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美学在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13 08:55:30

会计美学在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阐述会计教育需要美的教育,探讨会计美学在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会计美学 会计课程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110-02

一、会计教育需要美的教育

会计美学源于西方的“会计艺术论”,会计之所以美,是因为会计源于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中又创造了美。会计作为一门应用科学,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但是如果从艺术角度来看,会计是用标准化的商业语言解释五彩缤纷的经济世界的一种艺术活动。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我们关注的是技能教育。而会计教育应培养既具有过硬的技术功底,又具备美的内在思想品质的会计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就需要有职业认同感,会计美学在发现会计中的对称美、谨慎美等美感时,也给予会计人员发现自己工作中的美,进一步认同会计工作,自觉树立高尚的工作情操,积极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站在美学的高度上要求自己,提升自我。这种力量有别于法律法规的约束,这种美的力量从会计工作人员的内因发挥作用,更有利于会计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净化。因此,会计专业教育应该从学生入校开始,引导学生发现会计之美,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从自身、从学科源头捕捉会计专业的美,感受会计工作的魅力,由此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会计工作的热爱,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在会计课程教学中,如果引入这种会计美育的教学目标则将对会计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会计基础和技能教育的同时,需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会计美学,这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体验到会计学习的美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有利于塑造“精神美”、“道德美”、“行为美”的会计后备人才。

二、会计美学在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教师语言运用美。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较为枯燥,特别是初学者对会计理论的把握不得要领,久而久之对会计课程学习丧失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能带给学生以学习的美感。恰当地运用语言艺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更能提高教师的威信。但是要将晦涩难懂的会计专业知识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在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语言运用美的做法有以下几种:第一,语音标准、用词准确。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且声音清晰能带给学生听觉上的美感,加之精炼的话语、准确的运用专业术语、授课知识点富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等,可以让学生从语言上感受会计工作的魅力和会计工作者的干练,体验会计工作者的精神美。第二,提炼知识、把握精髓。会计知识繁杂、教学系统性很强,环环相扣,如果不能帮助学生进行提炼,很难使学生在短时间的课堂教学中掌握重难点,更谈不上教学的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知识的积累基础薄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提炼重难点知识,将其编成口诀或顺口溜,读上去朗朗上口,既能把握精髓,加深学生印象,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语言之美。第三,适时幽默、调节气氛。会计课堂教学任务比较重,因为知识的严谨性也使教学过程略显严肃紧张,这样的气氛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整个课堂教学都在这一种气氛下进行难免会令教师和学生都疲惫。于是,很多富有语言艺术特长的教师会适时选择一些类似小品语言的方式来调节课堂气氛,使严肃紧张的会计课堂轻松一下。在笔者身边有很多优秀的教师深受学生的欢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上课用语幽默,这样使教师更具亲和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语言运用美。第四,加入双语、能力双赢。在会计课堂中教师一般都是使用汉语教学,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加入一些英语或者是会计专业英语词汇。汉英两种语言在会计课堂中的运用能增强会计学习的成就感。学生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专业英语词汇,达到会计技能和外语能力提高双赢的目的。当然这种英语语言应用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在课堂上占据大量的时间。

(二)教学方法多样美。会计学科教学内容理论多、计算多、操作多,在会计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讲授法,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带给学生以美感。一是设置情境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设置会计工作情境,由学生扮演会计及相关工作人员。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有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验会计工作的严谨美。二是课堂分析与讨论。教师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根据授课需要设置的问题,也可以是以往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使他们体验会计工作的逻辑美。三是理实一体化。会计课程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采用从生活到理论的授课方式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加深理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但高等教育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于是在实践教学后仍需回归和上升到理论,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和分析能力,从而塑造出有技能、有理论的人才,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这一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会计工作的层次美。四是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养成主动查找、分析学习资料的习惯,从而提高追求知识和积极探索的能力,(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10页)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者。在运用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多、学习气氛浓、互动效果好是突出的特点。该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鼓励了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增强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学生日后进入工作环境作了良好的铺垫。这种方法让学生体验会计工作的合作美。五是多媒体演示。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将繁杂的会计知识用形象的图示或动画演示出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更有条理、更系统性地展示会计知识,让学生体验会计工作的形象美。

(三)教学气氛和谐美。教学气氛的和谐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应努力营造会计课程教学和谐的气氛,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感受到会计学习的美感。第一,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硬件设施,配备较先进的软件。学习离不开教学场所,建立现代化的教室、实训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向往会计工作。适用、先进的软件可以培养学生软件应用能力,使学生的眼界更宽,同时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第二,精心选择教材。会计课程教学除教师和学生要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要素,即教材。好的教材除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外,还应该有其自身的美感。这种美感来自内容前沿,形式新颖。会计学科知识更新快,一本好的会计教材应及时更新知识,着眼于会计理论的前沿知识。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切忌盲目选择,否则在日后的教学中会阻碍正确知识的传授,更无法体现出会计教学的美感。一本具有美感的会计教材,在形式上应有所创新,不再是满篇的文字,而是诸如各种图、表、相关知识链接、实际案例等多种形式的存在,这种形式上的美更直观地带给学生以美感。第三,营造温馨的心理环境。构建师生之间沟通和谐的架构,课堂上教师多鼓励学生,使他们获得愉快的学习情绪,信心百倍地学习。另外,需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双方温馨的心理环境。在这种温馨的气氛下,教学过程顺畅、愉快,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第四,组织和谐的课堂。教师对课堂要有操控性,这种操控应建立在和谐的基础上。一是授课内容安排科学合理,让学生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进行学习。二是授课时间安排合理,教与学的时间要符合课程特点分配,既不能教师满堂灌,也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第五,教师注重形象、心灵美。会计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自己的形象,授课中注意和规范言谈举止,带给学生感官美。另外,教师不能区别对待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应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传授、耐心辅导,从言传身教上让学生感受到美。

【参考文献】

[1]赵丽生.关于我国会计美学研究的若干思考[J].四川会计,1994(12)

[2]崔亮.会计美学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作者简介】李 凌(1978- ),女,四川内江人,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

(责编 苏 洋)

上一篇:南宁市体育产业竞争力剖析 下一篇:需求分析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