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而不“习”,事倍功半

时间:2022-10-06 12:12:07

一、调查的设计

1.对象

两所小学三年级学生各一班,合计74人;两所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8人。

2.时间

2014年3月,三年级第二学期。

3.内容

了解教师及学生硬笔习字册使用情况。对教师进行口头调查,对学生设计问卷调查。

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1.习字册使用情况

因年级组教师在课务上受学校安排,教学上合作协调,所以教师在习字册使用上基本一致:(1)无专门的习字课;(2)语文课练字一般安排在教材后的第二题:用钢笔描红;(3)习字册85%安排为家作,由学生在家完成;(4)在本次调查前,无教师研读习字册“使用说明”及习字册每课具体指导两个字的书写方法意图;(5)生字指导得多,习字册上每课两个字的书写方法基本不讲解。

教师反映:因学校不开设习字课,所以只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指导几个难写的生字,因教材后有描红的作业,一般课堂内会指导学生练习书本上的生字描红;三年级学生目前在校作业有课堂作业本,与教材配套的补充习题,大、小作文,又增加了英语这门功课,所以很少有时间让学生在学校完成这项作业,但是作为一项任务,是必须完成的,所以只能安排在家里完成;一、二年级教学重点是字词,三年级重点在于段的教学,教学内容增加,习字指导势必弱化。

2.学生习字册使用情况

表一

[对习字册作业的认识与态度\&人数\&百分比\&喜欢习字册作业\&52\&70.3%\&不喜欢习字册作业\&22\&29.7%\&觉得习字册作业能提高书写水平\&46\&62.2%\&觉得习字册作业不能提高书写水平\&28\&37.8%\&能坚持认真书写一课习字册内容\&54\&73%\&只能坚持认真书写一面(一课的一半)\&20\&27%\&以范字为例坚持认真练字\&28\&37.8%\&不能或有时不能以范字为例坚持认真练字\&46\&62.2%\&]

62.2%~73%的学生对习字册的使用能有正确的认识,不喜欢习字册作业的学生主要认为练习的字太多,手写得累,感觉有点浪费时间;只有37.8%的学生对于习字册的使用能坚持正确的态度。由此可见,三年级学生对于习字册作业的重视程度下降了。

表二

[对习字方法的掌握\&人数\&百分比\&练字前,能认真阅读弄懂每课两个字的练习要求\&28\&37.8%\&练字前,不一定或不阅读每课两个字的练习要求\&46\&62.2%\&能坚持按照描红、仿影、临写的顺序练字\&50\&67.6%\&不一定或不能坚持按照描红、仿影、临写的顺序练字\&24\&32.4%\&练字时能想到书写姿势“三个一”\&20\&27%\&练字时不一定或不能想到书写姿势“三个一”\&54\&73%\&]

由于教师对于习字册使用的重视程度下降,研读不到位,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掌握使用习字册的正确方法,书写姿势尤其需要强化。

表三

[完成一课习字册所需时间\&人数\&百分比\&10分钟内\&2\&2.7%\&10~20分钟\&16\&21.6%\&21~30分钟\&36\&48.6%\&31~40分钟\&12\&16.2%\&41分钟以上\&8\&10.8%\&]

三年级每课练字第一面需练习53个字,第二面为110~125之间,总计160字以上,上述调查为第6课《花瓣飘香》练字内容(共需练字165个,含标点)的完成时间。从调查数据上看,21~30分钟为完成的主要时间段。

三、问题的讨论

1.只“练”不“习”,事倍功半

(1)认识不足,影响了学生练字的态度

习字册教材系统设置习字内容,有机结合教材内容,简要介绍习字要求,科学安排练习过程,灵活安排练习内容,教师没有认真研读教材特点,对三年级习字教学定位不清、认识不够,把习字册的使用仅当作“例行公事”,或“作业的补充”,学生当作是“完成任务”。长此以往,汉字艺术的奥妙,学习的乐趣,被机械、单一、简单重复的习字认识所代替,影响了学生的练字态度。调查发现,37.8%的学生认为练字后感觉自己的字还是一样。教师未能指导学生从习字中品尝到进步的喜悦,学生怎么愿意花时间去练习?

(2)花时较多,降低了学生练字的兴趣

江苏省“五严规定”指出,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作,中高年级家作控制在一小时内完成。三年级刚好是从“不留书面家作”到“家作控制在一小时之内”的转变期,从写铅笔字到写钢笔字的学习期,学生的心理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调查发现,教师把大部分习字内容都以一课为单位作为家作(偶尔课作)要求学生完成,一般情况需要21~30分钟,在作业时间上偏长。如果教师不论季节、天气,都以一课为完成要求,对于自律性较差的三年级学生而言就很难以认真的态度来练习。

(3)方法不当,降低了习字教学的效率

习字册上的“使用说明”指出:常用汉字被逐个解析,揭示书写要诀,按每课生字情况,有序安排进习字册中。每课两个字的具体指导,是习字教学的重点,需要教师费时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要求,板演讲解,具体落实。调查发现,教师从提高考试成绩的角度,只强调了生字的书写掌握,而忽视了习字册上范例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的学习,只想“多砍柴”,不知“常磨刀”,耗时高,效率低,导致一年甚至几年练习下来学生书写水平未见提高。

2.语文教师的无奈

(1)时间的限制

被调查的两所学校一周语文课5节,作文课2节。语文课在完成教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完成补充习题、课堂作业(有的学校还安排阅读积累),补充习题需要讲评,这些作业很多需要学生利用课间、午间的时间去完成,再加上数学、英语课作业任务的叠加,如果没有专门的习字课,教师无法将习字作业安排在校内,自然就无法保证指导的效率。

(2)环境的影响

“学好写字,终身受益。”“写字教学很重要。”这些观点大家都认可,但是,在考试的指挥棒中,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上,在家长的目光中,写字教学被搁置在角落。作为教学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样样出彩。

四、具体的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强化写字教学工作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每一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写字要求,从传承民族文化,达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出发,都需要重视写字教学。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应从指导写字教学、保证写字时间、完善写字评价方面强化写字教学工作。学校可适当安排每周的校内习字时间,开展活动,端正学生习字态度,激发学生习字热情。

2.教师注重习字册的研读,发挥好习字册的作用

习字册在“使用说明”中对于习字册的编写意图、使用方法、开展活动都有介绍,如380个常用汉字,被逐个分解到了12册的习字册中揭示书写要诀,习字册的编写具有系统性;每课两个字的具体指导,与每课生字有机结合,在指导书写的过程中,能强化对于生字的掌握;“训练的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次完成”,不要形式单一地使用习字册;“应重视写字习惯的养成”,书写姿势、习字基本方法的掌握是习字的首要任务,小学阶段“习字”要重于“练字”……

研读习字册,分年段开展习字册的使用研讨活动,需要列入学校、教师的工作安排。

适当减少习字的数量:如三年级习字册,一篇课文的练字量为正面53个字,反面约110~125个字,总计为163~178个字。学生如果认真练习,时间一般需要20~30分钟。如果教师对于习字册使用方法、要求单一,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习字兴趣,所以可以酌情减少,或者标注“必练”“选练”来分层要求。

突出习字要求的主次:汉字有用得最多的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对于这些基本的习字要素,习字册应分阶段在习字数量、频率上加以突出。现习字册上每课均有两个字的书写要诀指导,平均用力,在没有专门习字时间的情况下,这些习字方法只能是学生眼中的“空中楼阁”、手中的“海市蜃楼”。?

上一篇:追求“精问饱读”的语文课堂 下一篇:把生活搬进课堂,把课堂搬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