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消费可持续增长对策探讨

时间:2022-10-06 01:46:04

北京市消费可持续增长对策探讨

消费作为最终需求,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北京市消费的扩大除促进生产的发展外,还增加了商贸服务业的增加值,推动了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促进了王府井、蓝色港湾、三里屯等一批特色街区的形成与发展。2010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应在充分认识目前消费现状以及消费热点变动趋势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扩大消费,以保障消费的可持续增长

居民仍为消费主体

北京市消费总体呈上升趋势,消费主体仍以居民为主。2008年北京市最终消费总额为6033.9亿元,比上年增长9%,比2003年增长了4倍。其中,居民消费在2008年达到3385.6亿元,占最终消费的56.11%。政府消费为2648.3亿元,占最终消费的43.89%。

低收入家庭消费支出增长慢于中、高收入家庭。2008年北京市低收入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8985元,比2003年增长21.49%,分别比中、高收入家庭低16和11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水平继续增长,消费结构逐渐优化。2008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的消费支出16460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最大,达到5562元,约占消费总支出的1/3。值得注意的是,在食品支出中,肉禽蛋及水产品类和饮食服务消费约占50%的比重,而在饮食服务消费支出中,又以外出饮食消费支出为主。其次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和交通通信支出,这两项支出分别为2383元、2293元,分别占消费总支出的14.48%、13.93%。最后是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

服务性消费将呈上升趋势

通过对北京消费现状的分析,结合北京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未来北京消费热点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交通费用所占比重将呈下降趋势。一方面,近年来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功能分区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降低了居民出行的交通成本。另一方面,油价的持续上涨和北京市停车费的调整造成了购买私家车的不经济,这将给偏好家庭工具出行的居民带来一定影响,部分居民会因此转乘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第二,医疗保健消费保持较强的增长趋势。2008年,北京城镇居民医疗保健项目人均支出达到1563元,比上年增长20.8%,增幅同比提高约19个百分点。随着近年来医疗设施的不断完善,医疗保健服务消费逐渐被人们接受,未来这一消费趋势还将保持强进的势头。

第三,文化及旅游消费需求稳步上升。2008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2003年增长21.30%,其中文化娱乐服务增长最快,2008年北京文化娱乐服务人均消费774元,比2003年增长1.88倍,年均增长17.64%。2008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照相机拥有量比上年增长91.4%,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之余的一种休闲方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娱乐设施的日益完善,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文化旅游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寻求消费可持续增长的对策

要实现北京市消费的可持续增长,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以增强他们的消费能力

1、扩大并明确低收入群体范围

2009年北京首次对“低收入家庭”实行城乡统一认定标准,即为2009年城乡低保标准的170%,这样北京约37万城乡低收入家庭成员将和23万低保对象一样享受医疗、住房、教育、就业、法律、冬季采暖、一次性救助等共7项专项救助政策。按照2008年末城镇低保标准每月390元计算,低收入标准将提高到663元。663元的低收入标准与北京最低工资标准800元差异并不显著,所以低收入标准界定的幅度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因此,根据社会现实,低保群体的范围应该扩大,低收入群体的范围也应该明确,而且需要定期根据物价指数、最低工资标准等具体情况对低收入标准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

2、加大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力度

加大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力度不仅要根据政府财力提升补贴标准,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加他们用于消费的可支配收入,还包括其它的一些优惠性救助措施,尤其是上述所讲的7项专项救助措施。低收入群体是在低保人群基础上所划定的一部分人群,他们与低保人群一样都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应尽量与低保人群一样享有相同的保障待遇。

3、进行岗位培训,引导无业人员就业

社会保障部门应积极引导那些具有劳动能力但却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没有进入合适岗位的人群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经过适当的培训后能够与工作要求相匹配,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补贴负担。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禁止给那些完全可以上岗却拒绝劳动的群体发放低保补贴。

二、大力发展服务业以扩大居民的服务性消费

1、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开发不同的旅游项目

发挥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挖掘除历史名胜、皇家园林和世界遗产之外的“古都文化”旅游项目,如作为北京传统人文景观和文化载体的胡同建筑、文玩字画、老北京的民风民俗,打造好“胡同旅游”项目,以吸引国外游客和国内游客。

大力发展京郊休闲旅游,如可在北京近郊开发康体娱乐休闲项目,在远郊开发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度假产品,以吸引北京市民、外地及外国游客。

2、加快发展社区医疗、餐饮等社区服务业

提升社区医疗专业水平。目前,社区医疗在北京部分社区已经开始运行,社区医院比综合医院更能营造适合本社区居民的就医氛围,对于居民的突发病或紧急救助更具有时间优势。但是由于目前社区医疗设备简陋等因素,导致很多的居民依然倾向于去大医院、专业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看病。所以,社区医疗在普遍提升医疗服务水准的基础上,应该根据不同小区居民的收入水平,配备与其相适应的医疗设备和服务,在特定专业领域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

发展社区餐饮服务。社区服务可以模仿大学校园的餐厅,提供社区餐饮服务,这样居民下班后就可以直接就餐,从而节省大量时间。在社区餐厅的建设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社区餐厅菜品的口味和价位要适合社区居民的餐饮习惯,要具有家常菜的风格,再者要有品牌连锁经营以保障餐厅饮食的质量和饮食安全。

3、积极打造特色街区,促进特色消费

北京市特色街区分布极不均衡,在现有的14个特色街区中,朝阳区有11个,占总数的79%,海淀区却只有1个。在海淀区工作和居住人员多为高收入或高学历群体,对特色消费有着很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潜力。但是特色消费街区区域布局不平衡可能导致这一部分群体减少消费或不消费等问题,因此,在未来特色街区的开发建设中,应注意特色街区的区域均衡发展。如根据海淀地区消费群体的特点,可以依托海淀公园,在其北部打造出一条定位于高端、精致的酒吧休闲街区。这条休闲街区应着力打造风格迥异的异域风采,例如欧美风情、东南亚风情、中东风情、埃及风情、东亚风情甚至太平洋岛屿风情等,这样不仅可以给人们提供放松休闲的空间,还可以为公司提供小型会议和会客活动场所。

上一篇:象牙:收藏界的“白色黄金” 下一篇:长扬自主创新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