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纤维化范文

时间:2023-03-16 10:47:58

骨髓纤维化

骨髓纤维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骨髓纤维化;原发性;继发性;临床

[中图分类号] R551.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1(2009)02(a)-155-02

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MF)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常伴骨髓外造血(或称髓样化生),髓外造血的部位主要在脾脏,其次为肝脏和淋巴结,因此出现幼粒-幼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异型及泪滴状红细胞增多和脾脏显著肿大的特点,MF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MF可以是其他疾病的部分表现,也可以是独立的恶性增生性疾病,亦可向其他疾病转化,故也被认为是一种综合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骨髓纤维化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6~67岁,平均5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3个月~7年,所有病例均符合骨髓纤维化的诊断标准。20例中,原发性骨髓纤维化9例,继发性骨髓纤维化11例。其中,继发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转移癌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

1.2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心悸、气促3例,头昏、乏力18例,发热4例,骨痛7例,腹胀2例,腹泻1例。主要体征:贫血貌、面色苍白20例,肝大8例,脾大13例,皮肤出血点1例。

1.3 诊断检查

20例患者行骨髓穿刺,其中,10例多部位多次穿刺呈干抽现象;另外增生活跃2例;增生减低8例,骨髓标本呈血水样改变。

1.4 诊断治疗

20例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对症支持治疗。严重贫血者输浓缩红细胞,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加重者输血小板,合并感染、发热者加用抗生素治疗。其中部分加用康力龙及小剂量强的松治疗;如为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则按原发病治疗。

2 结果

20例中,2例好转出院,7例反复多次住院,死亡11例,其中,5例死于贫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颅内出血,2例死于全身衰竭,2例转化成急性白血病死亡,病死率为55%。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3.1.1 IMF起病较缓,发病年龄较大,多在5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以明显脾大、外周血出现幼粒、幼红细胞、NAP积分增高及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化为特征。

3.1.2 19例末梢血片中可见幼粒、幼红及泪滴状红细胞。不论属哪类骨髓纤维化症均因骨髓穿刺时多次干抽,或稀释而行骨髓活组织检查,发现骨髓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结缔组织组织增生而作出诊断。

3.1.3 发病年龄、起病形式、病情缓急、病程长短及脾大程度等均与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类型有关。本文慢性型者年龄最大67岁,以慢性贫血起病,临床经过缓慢,病程6年,脾大AB线25 cm。急、慢性病例的临床经过与国外文献报道一致。

3.1.4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同样以骨髓活组织检查为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因基础病因不同而复杂多样,无特殊性。

3.1.5 误诊率高,末梢出现幼稚细胞误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因脾大、腹腔积液形成而误诊为门静脉性肝硬化;因周围血中三系细胞减少、发热、出血倾向、骨髓增生低下而误诊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低增生性白血病及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本文原发性病例9例,误诊6例。国内报道14例骨髓纤维化症,大多误诊为肝硬化,误诊率为75%。

3.2 治疗

骨髓纤维化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多见于成人慢性白血病之后,原发性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独立性疾病。多能干细胞大量向成骨细胞分化,则引起骨髓纤维化,使骨髓的成骨细胞增生,而导致骨髓增生硬化,骨髓间隙缩小或消失,使造血细胞缺少。骨质因增生可使骨小梁增厚,骨髓内膜有新骨形成,病变初期,X线片见骨结构正常或疏松,骨髓纤维化不明显。病程进展后,骨质密度增高,髓腔多狭窄,皮质增厚板状骨密度增高,呈片状增白区,在胸肋骨、脊柱、骨盆、颅骨部位可见散在点粒状密度减低区,境界不清。骨髓组织进一步纤维化,骨密度增高,呈毛玻璃状。骨髓纤维化好发于胸肋、脊柱、骨盆、骶髂关节、颅骨及四肢近端红骨髓骨质内。

骨髓纤维化一旦确诊,其治疗效果欠佳,一般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输红细胞及血小板。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当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增多、有显著脾大而骨髓造血障碍不很明显时,可用烷化剂治疗,一般采用小剂量基脲或白消安口服。有以下指征可考虑切脾:①有脾大或脾梗死引起的压迫和疼痛症状、患者难以忍受;无法控制的溶血;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但脾切除后有使肝迅速增大或血小板增多,加重血栓形成的可能,故应权衡利弊,慎重考虑。对继发者应治疗原发病,也可加用雄激素刺激骨髓造血(康力龙、丙酸酮),但疗效甚微。

[参考文献]

[1]丁训杰.实用血液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368.

[2]焦一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8例临床探讨[J].四川医学,2004,25(3):280.

[3]Manoharan A. Mye1ofibrosis: Prognostic factors and treatment[J]. Br J Haematol,1988,69(3):295-298.

[4]刘心,葛亚男,刘陕西,等.骨髓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及骨髓活检[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1,22(1):68.

骨髓纤维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骨髓;纤维化;TGF-β2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45―01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可刺激血管增生、介导炎性反应、促进纤维细胞增殖以及胶原合成等。常见的3个亚型为:TGF-β1、TGF-β2、TGF-β3,本研究主要探索TGF-β2在骨髓纤维化中的表达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确诊为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的骨髓组织标本设为实验组,均未接受放疗和化疗。正常对照组24例,为良性血液病无纤维化的骨髓活组织。样本均来自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科门诊和住院的患者。

1.2实验试剂 冷丙酮固定液, 包埋剂甲液(甲基丙稀酸羟乙基酯单体、聚乙二醇、过氧化苯甲酰),包埋剂乙液(N -N 二甲基苯甲胺、聚乙二醇);TGF-β2抗体(由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标本制作方法

(1)取材:用骨髓活检穿刺针( 3mm×25mm) ,在髂后或髂前上棘采取两步旋转进针法取出骨髓活组织标本。(2)固定:将骨髓组织用冷丙酮固定液,置于-20℃避光环境下固定8~24h。(3)浸泡:将固定之骨髓组织放入包埋剂甲液中,置-20℃避光环境下充分浸透8~24h。(4)包埋:按照甲液:乙液=40:1 之

比例注入包埋盒内混匀,置于-20℃避光环境下待其凝固。(5)制片:制成2~3

μm 组织切片,裱片于用稀释多聚-L-赖氨酸处理的载玻片上,吹干待用。(6)免疫组化染色:严格按照抗体应用说明进行。

1.4判断标准

TGF-β2定位于细胞质,在光学显微镜下观测,计数10个高倍视野下TGF-β2着色的细胞比例数,求出平均值,阳性细胞≤5%为阴性,阳性细胞> 5%为阳性。

2 结果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髓活检组织进行塑料包埋,制备半薄切片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髓组织中TGF-β2的表达,结果见表1。

行χ2检验,χ2=8.438,P

3 讨论

骨髓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至今仍然存在争议,常见的原因包括:造血干细胞异常、免疫细胞异常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的异常。其中细胞因子在骨髓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主要有:转化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以及其他细胞因子的参与,如成纤维细胞因子在骨髓纤维化患者外周血中的巨核细胞以及血小板中呈高表达,是新生血管形成的诱导物,因此,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1]。

TGF-β广泛存在于骨组织中,可由成骨细胞合成,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调控成骨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分化[2]。TGF-β蛋白在酸性环境中可被激活,在巨核细胞和血小板中可检测到,激活后可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TGF-β蛋白在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单核细胞、巨核细胞以及血小板中的表达增加。通过对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研究发现:TGF-β在外周血以及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均增高[3],在体外实验中,利用源自患者的TGF-β蛋白刺激骨髓成纤维细胞,能产生较多的Ⅲ型前胶原和网硬蛋白,而Ⅰ型前胶原以及胶原的产生较少。关于TGF-β在骨髓纤维化胶原合成中的作用研究显示[4]:在骨髓纤维化动物模型中,促血小板生成素所诱导的骨髓纤维化需要TGF-β的参与。将TGF-β基因敲除小鼠以及未进行基因敲除的野生型小鼠的骨髓进行分离,用携带有促血小板生成素基因的慢病毒进行转染,移植到致死剂量照射小鼠上,结果显示:已进行骨髓移植的TGF-β基因敲除小鼠以及野生型小鼠的血小板水平均增高,并且都有骨髓增生综合征的表现。接受源自野生型小鼠骨髓移植的小鼠表现为严重的骨髓纤维化,网硬蛋白和胶原纤维增多,而接受源自TGF-β基因敲除小鼠骨髓移植的小鼠并未发现骨髓纤维化,并且未检测到TGF-β。由此可见,TGF-β在促进骨髓网硬蛋白的沉积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是骨髓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关键调节分子。通过对TGF-β与骨髓纤维化的关系研究,可为临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通过对系统性硬化病的小鸡模型研究[5]发现:TGF-β1具有促进纤维化作用,而TGF-β2和TGF-β3具有抑制纤维化作用,三种亚型之间的平衡调节对纤维化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具体的调节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去证实。

参考文献:

[1] 胡喜梅, 周水阳, 徐洪, 等. 沙利度胺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4, 4(7): 507-509.

