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涂片常规检验质量控制

时间:2022-07-07 06:32:54

骨髓涂片常规检验质量控制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0-1533-02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骨髓涂片常规检验质量是骨髓细胞学检验的基本方法,是血液病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判断预后的主要检测手段。在骨髓涂片常规检查过程中,骨髓取材、涂片、染色的质量可直接影响细胞观察和分析。骨髓取材不良,再好的检验技术也难以得到正确的诊断;骨髓涂片欠佳,则影响骨髓细胞形态的观察;骨髓涂片染色失真,则造成骨髓细胞的误判和误诊。作好骨髓涂片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是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关键,因此,我们建立了骨髓取材、涂片、染色质量控制标准,供参考。

1 骨髓取材

1.1 质量标准:(1)骨髓抽吸的瞬间,患者有特异的疼痛或酸胀感。(2)抽取的骨髓中含有骨髓小粒或脂肪组织。(3)抽取的骨髓液无外周血液稀释。

1.2 注意事项:(1)骨髓穿刺的禁忌证:血友病和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禁忌穿刺。(2)骨髓穿刺中的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低血压、心律不齐、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精神紧张、哮喘发作、出血等。(3)骨髓干抽:骨髓穿刺后抽不出骨髓。其原因:①技术方面的因素有穿刺深度不够、穿刺部位选择不当、针头内有组织堵塞;②器材方面的因素有针座与针管接触不好,空针内负压降低或无负压;③病理方面的因素有骨髓纤维化、毛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4)骨髓液稀释:骨髓液抽取过多,造成血液混入使骨髓稀释。

2 骨髓液涂片

2.1 质量标准:(1)骨髓膜厚薄均匀,有清楚的头、体、尾三部分。玻片上下留有一定距离,边缘整齐。(2)骨髓膜上无来回的横纹线条。(3)骨髓膜末端光滑,无参差不齐或线条样的现象。(4)骨髓膜长度、厚度适中。(5)骨髓膜上无花斑现象。(6)红细胞分开排列,既无相互重叠,又不过于分散。

2.2 注意事项:(1)载玻片需先用95%酒精浸泡后,去掉载玻片上的油脂和污垢,再用纱布擦干净备用,以免出现花斑现象。(2)拿取玻片时应手捏两端,不可触及玻面,以保持玻面清洁。(3)做推片的玻片,边缘必须光滑,以免造成骨髓膜出现毛刺状。(4)推片时动作要迅速及时,避免骨髓液凝固或变干。(5)涂片厚薄要灵活掌握,根据可疑疾病的不同选择厚薄,如白血病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细胞数量增多,涂片要薄些,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极度减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涂片要厚些。(6)推片时骨髓液量愈大、角度愈大、推片速度愈快,则骨髓膜愈厚,反之,骨髓膜愈薄。(7)涂片干燥后,最好立即固定染色,久放后染色效果不佳。

3 骨髓涂片染色

3.1 质量标准:(1)整个骨髓涂片着色均匀。(2)细胞着色鲜艳、匀称、结构清晰,便于辨认。(3)视野清晰、显色清楚、无沉渣颗粒。(4)酸碱适中,细胞无偏红偏蓝现象。(5)细胞核内部结构清晰,点状、网状等细微结构易分辨。(6)细胞浆颜色及透明度能反应各类各期细胞的相应特性,颗粒清楚。(7)细胞浆与细胞核着色的对比度较好。

3.2 注意事项:(1)常规染色固定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因为染液中的甲醇有溶剂和固定两种作用,固定时间过长,甲醇易挥发,涂片即有不易除去的沉渣;固定时间过短,固定不牢,加缓冲液后细胞溶解,骨髓膜被冲掉。(2)染液与缓冲液比例适当,一般为1∶2.7,细胞较多,骨髓膜较厚的涂片染料应多些;细胞较少,骨髓膜较薄的涂片缓冲液应多些。缓冲液稀释度愈大,染色时间愈长,细胞着色较好。(3)染色时间应由骨髓膜的厚薄、有核细胞的多少而定。贫血患者的骨髓涂片易着色,染色时间应短些,骨髓增生活跃的白血病患者细胞着色慢,染色时间应长些。(4)涂片可用自来水冲洗,平持玻片,滴加自来水,并轻轻晃动,待沉渣浮起后缓慢冲洗,切勿先倾去染液再用水冲洗,以免造成染料沉渣沉积在骨髓膜上。(5)染色偏酸时,红细胞和嗜酸性颗粒偏红,白细胞核呈极浅蓝色或不着色。(6)染色偏碱时,所有红、白细胞偏灰蓝色,颗粒深暗,嗜酸性颗粒可染成暗褐色甚至紫色或纯蓝色。

在骨髓细胞学检测过程中,保证检验质量是一个从临床到实验室的全面质量控制过程,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技术规程必须遵照要求严格操作,任何疏忽均可影响临床诊断,造成患者的痛苦或终身遗憾。因此,做好骨髓检验质量控制是骨髓细胞学诊断的保障。

收稿日期:2007-01-29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240例婴幼儿血清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分析 下一篇:农村高血压患者102例疾病认知情况调查及健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