主动性。

(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为可贵。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学生思维主体的特点往往被忽视,思维空间的扩大也常常受到阻碍,教师无法挖掘学生进行创造性声乐活动的潜在本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直观展现歌曲所要表现的情境,优美的画面、逼真的情境创设出特殊的音乐意境,加之以教师在音乐力度、速度、情绪等的方面的引导,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得以发展,表现欲和创造欲被激发,想象美被有效地促进。运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还能发展、提高学生的欣赏美、想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八)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处理能力。为了能较为完整地表现声乐作品的内涵,学生要全面掌握中外音乐史、基本乐理、不同作品的背景,以及同一作品不同版本、不同风格流派的演绎等。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进行简单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获得的只是模糊的、非系统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古今的声音、图像、文字等资料用更加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创设真实、自然的情境。通过观看歌唱家歌唱时口型、面部表情,歌唱用声的技巧、方法,对歌曲情感的处理方式等,学生处理声乐作品的技巧和各种音乐的表现能力随之提高。另外,学生在观看、欣赏声乐作品的同时,丰富了相关声乐知识,提高了鉴赏与深入地理解声乐作品的品位,从而更加强了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声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直观呈现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只能利用口头的方式向学生讲授以往的声乐历史资料,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在听讲的基础上进行揣测和琢磨;而当今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就可以把那些只能靠听讲和揣摩的资料,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大家面前。例如:在教唱女高音咏叹调《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时,可以向学生展现《茶花女》整部歌剧,帮助学生体会该首咏叹调的大意;在教唱陕北民歌《兰花花》时,可以向学生展示陕北地区的服装、风俗等,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这样,就比较容易地让学生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录音和声谱分析,使声音可视化,从而使声乐教学直观化。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对自己的歌唱正确与否无法从视觉上去了解和观照。所以,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时,学生自认为自己的歌唱很正确,而老师却说有问题;有时,觉得自己的歌唱有问题,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而老师听后却连声说好。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学中,老师打开一个在教学前就录制好的一个波形文件,让学生观看、分析、体会,并从旁进行相应的讲解;等学生歌唱完一段相同的内容以后,利用多媒体把对学生歌唱的录音放出来,在电脑屏幕上对两者进行波形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样本的波形振动明显且规则,声响力度较强,而学生演唱的录音文件其波形振动不明显,声响力度弱。问题的症结一下就形象地表现了出来。通过对这两条波形状态的直观分析,学生提高了对声音的认识和客观评价能力,能够感受到正确的歌唱时发声器官各部分的机能协作及身体的运动状态,从而加强对歌唱状态的记忆。依此再不断进行巩固,从而使学生对歌唱状态的认识就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更强的歌唱记忆。

(三)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突破瓶颈,解决“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传统教学中,由于技术和手段有限,许多“重点”和“难点”问题或概念无法准确而形象地对学生进行讲解,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和掌握上的模糊。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可轻易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歌唱上有“气息对抗”这一重点问题,“气息”是看不见的东西,那它们是如何对抗的呢?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做一些口头讲解再以一些图片做辅助,教师难以将其完整、准确、客观的表述出来,学生也难以正确地理解到位并加以掌握。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歌唱发生的全过程、肌肉的运动状态、气息的流向等通过声音和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形象、客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能清晰、准确地掌握语言难以描述的知识内容。另外,针对“低”、“白”等声音问题,教师也可通过对这项技术的熟练运用,将其必要部分和重点、难点进行定格、放慢、放大等处理,从而将其声音问题形象地、客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些多媒体动画技术及其他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改进甚至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突破了教学上的瓶颈,解决了困惑声乐领域长久以来的教学难点。

(四)借助多媒体录像技术,提高舞台表现力。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舞台上将声音更加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歌唱。这实际上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问题。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学校里,由于专业人数较多,个人能力还比较有限,加上学校的文艺活动屈指可数,学生登台亮相展示自己才华的实践机会并不多,因而无从谈起自己的舞台形象塑造和舞台效果。所以,学生在毕业走上社会以后,需要经过一定数量的舞台实践,才能使自己的舞台形象和舞台效果得到比较大的改进与改观。另外,由于教师自身的钢琴水平有限,对某些复杂的曲目和节奏把握得不很准确,并且不同的教师弹奏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学生即使有机会站在舞台上表演,也会面对与练习时不完全相同的音准和节拍,时而出现“找不着点”的尴尬情况。如果能借助现在的多媒体的录像功能,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表演录制下来,在课前课后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将好的方面保留下来,将不理想的地方加以改进,那么,自己的舞台形象和舞台效果就会一次比一次好,而不必像传统教学那样,需要走出校门经过较长时间磨炼或经历多次失败调整,才可以逐渐完善自己的舞台形象;同时,现在还可以利用电脑伴奏,自己在课上多练习,以利于找准音准和节拍。

【参考文献】

[1]桑潇.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09(9)

[2]乔春霞.试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6)

[3]郭俪雅.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中国音乐,2005(2)

(责编 卢 雯)

上一篇:幼师语文教学中审美素养的培育 下一篇:论高职物流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