[2] 魏义勇, 石印玉. 转移生长因子β调控成骨细胞的分子机制 [J]. 中国中 医骨伤科杂志, 2003, 11(5): 58-61.

[3] Shehata M, Schwarzmeier JD, Hilgarth M, et al. TGF-beta1 induces bone marrow reticulin fibrosis in hairy cell leukemia [J]. J Clin Invest, 2004, 113 (5): 676-685.

[4] Chagraoui H, Komura E, Tulliez M, et al. Prominent role of TGF-beta 1 in thrombopoietin-induced myelofibrosis in mice [J]. Blood, 2002, 100(10): 3495- 3503.

骨髓纤维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临床观察;沙利度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形态

[中图分类号] R5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6)09-13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of thalidomide on treating the bone marrow morphology of primary myelofibrosi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primary myelofibrosis in clinical from August 2007 to May 2010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whole patients received hydroxyurea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thalidomide therapy.After 6 months'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the index change levels of the size of spleen,size of liver, platelet count,hemoglobin count, white blood cell count etc 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wo group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myelogram changes of on admission, after 1 year's treatment,after 3 years' treatment and after 5 years' treatment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in the two groups,the index change levels of the size of spleen,size of liver,platelet count,hemoglobin count,white blood cell count etc all improved,but those index change leve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Clinical observation;Thalidomide;Primary myelofibrosis;Bone marrow morphology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并列[1]。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存在肝脾肿大,可见泪滴样红血细胞,临床特征为髓外造血、骨髓纤维组织增生、贫血。大量研究表明,沙利度胺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观察骨髓形态发现沙利度胺可作用于巨核细胞,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状态,临床效果确切[2]。探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应用沙利度胺治疗对骨髓形态改变的影响及临床效果十分重要,故临床选择2007年8月~ 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进行沙利度胺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选择2007年8月~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5~64岁,平均(53.6±2.5)岁,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血液疾病科学会制定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诊断标准[3],经骨髓病理活检、骨髓细胞学、外周血涂片等检查确诊。全部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骨髓病理分期:骨-骨髓硬化期(OMS期)12例,斑状增生期(中间期)24例,骨髓纤维化期(MF期)24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52.6±2.4)岁,骨髓病理分期:骨-骨髓硬化期(OMS期)6例,斑状增生期(中间期)12例,骨髓纤维化期(MF期)12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53.5±2.5)岁,骨髓病理分期:骨-骨髓硬化期(OMS期)6例,斑状增生期(中间期)12例,骨髓纤维化期(MF期)12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羟基脲疗法,服用1.0~3.0g/d羟基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沙利度胺疗法与羟基脲联合疗法,即服用沙利度胺50mg/次,3次/d;服用1.0~3.0/d羟基脲,两组均治疗半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脾脏大小、肝脏大小、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变化水平;局部麻醉髂后上棘,予以骨髓活检针应用一步法取得骨髓标本,Bouin液固定,乙醇梯度脱水后包埋,制成3um切片进行HGF染色,评估观察组的入院时骨髓象、治疗1年后骨髓象、治疗3年后骨髓象、治疗5年后骨髓象变化。

1.3 药物

药物沙利度胺片(常州制药厂,H32026129);羟基脲片(北京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11020100)。

1.4 观察指标评估标准[4]

正常脾脏大小:长10~12cm;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血红蛋白:成年男性120~150g/L;正常女性110~150g/L;白细胞计数:(4.0~10.0)×109/L。

1.5 统计学处理

分析全部数据进行SPSS19.0软件系统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评估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脾脏大小、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变化水平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脾脏大小、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变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观察组患者骨髓象变化

观察组患者入院时骨髓象、治疗1年后骨髓象、治疗3年后骨髓象、治疗5年后骨髓象变化:入院时患者骨髓组织、髂后上嵴造血组织均被纤维组织替代,为骨-骨髓硬化期;治疗1年患者主要为纤维组织增生,骨髓增生减少,为骨-骨髓硬化期;治疗3年患者红系细胞增生,骨髓增生增多,主要为中、晚幼红细胞增生,多核巨核细胞明显增多,为中间期;治疗5年患者骨髓增生活跃,少数造血主质内主要为粒细胞增生,均有各阶段粒细胞,主要为成熟粒细胞增生,显示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各阶段均见红系细胞,分布形态均正常,巨核细胞呈多形性改变,数目显著增多,主要为多分叶核巨核细胞增多,病理分期:骨髓纤维化期,见图1。

3 讨论

正常骨髓成熟巨核细胞通常在小梁间区间隙内单个散在分布,且不会出现集聚现象,也不会相互密接,低倍视野内正常值为8~15个/单位,但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中骨髓巨核细胞的异常在整个疾病的发生、进展中均可见,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MF期多种骨髓造血祖细胞数目升高,尤其以巨核系细胞为主[5-6];中间期巨核细胞系多形性更加明显,巨核细胞的数目显著上升;OMS期骨髓广泛骨硬化及纤维化,巨核细胞仍增多[7-8]。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早期无明显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增生,常表现为血小板明显增多,极易漏诊,需进行早期骨髓形态观察,骨髓涂片可清晰观察细胞形态,是评估粒、红两系病态造血的最佳指标,骨髓印片是对骨髓切片造血功能的初步反馈,不受骨髓稀释的影响,可观察巨核细胞簇和巨核细胞的完整形态。

本研究探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应用沙利度胺疗法对骨髓形态的观察,结果显示:入院时患者骨髓组织、髂后上嵴造血组织均被纤维组织替代,为骨-骨髓硬化期;治疗1年患者主要为纤维组织增生,骨髓增生减少,为骨-骨髓硬化期;治疗3年患者红系细胞增生,骨髓增生增多,主要为中、晚幼红细胞增生,多核巨核细胞明显增多,为中间期;治疗5年患者骨髓增生活跃,少数造血主质内主要为粒细胞增生,均有各阶段粒细胞,主要为成熟粒细胞增生,显示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各阶段均见红系细胞,分布形态均正常,巨核细胞呈多形性改变,数目显著增多,主要为多分叶核巨核细胞增多,病理分期:骨髓纤维化期,与刘洁等[9]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正常骨髓中的成熟细胞进入外周血液循环前必须快速通过巨核细胞的分界膜系统[10-11];而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中,多形核中性粒细胞被陷入巨核细胞的分界膜系统,这种假扣押导致中性粒细胞的破坏及凋亡,在巨核细胞内相互作用或出现病理共生现象[12-13],导致巨核细胞内P选择素分布异常,进而破坏巨核细胞贮存器[14],血小板转化生长因子及衍生生长因子释放入骨髓微环境,激活成纤维细胞,进而出现骨髓纤维化[15-16]。沙利度胺的作用机理为调节免疫、免疫抑制作用,可对溶酶体膜进行稳定,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进行抑制,出现抗炎功能,同时具有5-羟色胺、组胺、抗前列腺素作用[17-18]。

综上所述,沙利度胺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可作用于巨核细胞,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状态,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俊卿,徐泽锋,秦铁军,等.小剂量沙利度胺和泼尼松联合或不联合达那唑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贫血的疗效比较[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8):698-702.

[2] 高辉,王建荣,胡凤霞,等.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4例[J].中国药业,2014,23(17):96-98.

[3] 陈胜梅,孙慧,刘延方,等.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8(17):172-173.

[4] 崔鹤仙,赵洪波,李焱,等.沙利度胺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67.

[5] 王增胜,富玲,王晓敏,等.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3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28):46-47.

[6] 刘国新,苏楠,柴静媛.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1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4):380-381.

[7] 李凌君,王雪野,肖中平,等.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老年特发性骨髓纤维化37例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4704-4705.

[8] 张子彦,王志英,王国平,等.丙戊酸、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3):7854-7856.

[9] 刘洁,常进,高鸿鹏,等.骨髓活检在骨髓增生减低患者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121-122.

[10] 苏涛,张培红,徐泽锋,等.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J].中华 血液学杂志,2012,33(5):378-382.

[11] 彭贤贵,张曦,孙佩艳,等.联合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1):1195-1196,1198.

[12] 中华医学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5,36(9):721-725.

[13] 许静,盛梦瑶,周圆,等.建立非基因整合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株[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23(5):1415-1421.

[14] 陈烨,韩雪,白贝贝,等.骨髓增殖性肿瘤伴发血管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2015,10(3):376-380.

[15] 李冰,徐俊卿,徐泽锋,等.细胞遗传学指标在439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11):990-994.

[16] 俞晴,徐岚,高晓东,等.75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10):922-925.

[17] 谢琴秀,江晓平,李旭.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17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6):369-370.

[18] 龚旭波,张晓红,卢兴国,等.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早期患者骨髓形态学特征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1):25-30.

