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象动态观察诊断不典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分析

时间:2022-10-06 11:49:39

骨髓象动态观察诊断不典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分析

[关键词] 血常规骨髓象;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1(b)-107-01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多种原因所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引起(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一个综合病症。再障可分先天性、获得性两大类,先天性罕见。获得性再障性贫血又分原发性、继发性两型。按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分为急、慢性两型。

1一般资料

患者,女,12岁。主诉:近两个月有头昏,乏力,面色苍白,多次鼻出血等症状。未用过任何药物,未接触放射线等化学物质。饮食正常,无家族史,无发热、咳嗽、尿急、腹泻。因不影响学习未治疗,近一个月明显加重,轻微活动即感心悸、气促、食欲减退。因晨起鼻出血约20 ml,用棉球压迫止血来我院诊治。查体:全身皮肤苍白,无黄染及出血点,肝肋下0.5 cm,脾、淋巴结未触及。查血常规:WBC 3.1×109/L,RBC 2.5×1012/L,Hb 58 g/L,PLT 36×109/L,Sg 42%,网织红细胞0.4%.。骨髓象(左髂后上棘):有核细胞明显活跃,粒细胞形态,比例基本正常;红细胞增生明显,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形态变化不大;全片见巨核细胞5个,血小板散在可见,浆、网细胞比例略高。以骨髓象“增生性贫血”收治入院。临床进行抗贫血治疗8 d,疗效不明显,进行了第2次骨穿。此时血常规:WBC 3.6×109/L,RBC 2.7×1012/L,Hb 67 g/L,PLT 62×109/L,Sg 39%,网织红细胞0.5%。骨髓象(棘突):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细胞形态,比例基本正常;红细胞增生明显,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形态变化不大;全片见巨核细胞8个,血小板少见,浆,网状细胞增多,造血岛中造血细胞少。骨髓象报告:考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7 d后进行了骨穿(右髂后上棘),此时,血常规:其中变化明显的是WBC 4.2×109/L,RBC 1.93×1012/L,Hb 59 g/L,PLT 31×109/L,Sg 38%,网织红细胞0.5%。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细胞增生减低,幼稚细胞少见;红系各阶段细胞比例,形态基本正常;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罕见;网状细胞,浆细胞增多,造血岛中造血细胞稀少。骨髓象报告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2 讨论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呈向心性萎缩,其造血障碍首先累及髂骨,以后是棘骨,胸骨。早期有的造血可呈代偿性增生,故在病程不同阶段,骨髓增生程度不同,且不同部位之骨髓,其增生情况也就不相同。本例患者刚入院时,血常规中红细胞明显减低,白细胞、血小板轻度减低,骨髓象红系增生明显,粒系增生,巨核细胞、血小板可见。典型的慢性再障虽红系增生,但粒系和巨核是减低的。根据此种情况,结合血象,骨髓诊断为:考虑为增生性贫血,但也提出了换部位穿刺复查的建议。

第2次骨穿时,周围血象三系细胞减少,但骨髓象粒、红、巨三系均未减少。结合抗贫血治疗无效与血象情况,骨髓象诊断:考虑为慢性再生性贫血。

第3次骨穿时,血象仍为三系减少,骨髓象除红细胞系增生外,粒系、巨系均明显减低,呈现出典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因而明确了对本病的最后诊断。

通过这个病例的诊断过程,认识到对本病患者做多部位,多次骨穿实属必要,而临床医生对骨髓检验结果也应做动态观察,综合分析后,才能得出最后的诊断

(收稿日期:2008-10-17)

上一篇:青年人胃癌18例误诊分析 下一篇:力平之致横纹肌溶解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