骨髓纤维化范文第4篇

目的:对16排螺旋CT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29例,对其多层螺旋CT胸腹部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9例患者CT影像特征表现为胸腰椎骨质密度弥漫性增高,骨小梁增粗、致密者23例;2例患者发生腰椎夹心椎改变;9例患者胸骨、肋骨骨髓腔密度增高,髓腔变窄;14例患者发生心脏贫血改变。结论::经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特征性明显,值得关注并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16排螺旋CT; 诊断; 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97-01

目前临床上对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十分清楚,研究显示[1],该疾病多以骨髓弥漫成纤维组织、巨核细胞、骨髓细胞增生、髓外造血等为主要特征,属于一种慢性骨髓增生疾病。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2],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组织增生,或者是继发肝脏、脾脏、淋巴结等髓外造血组织髓样化生。近几年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其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16排螺旋CT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CT影像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骨髓纤维化患者,抽取其中的29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18例,女11例,年龄43-82岁,平均(63.2±13.5)岁,入院就诊原因包括:消化道出血入院6例,贫血、肝脾重大入院者23例;曾误诊为原发性肝硬化者5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了髂骨穿刺,全部患者均经髂骨活检确诊为骨髓纤维化,并排除继发性骨髓纤维化。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对其展开16排多层螺旋CT检查,以活检结果为标准对CT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并总结分析CT影像特征。

1.2.2 检查方法:

所需仪器为我院现有Somatom Emotion16排螺旋CT机,相关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300mA,层厚为5mm,首先对患者行常规扫描,而后展开CT增强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所得CT图像均由2名高年资经验丰富放射科医师进行双盲阅片做出综合诊断。

2 结果

2.1 诊断符合率:

本组29例患者经CT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者24例,诊断符合率为82.76%,由5例患者CT检查无法确诊,活检确诊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2.2 CT影像特征: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骨质改变情况:胸腰椎骨质密度弥漫性增高,骨小梁增粗、致密者23例(79.31%);2例患者发生腰椎夹心椎改变(6.90%);9例(31.03%)患者胸骨、肋骨骨髓腔密度增高,髓腔变窄。心脏改变:心影左室增大者6例(20.69%),心腔密度较心肌密度低呈现为贫血改变者14例(48.28%)。肝脾改变:发生脾肿大者26例(89.66%),脾梗死9例(31.03%),巨脾14例(48.28%),肝肿大者12例(41.38%),继发门脉高压者12例(41.38%),脾静脉、门静脉增粗者4例(13.79%),存在腹水者5例(17.24%)。

3 讨论

目前对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发病原因还不所知,在发生骨髓过度活跃值增殖、显微组织增生后,骨髓功能发生紊乱,胶原纤维与巨核细胞、血小板接触,会引起血小板衍化的生长因子、转变生长因子β的释放,进而对原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大量的网蛋白会在髓腔沉积,并形成胶原质,讲解能力也会随之降低,造成大量的成骨细胞增殖,最终引起骨髓纤维化,表现出明显的松质骨质硬化,骨小梁会发生明显增粗,或者是出现磨玻璃样改变。若是骨髓纤维化发生在骨盆以及股骨上端,则病变多呈现出明显的对称性;若是发生在椎体,则椎体呈现出斑点状密度增加,少数会表现出“夹心椎”样改变[3]。

骨髓纤维化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骨质坚硬,骨穿失败,或者是出现干抽现象,髓外造血偶尔会累及到肾上腺,进而早期肾上腺皮质类固醇代谢、嘌呤代谢出现障碍,血尿酸水平发生明显升高,尿酸盐在关节软骨、周围软组织中发生沉积,导致假性痛风性关节炎改变。骨髓纤维化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会发生明显减退,表现出中、重度的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发生显著降低,血液密度较心肌密度低,部分患者会出现心脏、脾脏以及肝脏的改变。目前临床上对于骨髓纤维化的诊断多依赖于影像学手段,近几年多层螺旋CT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骨髓纤维化的诊断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本次研究中出于对16排螺旋CT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29例骨髓纤维化患者的CT影像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本组29例患者经CT确诊24例,诊断符合率为82.76%,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4]。骨髓纤维化患者的CT征象存在典型特征,表现为胸腰椎骨质密度弥漫性增高,骨小梁增粗、致密者23例;2例患者发生腰椎夹心椎改变;9例患者胸骨、肋骨骨髓腔密度增高,髓腔变窄;14例患者发生心脏贫血改变。由此可见,16排螺旋CT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诊断中具有准确性高,影像学特征明显等诸多优势,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玉兰,张秀会,徐玉秀,等.骨髓纤维化16例骨髓活检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23(01):789-791.

[2] 徐晓燕,翟小琳,吕涛,等.骨髓纤维化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11(04):453-455.

[3] 张文杰,孙成才.骨髓转移癌误诊为骨髓纤维化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9(04):913-915.

骨髓纤维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肺纤维化;成纤维细胞;肺泡损伤

[中图分类号] R25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7(b)-0034-04

[Abstract] Pulmonary fibrosis caused by various reasons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There are many medicine used in clinic including hormone, immunosuppressor, cytotoxic agents, antifibrotic drug, immunomodulator and so on, but clinical experience confirms that the curative effect is not so good.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ascertain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pulmonary fibrosis, and seek valid treatment method. In recent years,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BMSCs) transplantation as a novel bio-therapy method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est points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BMSCs may offer the means of recapitulating several mechanisms (inhibit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 promoting epithelial tissue repair, reducing the collagen deposition,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etc, that are sufficient for alleviating pulmonary fibrosis. And BMSCs could become the seed cells treating pulmonary fibrosis because of the typical biological character. But recent research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pportunity to BMSCs implantation and therapeutic effect. This review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n the role of 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 in pulmonary fibrosis.

[Key words]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Pulmonary fibrosis; Fibroblast; Alveolar damage

肺纤维化为慢性进展性、消耗性疾病,致死率较高,预后差,确诊后平均生存年限均小于5年。近年来患病率逐年升高,每10万人患病例数从6.8例增加至16.3例,其最终导致肺功能丧失呼吸衰竭,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1]。引起肺间质纤维化的危险因素众多,其中主要包括吸入灰尘、粉尘、烟尘;长期大量吸烟;服用或接触胺碘酮、博来霉素等相关药物;以及基础疾病如结缔组织或血管炎性疾病等[2]。当外界危险因素作用于机体后至肺纤维化形成大概可分为3个阶段:①急性肺毒性阶段:即外界毒性刺激可引起DNA双链的断裂,并且引起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和坏死;②炎症阶段:免疫细胞进入肺内并且释放各种各样的可促进肺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因子;③胶原蛋白沉积阶段:当肺纤维化发生时,正常的肺间质增大,被增殖的纤维母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填充,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增高并且参与受损肺组织结构的重建。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可对损伤的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并且通过阻断肺纤维化形成的信号通路来抑制纤维化的发生[3]。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具体介绍BMSCs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当肺组织损伤时,BMSCs可感知损伤信号,并且迁移并定植到受损组织参与组织损伤与修复。经尾静脉或器官移植的BMSCs可定植于肺、心、脾、肝、小肠等器官,并且可最早、最大量的定植于肺组织。Lee等[4]研究表明,经小鼠尾静脉注射荧光标记的BMSCs,可检测到BMSCs在肺脏组织内的迁移和定植率是最高的,1 h后可高达83%,24 h定植率为42%,随时间延长含量降低,而在心脏、脾脏、肝脏、小肠1 h定植含量小于1%,24 h后含量几乎为零。Zangi[5]实验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在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模型中发现,受损肺组织部位的细胞可产生一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调节骨髓池中的干细胞数量,从而通过SDF-1/CXCR4轴刺激BMSCs增殖并且迁移至损伤的肺组织,发挥减轻博来霉素导致的肺组织损害的作用。BMSCs的这种可感知受损信号并迁移至损伤部位的功能为其在肺纤维化中的运用提供理论基础。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体外培养发现,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BMSCs可增殖分化为不同类型细胞,如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来参与受损组织的修复[6]。肺部上皮细胞分为Ⅰ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正常情况下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只占肺泡上皮细胞群的40%左右,其主要作用为水和离子的转运、宿主防御、肿瘤抑制;其余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其除了可以合成和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受体、酶及其他基质蛋白外,还能在肺泡上皮损伤后增殖分化成为Ⅰ型肺泡细胞对肺组织进行修复,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功能,可参与肺的损伤与修复,有“修复细胞”的美誉[7-8]。在肺纤维化发生早期阶段,外界有毒物质刺激使肺泡结构受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凋亡和坏死,这也是肺纤维化早期重要的特征,当其出现过度凋亡时就容易造成肺组织修复异常,从而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和肺实质的重构[9]。肺纤维化发展过程中,MSCs可分化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受损肺组织部位的干细胞池[10],使肺泡表面受损的肺泡上皮细胞来源增加,从而增加其损伤修复能力从而来缓解肺纤维化的发生。同时BMSCs还具有抗肺上皮细胞凋亡作用,它能抑制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减少肺损伤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11-12]。当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出现过度凋亡时容易造成肺组织修复异常,从而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和肺实质的重构,而BMSCs可阻断该过程的发生对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炎性反应及旁分泌功能

在肺纤维化早期阶段,BMSCs可通过抑制前炎症信号通路和上调抗炎通路来保护受损的肺组织[13-14]。Oriz等[15]报道称,BMSCs可产生高水平的IL-1受体拮抗剂,从而阻断IL-1的前炎症细胞因子,降低前炎症细胞因子、血管生成因子、一氧化氮等。同时MSCs可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和TNF-α水平来保护受损的肺部组织,并且提升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IL-10的水平。IL-10为单核细胞分泌的一种抗炎细胞因子,它可下调T1细胞因子的表达[16-17]。在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发生时,BMSCs可通过分泌IL-1ra细胞因子来降低纤维化后期胶原蛋白的堆积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平[18]。IL-1ra是一种细胞因子,在肺部损伤时,它能够和主要的炎症因子IL-1β和IL-1特异性的竞争受体,发挥抗炎效应。在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早期,由于博来霉素的刺激作用,大量细胞因子如INF-α、IL-2、IL-1β、IL-4水平升高,BMSCs移植后可大大降低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从而减弱和抑制炎性反应,缓解肺纤维化的发生。另外,BMSCs还具有旁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功能,如肝细胞生长因子、干细胞因子、基质源因子1α、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调节促炎/抗炎因子的平衡,进而来调节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的通透性,降低炎性反应,加强组织修复[19-20]。并且BMSCs本身具免疫原性,可减轻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进而减弱肺纤维化发生时的炎性反应,起到保护肺组织的作用。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肺纤维化的典型表现为进行性的细胞外基质沉积,肺间质增多,肺组织结构破坏,肺功能逐步丧失[21]。肌成纤维细胞活化是肺纤维化发生的关键环节,高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肌成纤维细胞来源主要由上皮-间质转化和原位成纤维细胞的激活与转化[22-23]。TGF-β在促进肌成纤维细胞活化中起关键作用。外源性的移植BMSCs可阻断TGF-β/Smad通路,来减少肌成纤维细胞活化,进而抑制肺纤维化的进程[24-25]。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动物模型肺组织高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如MMP2、MMP9、MMP3使胶原蛋白堆积,早期经尾静脉注射BMSCs可减少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从而降低胶原蛋白的沉积,减缓肺纤维化。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可诱导加重肺纤维化

一些学者认为[26],BMSCs也许是病理状态下肺纤维发生时纤维母细胞主要来源。肺纤维化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其中包括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成的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样的祖细胞。体外研究发现[27],BMSCs可产生Wnt蛋白和TGF-β,从而使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形成,这更增加了BMSCs促进纤维母细胞堆积和胶原沉积的可能性。有研究证明[28]一定条件诱导下,BMSCs可向成纤维细胞分化,以表皮生长因子对体外生长的BMSCs进行诱导分化,培养14 d后细胞呈现均一的纤维细胞样带有长突起的纺锤形细胞,Ⅰ、Ⅲ型胶原染色均为阳性。He等[29]亦证实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诱导下BMSCs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如此可以推测临床上如果在肺纤维部位移植BMSCs,其在局部生长因子刺激下或可直接分化为肺成纤维细胞。也有研究证明在一定条件下BMSCs可分化为肌成纤维母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表达α-SMA,进而促进纤维化的发生[30]。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时机的选择与疗效差异

有学者认为[31-32],不同时机植入BMSCs对治疗肺纤维化的疗效不尽相同。崔瑗等[31]的实验研究为监测不同时间BMSCs对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影响,实验发现用博来霉素刺激实验动物造模后分别于第1天和第7天给予尾静脉移植BMSCs,对模型动物肺组织病理分析发现,诱导肺纤维化模型后第1天给予干预比第7天给予干预治疗效果要明显;并且在肺损伤第1天给予BMSCs干预治疗的动物模型肺组织内可检测到外源性来源的BMSCs细胞,而在第7天给药组却没有类似结果。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博来霉素刺激后第7天给予移植BMSCs干预肺脏对BMSCs的趋化作用降低有关。Epperly等[30]的报道证明,损伤后中晚期植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BMSCs细胞在接受照射的受体小鼠内经历了一个从巨噬细胞到成纤维细胞的转变,该时期正是其肺泡纤维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晚期植入BMSCs甚至可能起到促进肺纤维化作用。由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BMSCs 对于肺纤维的治疗作用有可能越是在肺组织损伤的早期移植MSCs,其控制肺纤维化的效果越好。

目前BMSCs移植在肺纤维化治疗中作用效果的研究仍未定论,综合现有文献结论笔者认为,在肺纤维早期肺泡上皮损伤及炎症阶段BMSCs通过其自身的优势可发挥一定抗纤维化作用;随着肺纤维化的进程的发展,在肺纤维化中后期BMSCs移植或可加重肺纤维化的程度。因此未来BMSCs移植在肺纤维化治疗方面的运用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探明BMSCs移植的最佳时机及移植的最佳剂量并进而研究其作用机制,以期找到治疗肺纤维化的合理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Hu BA,Phan SH. Myofibroblasts[J]. Curr Opin Rheumatol, 2013,25(1):71-77.

[2] Zhang K,Rekhter MD,Cordon D,et al. Myofibroblasts and their role in lung collagen gene-expression during pulmonary fibrosis-acombined imunohistochemical and insitu hybridization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2013,145 (1):114-125.

[3] Akram KM,Lomas NJ,Forsyth NR,et al.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display upregulation of TRAIL,DR4and DR5 expression with simultaneous preferential over-expression of pro-apoptotic marker p53[J]. lnt J Clin Exp Pathol,2014,7(2):552-564.

[4] Lee R,Pulin A,Seo M,et al. Intravenous hMSCs impro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mice because cells embolized in lung are activated to secrete the anti-inflammatory protein TSG-6 [J]. Cell Stem Cell,2009,5(1):54-63.

[5] ZangiL,Margalit R,Reich-Zeliger S,et al. Direct imaging of immune rejection and memory induction by allogeneic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Stem Cells[J],2009,27(11):2865-2874.

[6] Ortiz LA,Gambelli F,McBride C,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 engraftment in lung is enhanced in response to bleomycin exposure and ameliorates its fibrotic effects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3,100(14):8407C8411.

[7] Kligerman SJ,Franks TJ,Galvin JR. From the radiologic pathology archives organization and fibrosis as a response to lung injury in diffuse alveolar damage,organizing pneumonia,and acute fibrinous and organizing pneumonia[J]. Radiographics,2013,33(7):1951-1975.

[8] Corrin B,Dewar A. Pathogenesis of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ulmonary fibrosis[J]. Ultrastructural Pathology,2009,20(4):369-371.

[9] Wang Z,Zhang X,Kang Y,et al. Stem cell therapy for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How far are we from the bench to the bedside[J].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 Engineering,2013,6(1):24-31.

[10] Krueger SA,Finkelstein JN,Williams JP,et al. The Role of Bone Marrow-derived Progenitor Cells in the Systemic Response to Radiation-induced Lung Damag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biologyphysics,2012,84(3): s674-s674.

[11] Tsai PJ,Wang HS,Shyr YM,et al. Transplantation of insulin-producing cells from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 [J]. J Biomed Sci,2012,19(5):47.

[12] Bian S,Zhang L,Duan L,et 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derived from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romote angiogenesis in a rat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 [J].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2014,92(4):387-397.

[13] Guan M,Xu Y,Wang W,et al. Differentiation into neurons of rat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J]. European Cytokine Network,2014,25(3):58-63.

[14] Shakhbazau AV,Kosmacheva SM,Kartel NA,et al. Neur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 transgenic approach [J]. Tsitologiia,2010,4(4):309-312.

[15] Fattah S,Hossein B,Nasser A. An immunotherapy study to compare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of Human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derived from Bone Marrow and Adipose tissues for application in non-human primate kidney transplantation[J]. Frontiers in Immunology,2013,4(2):139-145.

[16] Bochev I,Elmadjian G,Kyurkchiev D,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rom human bone marrow or adipose tissue differently modulate mitogen-stimulated B-cell immunoglobulin production in vitro[J]. 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2008,32(4):384-393.

[17] Sivanathan KN,Gronthos S,Rojas-Canales D,et al. Interferon-gamma modific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plications of autologous and allogeneic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in allotransplantation [J]. Stem Cell Reviews,2014,10(3):351-375.

[18] Ortiz LA,Dutreil M,Fattman C,et al. Interleukin 1 receptor antagonist mediates the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fibrotic effect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uring lung injury[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7,104 (26):11002-11007.

[19] Rock JR,Barkauskas CE,Cronce MJ,et al. Multiple stromal populations contribute to pulmonary fibrosis without evidence for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1,108(52):E1475-E1483.

[20] Fischer A,du Bois R.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n connective tissue disorders (vol380,pg 689,2012) [J]. Lancet,2012,380(9848):1148.

[21] Liu JQ,Wang YC,Pan Q,et al. Wnt/beta-catenin pathway forms a negative feedback loop during tgf-beta 1 induced human normal skin fibroblast-to-myofibroblast transition [J]. J Dermatol Sci,2012,65(1):38-49.

[22] Dees C,Tomcik M,Zerr P,et al. Notch signalling regulates fibroblast activation and collagen release in systemic sclerosis [J]. Ann Rheum Dis,2011,70(7):1304-1310.

[23] Binai N,O'Reilly S,Griffiths B,et al.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of cd14(+) monocytes into myofibroblast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J]. Plos One,2012,7(3):e33508.

[24] De Stefani D,Bononi A,Romagnoli A,et al. VDAC 1 selectively transfers apoptotic Ca2+ signals to mitochondria [J]. Cell Death Differ,2012,19(2):267-273.

[25] Pihlajamki J,Ylinen M,Vauhkonen I,et a1. The effect of the-308A allele of the TNF-alpha gene on insulin action is dependent on obesity[J]. Obesity Research,2014,19(11):912-917.

[26] Sueblinvong V,Weiss DJ. Cell therapy approaches for lung diseases: current status[J]. Curr Opin Pharmacol,2009,9(3):268-273.

[27] Wang C,Zhu H,Sun Z,et al. Inhibition of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romotes epithelial differenti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repairs bleomycin-induced lung injury [J]. 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2014,307(3):C234-244.

[28] 周伟,徐艳华,吴小翎,等.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纤维细胞的体内诱导[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1, 24(5):561-565.

[29] He L,Nan X,WangY,et al. Full-thickness tissue engineered skin constructed with autogentic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J]. Sci china C Life Sci,2007,50(4):429-437.

[30] Yano T,Miura T,Ikeda Y,et al. Intracardiac fibroblasts,but not bone marrow deviced cells,are the origin of myofibroblasts in myocardial infarct repair [J]. Cardiovasc Pathol,2005,14(5):241-246.

[31] 崔瑗,代华平,戴建武,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9(30):677-682.

[32] Epperly MW,Guo H,Gretton JE,et al. Bone marrow origin of myofibroblasts in irradiation pulmonary fibrosis [J]. Am J Respir Cell Mo1Biol,2009,29(2):213-222.

骨髓纤维化范文第6篇

【关键词】强的松;干扰素;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紊乱导致骨髓基质反应性增生而损伤骨髓造血功能, 以骨髓纤维化、髓外化生为特点的疾病[1]。目前,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尚无可靠有效的治愈方法, 其预后差异较大, 中位生存期(MS)2~10年[2]。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沙利度胺、糖皮质激素、干扰素、雄激素、羟基脲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作者选用沙利度胺联合强的松及沙利度胺联合干扰素治疗该病, 观察其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1月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58例(男22例, 女36例), 中位年龄61岁, 诊断依据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经外周血象及细胞形态分析、骨髓细胞学形态、骨髓活检病理、JAK-2基因、BCR/ABL基因排查、染色体检查确诊, 未经治疗病例。

1. 2治疗分组依据血象特点分组, 把白细胞或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范围者分入干扰素组, 把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者分入强的松组。干扰素组共37例, 应用干扰素α-2b(300万单位, 皮下注射, 3次/周), 沙利度胺(100~200 mg/d, 睡前口服)。强的松组共21例, 强的松0.5 mg/(kg・d), 沙利度胺(100~200 mg/d, 睡前口服)。两组治疗时间为1个月。

1. 3疗效评价治疗1个月时依据血象评价疗效, 符合以下两种及以上情况认为有效:①白细胞数恢复正常。②血红蛋白≥80 g/L。③血小板高者降至正常范围, 血小板低者不依赖血小板输注。

2结果

2. 1干扰素组37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3项指标均达标, 15例患者2项达标(60 g/L≤血红蛋白

2. 2强的松组21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3项均达标, 3例患者血红蛋白未达标, 1例患者白细胞计数未达标, 总有效率43%。JAK-2突变基因阳性者有3例, 均治疗有效。

3讨论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中发病率低但预后差的类型, 发生率约0.5/10万, 中位生存时间较短[3]。主要治疗方案有造血干细胞移植、雄激素、糖皮质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沙利度胺、干扰素、羟基脲及试验性药物等。但由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 中位诊断年龄为65岁[4], 因此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有限。

沙利度胺是一种血管抑制剂, 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的活性抑制血管新生[5]。Mesa等[6]研究显示沙利度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PMF, 总有效率为62%。干扰素α可抑制纤维形成生长因子如PDGF和TGF-β的产生和释放, 对PMF治疗有效。Silver等[7]研究317例低中危的PMF患者, 给予干扰素α-2b治疗, 总反应率达80%。作者将初诊的PMF患者依据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高低分为两组, 计数高者应用干扰素α-2b联合沙利度胺治疗, 计数低者应用强的松联合沙利度胺治疗, 获得了相对理想的数据, 观察到了可喜的治疗反应。

Mesa等[6]和Weinkove等[8]应用沙利度胺(50 mg/d)联合强的松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作者的研究显示应用沙利度胺(100~200 mg/d)联合强的松治疗, 有效率为43%, 略低于国外研究结果, 考虑作者选择入组的病例多为中、高危患者, 治疗效果相应下降;其次, 若将雄激素或EPO加入该治疗方案, 可能使贫血的改善率提高, 从而提高该方案的总体疗效。从作者所在地区的患者发病年龄、经济承受能力及治疗顺应性出发, 该治疗方案仍可作为PMF的一线治疗方案, 尤其是针对诊断时已有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的患者, 同时可选择加用雄激素或EPO治疗, 可能使更多患者受益。

List等[9]用干扰素α-2b治疗PMF患者, 结果显示:患者血中原始细胞减少, 骨髓检查纤维化消退, 网硬蛋白减少。刘利等[10]应用沙利度胺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PMF9例患者, 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作者的研究显示在37例应用沙利度胺和干扰素α-2b患者中, 其总有效率达62%, 因此认为沙利度胺和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PMF有效。但Stein等[11]认为干扰素α对高增殖的PMF是一个有效的药物, 但对严重贫血或血小板减少患者疗效有限。在作者的研究中, 沙利度胺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主要用于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的患者, 这与上述研究也是一致的, 且该类患者以中低危为主, 故治疗效果要高于强的松组。因此不能认为哪一种治疗方案更好, 应根据不同的病情特点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作者的研究中发现, JAK-2突变基因阳性在干扰素组发生率为62%, 在强的松组发生率为14%, 治疗总体有效率为69%。这些数据显示JAK-2突变基因在处于增值阶段的PMF中较为常见, 且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率均较高, 考虑位于该阶段患者多为低、中危患者, 治疗效果较好, 这为作者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了依据。

作者的研究结果显示, 沙利度胺与强的松联合或者沙利度胺与干扰素联合治疗PMF均为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年轻患者也应根据病情特点选择更为强效甚至是治愈的方法, 且随着科技的发展, 新药的问世, 期待有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进入临床。

参考文献

[1] Tfferi A. Myelofibrosis with myeloid metaplasia. N Engl J Med, 2000, 342(17):1255-1265.

[2] 陆林,肖志坚,韩忠朝.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预后因素及治疗研究现况.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25(11):703-704.

[3] Kutti J, Ridell B. Edidemiology of the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essedtial thrombocythaemia, polycethaemia vera and idiopathic myelofibrosis. Pathol Biol(Paris),2001,49(2):164-166.

[4] Cervantes F, Pereira A, Esteve J,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short-lived’ and ‘long-lived’ patients at presentation of idiopathic myelofibrosis.Br J Haemotol, 1997,97(3):635-640.

[5] Vacca A, Ribatti D, Presta M, et al. Bone marrow neovascularization plasm cell angiogenic potential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secretion parallel progression of human multiple myeloma. Blood, 1999,93(9):3064-3073.

[6] Mesa RA, Steensma DP, Pardamani A,et al. A phase 2 trial of combination low-dose thalidomide and prednis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yelofibrosis with myeloid metaplasia. Blood,2003,101(7):2534-2541.

[7] Silver RT,Vandris K,Goldman JJ.Recombinant inteferon-α may retard progression of early primary myelofibrosis: a preliminary report. Blood, 2011,117(24):6669-6672.

[8] Weinkove R, Reilly JT, McMullin MF, et al. Low-dose thalidomide in myelofibrosis. Haematologica, 2008,93(7):1100-1101.

[9] List AF, Kummet TD, Kerr DM. Acute myelofibrosis response to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alpha-2a. J Leuk Res, 1990,14(4): 321.

[10] 刘利,陈任安,蒋姗姗,等.沙利度胺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疗效观察.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9,15(2): 93-94.

[11] Stein BL, Moliterno AR. Primary myelofibrosis and the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the role of individual variation. AMA, 2010303(24): 2513-2518.

骨髓纤维化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吡菲尼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鼠;肺间质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213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由于肺泡上皮的损伤及纤维细胞增殖, 最终形成成纤维细胞灶, 是一种严重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影响。IPF发病机理不明, 临床症状不明显, 无特效药物治疗, 不能治愈与逆转[1]。传统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作用有限,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新型低毒抗肺纤维化药物已经迫在眉睫。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 以MSCs移植治疗肺纤维化中有积极的效果, 同时吡啶酮类化合物也能够预防和逆转细胞外基质的产生, 防治纤维化效果良好。本实验就PFD联合MSCs移植对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进行干预, 为防治肺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动物 选取36只健康清洁级体重200 g雄性SD大鼠, 室温 27℃, 湿度70%, 垫料干燥, 由北京维通利华动物公司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京)2007-0001]。随机分为6组, A组为阴性对照组、B组阳性对照组、C组单纯激素治疗组、D组单纯MSCs移植组、E组单纯PFD治疗组、F组PFD联合MSCs移植组, 各6只。

1. 1. 2 试剂与仪器 低糖DMEM培养基购自Gibco, 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南昌长城生物工程公司, 转化生长因子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 2 方法

1. 2. 1 大鼠MSCs的分离、培养及标记 SD大鼠断颈处死, 无菌分离股骨和胫骨, 暴露骨髓腔, 低糖DMEM培养基冲洗, 收集混浊液即骨髓细胞, 低温离心后弃去上清液, 制成细胞悬液, 计数后接种于培养瓶, 消化传代, 收集第四代细胞用于实验。

1. 2. 2 体内细胞移植 A组, 第1天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2 ml/kg 0.3 ml;B组, 第1天气管内注射0.3 ml BLM 5 mg/kg;C组, 第1天同B组, 第2天, 给予地塞米松 0.5 mg/kg, 连续3 d;D组, 第1天注射BLM 5 mg/kg, MSCs (5×105/200 μl PBS)移植;E组, 第1天注射BLM 5 mg/kg, 0.3 ml, 第2天, 给予吡菲尼酮 0.5 mg/kg, 共7 d;F组:第1天注射BLM 5 mg/kg, MSCs移植, 第2天, 给予吡菲尼酮 0.5 mg/kg, 共7 d。

1. 2. 3 肺纤维化模型制备 使用BLM诱导建立模型, 腹腔麻醉后, 取出肺组织, 称肺湿重, 加入固定液使肺复张, 脱水、透明、固定、包埋, 4 μm厚连续切片, 分为组织诊断学和免疫组化染色使用。

1. 2. 4 肺组织形态学检测 HE染色, 封片, 显微镜下观察肺纤维化修复效果。

1. 2. 5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TGF-βl呈颗粒状分布于胞浆中, 以棕色为阳性表达, 颜色越深表达越强。每只大鼠采用3张切片, 15个视野, 测定阳性细胞数。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 3. 1 观察指标 观察大鼠的体重、肺湿重, 计算肺系数(肺湿重 mg/体重g)。

1. 3. 2 评价标准 肺纤维化程度采用Szapiel评分法:无肺泡炎计0分;轻度肺间质纤维化, 面积30% 计2分;重度纤维化, 面积>50% 计3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等级计数资料, 1级计1分。P

2 结果

2. 1 病理学表现 A组肺泡结构清晰, 气道上皮光滑, 气道周围无炎性细胞浸润, B、C、D、E、F组肺间质浸润, 肺泡间隔增宽。B组第7天病变程度明显加重, 大量炎症细胞渗出, 肺泡壁结构破坏严重, 第14天炎症细胞渗出减轻, 纤维化程度较轻, 第21天成纤维细胞大量聚集, 肺纤维化广泛出现。C、D、E、F组较B组炎症相对减轻, 第7天出现肺泡壁结构破坏, 炎症细胞渗出, 部分肺泡不张, 第14天多数肺泡复张, 第21天成纤维细胞聚集, 出现轻度肺纤维化。F组较C、D、E组的病理改变更轻, 肺泡基本复张, 肺纤维化不明显。

2. 2 肺系数变化 B、C、D、E、F组体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 B组肺系数第7天后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肺纤维化程度 B、C、D、E、F组第7天开始高于A组(P

2. 4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TGF-βl表达在B、C、D、E、F组显著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最常见的是IPF, 预后差, 死亡率高, 至今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2]。通过建立肺纤维化动物模型, 通过观察肺纤维化发生、发展和转归等规律, 有效诊断肺间质性疾病。SD大鼠种系纯, 体形小、适应性强, 成本低, 易于操作, 是理想的造模选择[3]。IPF主要机制由于肺泡I型细胞广泛损伤, 炎症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相互作用, 造成成纤维细胞大量聚集, 肺泡Ⅱ型细胞不能及时分化, 修复正常肺组织结构, 最终形成肺纤维化。TGF-βl作用于胶原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促进胶原蛋白的形成沉积, 增加抗蛋白酶活性, 致ECM在肺内积聚, 肺泡壁增厚, 最终引起肺纤维化和呼吸功能障碍。

成体干细胞在组织受到损伤后, 被激活并分化为所需的细胞, 实现组织修复和再生功能。来自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 可感知损伤信号, 发挥修复和再生的能力;免疫调节功能强大, 能够避免排斥反应;可生成多种细胞因子, 促进血管再生及损伤修复, 分化为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4], 抗心肌纤维化, 降低肝纤维化等。MSCs能够减轻胶原沉积, 防治靶器官纤维化, 修复器官损伤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PFD是一种新型抗纤维化药物, 抑制脂质过氧化, 不良反应较低, 毒性小, 减少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的生成, 促进炎症反应降低, 抑制纤维化靶基因转录, 为治疗纤维化疾病意义深远 [5]。

本研究注入生理盐水后, 大鼠气道上皮光滑, 无炎性细胞浸润, 表明建模成功[6]。B组病变程度加重, 出现广泛的肺纤维化;C、D、E、F组炎症及肺纤维化结果较B组减轻, 出现轻度纤维化;F组较C、D、E组的病理改变更轻, 肺纤维化不明显。说明吡菲尼酮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减缓肺纤维化的病理进程, 推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向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分化, 恢复和重建肺泡上皮细胞, 不断替代已破坏的细胞, 抑制炎症细胞的增殖、活化和分泌功能, 具有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 抑制肺纤维化。

免疫组化检测TGF-βl的表达, B、C、D、E、F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在肺纤维化评分中, B、C、D、E、F组高于A组(P

综上所述, 通过使用PFD联合MSCs移植治疗特发性纤维化的试验, 证实了PFD联合MSCs移植能够抑制胶原沉积, 逆转肺部分纤维化病理状态, 抑制发生拮抗纤维化, 缓解炎症反应, 促进肺组织修复重建。为饱受恶性肺病困扰的患者带来福音, 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有效预防及治疗肺纤维化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夏诚诚, 宋宇哲, 唐凤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应用前景.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7(34):4103-4105.

[2] 黄慧, 李红杰, 徐作军.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药物治疗.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1, 9(6):40-43.

[3] 宋小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道及肺实质损伤的修复作用. 第二军医大学, 2009.

[4] 都凌杰, 李冉, 赵曼曼, 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硅沉着病纤维化形成的影响.解剖学报, 2013, 44(1):62-65.

[5] 李萍, 杨秋辉, 王俊岭, 等.吡菲尼酮对牛血清蛋白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损害的保护作用.观察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5, 18(1):63-66.

[6] 曾省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肺纤维化及相关机制的实验. 南昌大学医学院, 2008.

[7] 朱会兴, 高俊玲, 赵曼曼, 等.不同时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矽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5(31): 193-196.

骨髓纤维化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低剂量反应停;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白细胞;血小板

[中图分类号] R5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b)-0107-02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一种造血干细胞(HSC)异常所致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具有起病缓慢等特点[1],部分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严重者易出现贫血、脾大等临床表现[2],存在一定隐匿性,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对患者健康安全不利。该疾病至今尚无理想治疗方案,对此,本研究选取该院于2010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5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标准剂量反应停(B组)、低剂量反应停(A组)和常规给药(C组)三种方案维持治疗,以探讨低剂量沙利度胺片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白细胞、血小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通过血象、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脾穿刺涂片、肝穿刺与活检、X线、64排螺旋CT等检查项目,被确诊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3]。采用简单抽样法将其随机分成低剂量组(A组,n=21)、标准剂量组(B组,n=20)和常规治疗组(C组,n=10)3组,A组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58~71岁,平均(66.4±2.4)岁;B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59~70岁,平均(65.3±3.0)岁;C组中男5例,女5例;年龄59~71岁,平均(66.5±2.9)岁。3组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6,t=0.894,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PMF诊断标准者;②存在贫血、脾大症状者;③服药依从性较强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相关药物禁忌证者;②55~75岁范围外者;③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或恶性肿瘤者;④孕期或哺乳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

3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给药方案:①α-2 b干扰素:(规格:300万U,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60023),300万U/次,肌内注射,每周3次;②泼尼松:(规格:5 mg/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022036),0.5 mg/kg/d,po,qd。A、B两组联合沙利度胺片(反应停)完成治疗:沙利度胺片(规格:25 mg×20片/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6129),A组给予50 mg/d剂量维持治疗,B组则给予初始50 mg/d,一周后100 mg/d剂量维持治疗,po,bid;所有药物均持续给药6个月后观察疗效。

1.5 评估标准

1.5.1 疗效判断标准[4]好转 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脾脏缩小超过50%以上,血细胞水平恢复标准范围;进步:临床症状改善显著,脾脏缩小不足50%,血细胞指标中至少一项以上达到标准;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好转+进步。

1.5.2 观察指标 观察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其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水平差异。

1.6 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值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情况分析

治疗后,A组与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1.9%和6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05);但两组同C组的4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4,3.847,P

2.2 治疗前后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对比分析

治疗后,3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增加,脾脏直径则明显减少(P0.05),与C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对比情况分析

3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A组口鼻粘膜干燥1例,便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B组嗜睡2例,晕眩1例,面部浮肿2例,便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B组明显高于A组(χ2=3.88,P

3 讨论

该研究发现给予低剂量沙利度胺片的A组患者与给予高剂量沙利度胺片的B组患者临床治疗好转者各5例,总有效率均达到60.0%及以上,就疗效对比而言无明显差异,且均优于常规给药C组,说明给药剂量的多少同沙利度胺片对原发性骨髓纤维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劣间无显著相关性,但该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贫血及脾大等临床表现,利于PMF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减轻其痛苦。这一结论也得到王增胜等[5]研究者的支持。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服用沙利度胺片的A、B两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由治疗前的(3.4±0.6)×109/L、(51.3±18.4)×109/L和(3.3±0.5)×109/L、(50.5±19.3)×109/L恢复至正常计数标准值,贫血症状改善效果显著,而采用常规给药方案的C组患者虽上述两项指标也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但仍与正常范围存在差距,治疗效果不及A、B两组显著。另外,C组脾脏直径平均缩小至(5.2±2.1)cm,仍高出A、B组约1.1 cm,这一结论说明沙利度胺片对缩小脾脏、缓解贫血及脾大等PMF症状具有积极意义。这一结论也得到李凌君等[6]研究者的支持,与其报告内容基本一致。崔鹤仙[7]研究者在其报告中指出不同剂量反应停治疗效果间仍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认为可能与受试患者自身体质或给药剂量差别有关,若需进一步验证还要扩大受试样本容积。

除上述结论外,本研究还就沙利度胺的药毒作用进行分析,发现高剂量B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A组与未服用的C组患者,表明沙利度胺片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反应同患者服药剂量大小间存在关联性,药量越大毒副作用越明显。此外,还有研究表明,该药物具有较大的致畸及致血栓作用[8-9],孕期或哺乳期妇女应绝对禁止服药,以确保胎儿生命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给予低剂量反应停片联合常规药物方案,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贫血症状,缩小脾脏体积,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龚旭波,张晓红,卢兴国,等.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早期患者骨髓形态学特征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1):25-30.

[2] 付荣凤,杨仁池.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治疗进展[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11):796-799.

[3] 刘景旺,李健,赵振兴,等.64排螺旋CT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10):1637-1639.

[4] 孙维绎,王椿.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预后评估及治疗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0):2154-2156.

[5] 王增胜,富玲,王晓敏,等.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3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28):46-47.

[6] 李凌君,王雪野,肖中平,等.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老年特发性骨髓纤维化37例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4704-4705.

[7] 崔鹤仙,赵洪波,李焱,等.沙利度胺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67.

[8] 赵羲和,刘磊,李午生,等.小剂量口服沙利度胺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凝血系统功能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4(8):1837-1840.

[9] 尹青松,魏旭东,宋永平,等.复方丹参预防沙利度胺引起静脉血栓症的临床观察[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2):134-135.

骨髓纤维化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参一胶囊;泼尼松;骨髓纤维化

PMF此前又称为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chroniidiopathic myelofibrosis, CIMF), 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阶段的克隆性MPN, 其特征是外周血涂片可见幼稚粒、红细胞, 髓外造血引起的脏器肿大以及骨髓纤维化。人参皂苷Rg3是参一胶囊的主要成分, 是日本天然药物化学家北川勋于1980年从人参中鉴定并提纯的药用成分。自从发现Rg3具有抗肿瘤作用以来, 世界各国的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 也逐步揭示了Rg3的抗癌作用机理:参一胶囊是肿瘤新生血管抑制剂, 可以抑制VEGF表达, 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 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显示, 参一胶囊对胃癌、大肠癌、妇科肿瘤以及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应用参一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10例PMF患者, 取得明显疗效, 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4月治疗的CIMF患者10例, 根据贫血、脾大表现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 都符合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标准(WHO2008)。男6例、女4例, 平均年龄为50岁(25~76岁), 治疗前病程1月~13年, 中位病程1年, 有2例进行短期传统治疗(十一酸睾酮、羟基脲、骨化醇、沙利度胺、干扰素等治疗等)疗效欠佳。10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贫血:血红蛋白(Hb)为(35~110)g/L;血小板(PLT)(10~484×109)/L, 其中5例减少在(10~85)×109/L、3例正常在(100~172)×109/L,2例增高分别为(350×109/L、484×109/L);白细胞(WBC)(2.6~14.8)×109/L, 其中4例减少在(2.6~3.8)×109/L, 4例正常(4.2~ 7.8)×109/L, 2例增高(13.5~14.8)×109/L; 5例外周血涂片发现幼稚粒细胞(0.02~0.12)的, 4例发现有核红细胞(0.01~0.15);泪滴状红细胞10例;肝脏增大2例(肋下4.0~6.0 cm); 10例均有明显脾脏增大(肋下5.5~20.0 cm)。

1. 2 治疗方法 均为初治患者, 参一胶囊(吉林亚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片/次, 2次/d, 泼尼松(prednisone, P)石家庄华署制药厂, 30 mg/次, 1次/d, 观察至少3个月, 可根据病情变化逐渐减量至维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若不能耐受则停药, 改用其他方案。3个月为1个疗程, 并评价疗效。

1. 3 检测指标 主要指标的检测:2次/周进行血常规检查, 包括Hb测定、WBC计数及分类、PLT计数, 每周1次行外周血涂片以了解细胞形态, 每2~4周1次肝、肾功能及肝脾彩超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决定骨髓细胞学及骨髓病理活检复查的时间。

1. 4 疗效判断 根据骨髓纤维化伴有髓样化生治疗反应的国际工作组(IWG)共识标准进行评价分为(2006年标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临床改善(CI)、疾病进展(PD)、疾病稳定(SD)、复发。

2 结果

2. 1 治疗反应 10例患者其中1例中途退出, 共9例患者完成1个疗程, 其中4例达到临床改善标准(CI)、3例稳定(SD)、2例部分缓解。具体如下(见表1):10例贫血患者4例治疗后Hb达90.0 g/L以上, Hb分别较治疗前上升45 g/L、35 g/L、29 g/L、25 g/L, 5例无效, 其中包括1例Hb增长15 g/L但仍需反复输注红细胞, 贫血治疗有效率为40%。治疗前PLT分别为60×109/L、84×109/L的2例患者治疗后已达正常水平, 而治疗前PLT

2. 2 耐受性及不良反应 10例患者中有1例治疗1周后失访, 其中6例分别出现下述不良反应, 见表2, 余无特殊不适。

3 讨论

PMF是一组异质性疾病, 患者预后差别极大,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SCT)在CIM患者应用的日益增多, 以及来那度胺等免疫抑制剂和JAK2V617F靶向治疗药物临床试验的完成, 临床预后有所改善, 但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加上经济原因, 无法耐受移植及高昂的药费, 而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沙利度胺等, 疗效一般, 且多伴明显不良反应。研究表明PMF骨髓基质有一复杂的结构, 其特征在于胶原总量的增加包括基质和胶原蛋白, 同时包括过度沉积的纤维粘连蛋白、肌腱蛋白、显著的新生血管和相关连的内皮细胞增殖, 从而导致骨髓血流量增快, 疾病活动期尤为明显, 这些复杂的结构特征及基质蛋白增多主要由于一些生长因子形成增多所致特别是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bFGF)明显增高[1, 2], 同时合并骨髓微血管密度增加[3], 上述均与骨髓纤维组织增生有关。沙利度胺一直用来治疗一些血管新生明显和炎症性疾病, PMF有明显的血管新生, 而且国内外研究表明沙利度胺可改善贫血、血小板减少、脾肿大[4], 国外使用剂量较大, 随着剂量的增加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 老年人无法耐受。故寻求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的药物是目前研究热点, 参一胶囊是从人参中提取的一种单体成分, 高勇等人早在2001年究通过体外鸡胚绒毛尿囊膜(CAM) 实验和荷瘤小鼠体内实验, 证实对肿瘤生长及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5], 后用免疫组化证实Rg3可明显抑制肿瘤组织bFGF、TGFβ的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6]。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之功, 是古往今来治疗虚证之要药, 能补阳中之阴、阴中之阳, 补益脾胃, 益气补血, 减少放化疗毒副作用。人参皂甙Rg3能增强NK细胞吞噬活性,增加整体大鼠血清溶血素含量和抗体生成细胞数从而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并部分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7], 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CIMF患者大都合并白细胞减少, 免疫功能低下, 使用该药可能减少感染发生率, 治疗10例CIMF, 其中4例达到临床改善标准(CI)、3例稳定(SD)、2例部分缓解。脾脏均有不同程度回缩并变软, 且有4例脾回缩1/2以上, 目前我们观察的病例数较少, 还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总之, 参一胶囊联合激素方案安全, 口服方便, 无不良反应, 或有轻度不良反应, 不必停药, 不影响治疗减轻症状, 改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Chaiter Y, Brenner B, Aghai E, et al. High incidence of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in Ashkenazi Jews in northern Israel. Leuk Lymphoma, 1992, 7(3):251-255.

[2] Charbord P. Increased vascularity of bone marrow in myelofibrosis.Br J Haematol, 1986(62):595-596.

[3] Mcsa RA,Hanson CA, Rajkumar SV, et al. Evaluayion and clinical correlations of bone nanrrow angiogenesis in myeofibrosis with myeloid metaolasia. Blood, 2000(96):3374-3380.

[4] Mesa RA, Steensma DP, Pardanani A, et al. A phase 2 trial of combination low-dose thalidomide and prednis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myelofibrosis with myeloid metaplasia. Blood 2003(101): 2534- 2541

[5] 高勇, 王杰军, 许青.人参皂苷Rg3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1,22(1):40-43.

[6] 高勇, 王杰军, 许青, 等. 人参皂苷Rg3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研究. 肿瘤防治研究, 2001, 28(3):179-181.

骨髓纤维化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并发症;白血病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c)-0155-02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常继发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特别是有长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等高危因素的患者,颅内同时发生多处梗死并不常见,可见于心脏或者大血管的斑块脱落、多发性颅内动脉炎、MOYAMOYA病、产后高凝状态、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心房黏液瘤等,而骨髓纤维化导致的颅内多发性梗死并不常见,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男性,57岁,因双眼视物不清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2 d于2011年10月13日入院。该患入院前2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欠清晰,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轻度头昏,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饮水呛咳,无抽搐。发病后饮食睡眠差,大小便正常。既往:患骨髓纤维化7年,已脾切除,平时间断服用阿司匹林、羟基脲、中药等,间断输血纠正贫血。否认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血压130/75 mm Hg,神清,消瘦,语言无力,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视力在1 m处仅见指动,双眼球向左侧运动不能,伸舌居中,左侧肢体肌力4级,针刺觉减退,右侧肢体肌力5级,针刺觉正常,左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右侧巴彬斯基征阴性,左手指鼻不稳准,右手指鼻轻度不稳准,项强阴性。内科情况:双肺听诊呼吸音清,心脏浊音界正常,心率80/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左上腹可见手术瘢痕,肝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第3天患者出现呕吐,双侧眼球固定,出现项强。辅助检查:头核磁平扫,小脑蚓部、双侧小脑、双侧枕叶、右侧额部、双侧顶叶异常信号。头核磁强化提示:小脑蚓部、双侧小脑、双侧枕叶、右侧额部、双侧顶叶异常信号,考虑为亚急性梗死,未见强化。入院时血红蛋白:116 g/L,血小板:135×109/L,白细胞:68.33×109/L,血钠:121.5 mmol/L,类风湿因子:107.39 IU/mL,C反应蛋白:43.23 mg/L,同型半胱氨酸正常,梅毒(-),HIV(-),腰椎穿刺脑压:340 mm H2O,蛋白:2.416 g/L,细胞数:0.012×109/L,10月17日血白细胞64.84×109/L,10月24日血白细胞119.28×109/L。诊断分析:患者颅内多发性病灶,腰椎穿刺脑压明显增高,蛋白明显增高,不能除外如下疾病:颅内多发性转移瘤、脱髓鞘脑病,脑栓塞、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已经核磁强化扫描病灶未见强化,全腹彩超及床头胸片未见占位,不考虑颅内转移瘤;脑脊液蛋白高及颅内多发病变不排除脱髓鞘脑病,但脱髓鞘疾病多发生在青年人,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疫苗接种史,病变多累及白质,因本患者为老年人,病灶皮质居多,不考虑。患者病灶位于双侧枕叶、双侧小脑及小脑蚓部,单一静脉窦血栓形成不考虑,患者心血管系统已经全面筛查未闻及大血管及心脏杂音,颈部血管及心脏彩超除外心脏栓子、左心房黏液瘤及大动脉斑块脱落的可能,患者血常规化验白细胞进行性增高,分析为并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脑水蛋白升高可能由于双侧小脑梗死,小脑蚓部梗死,第四脑室受压所致,同时不能除外白血病细胞脑膜浸润、脑脊液通路不全梗阻所致,C反应蛋白升高及类风湿因子阳性经检索资料骨髓纤维化也可以出现,患者血沉不快,多发性动脉炎通常血沉增快,故不考虑,最终临床诊断为多发性脑梗死、骨髓纤维化脾切除术后、并发急性白血病、低钠血症。患者入院后给予疏血通活血改善循环,奥扎格雷纳抗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甘露醇降颅压,尤瑞克林改善缺血区供血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脂肪乳及氨基酸加强支持对症治疗,血液科会诊给予羟基脲及罗盖全口服,病情明显好转,视力明显恢复:1 m处能辨清手指数,室内搀扶下能行走,患者于入院第15日突然头痛呕吐,次日突发一侧瞳孔散大,出现脑疝,经抢救后脑疝减轻,家属未同意头CT检查,离院转回当地治疗。从治疗过程看,患者先期病情好转,符合血管病转归,后期突发脑疝,分析为发生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疝的可能性较大。

2 讨论

患者7年前,因为巨脾,诊断为骨髓纤维化,同时给予脾切除,术后间断监测血常规,给予羟基脲、阿司匹林控制病情,并给予中药、输血等治疗,患者1个月前停用各种药物,此后多次血常规化验血小板达到600×109/L以上,血小板异常增多,容易导致血栓性疾病[1]。入院时血常规白细胞68.33×109/L以上,期间多次监测白细胞进行性升高,最后一次白细胞达到119.28×109/L,分析为患者骨髓纤维化晚期并发急性白血病,统计表明骨髓纤维化的患者晚期20%的患者并发急性白血病[1],白血病细胞在50×109/L以上时易于导致小血管出血性梗死的改变[2]。头MRA检查除外大血管病变,间接证实病变位于小血管。患者住院期间腰椎穿刺提示脑压及蛋白明显增高,虽然脑脊液糖的含量无明显降低(糖含量与血糖浓度相关),但也不能除外晚期白血病细胞脑膜浸润,文献报道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以蛛网膜及硬脑膜的浸润最多,分别为82%及78.6%,其次为脑实质62%,脉络丛42%,及脑神经22%,白血病细胞在蛛网膜增生,影响了脑脊液循环,引起颅内压增高及脑积水,可出现头痛、恶心、视力模糊,视水肿和眼外肌麻痹[2-3]。患者高颅压高度提示白血病细胞脑膜浸润。患者经治疗病情一度明显好转,视力部分恢复并能行走,此病情改变符合血管病病变,后期突发脑疝,高度提示患者发生急性脑积水、脑疝。患者多发性脑梗死的形成与脾切除后血小板增多及并发白血病后白血病细胞浸润颅内小血管及血管周围脑实质有关[4],从治疗结果上看,预后不佳,与没有有效化疗及基础疾病有关,患者多死于脑疝。

总之,骨髓纤维化晚期并发急性白血病,可以发生颅内小血管及周围组织浸润,发生出血性梗死,可以同时有脑膜、脑实质的病变,若存在脾切除、血小板增多,可促进多发性脑梗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谢毅,等.内科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5.

[2] 周晋,孟然,王德生. 血液病的神经损害及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76.

[3] 曾惠,周合冰. 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8):2847-2849.

[4] 吴辉. 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急性白血病1例报告[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7):F0004.

上一篇:肝纤维化范文 下一篇:纤维板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