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二次衬砌渗漏水处理技术

时间:2022-10-06 10:52:55

隧道二次衬砌渗漏水处理技术

摘 要:采取引排和堵漏处理方案,解决隧道二次衬砌的渗漏水问题。

关键词:二次衬砌渗漏引排堵漏

中图分类号:TV6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1.1 隧道概况

新建德保至靖西铁路马鞍山隧道起讫里程DK32+470~DK35+425,全长2955m。位于岩溶中低山峰丛洼地区,共穿越六座山峰及其间的洼地。

1.2 地质结构

马鞍山隧道正穿一西北东南走向的向斜,从小里程到大里程通过的地层依次为二叠系下统、二叠系上统、三叠系下统、二叠系上统、二叠系下统和石灰系上统。进口处岩层为二叠系下统石灰岩,出口处岩层为石炭系上统白云质灰岩。二叠系岩层产状较陡(35~40°),石炭系岩层次之(约25°),而三叠系岩层很平缓。

1.3 水文地质特征、

1.3.1 地下水类型

隧道地下水的形成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降水等多种因素影响,隧道内地下水为岩溶水。隧道范围内石灰岩受向斜和断层等构造影响,节理裂隙较发育,石灰岩中溶洞,岩溶管道,溶蚀破碎带等岩溶现象发育,大气降水沿以上通道下渗,在基岩内特别是向斜轴部破碎带及断层带、溶蚀带等中汇集而形成岩溶水。

岩溶水主要分布在石灰岩中,赋存于溶洞,破碎带等岩溶带内,地下水位埋深普遍较大。勘探期为枯水季节,由小里程到大里程钻孔底高程由801m到763.8m,均未见地下水,结合调查情况,该处地下水雨季与旱季升降幅度在10~30m。

1.3.2 隧道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以垂直排泄为主,降水后通道内瞬时流量大,径流排泄速度快。

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受地形地貌、岩溶发育程度控制,强富水段位于封闭的岩溶洼池地内,特别是DK33+040~DK33+120段中地表有断层通过,与线路相交于DK33+165~+200之间,断层破碎带影响宽度约40m,岩体破碎,暴雨后涌水或突水突泥的可能性较大;DK33+210~DK34+190段内,岩溶发育低洼处暴雨后涌水或突水突泥的可能性也较大。

2 隧道渗漏水情况

隧道衬砌完成后,进入雨季时,发现以下渗漏水情况:①在DK32+690~+740段施工缝处有水珠冒出,严重的地方有小股水喷出,混凝土表面局部有渗水潮湿现象。在DK32+710和DK32+713左侧边墙轨面标高上方2m处各打一直径为4cm的探水孔,有水柱喷出,最大喷射距离约3m;在DK32+713处右侧边墙轨面标高上方1m处打一直径为4cm的探水孔,也有水柱喷出,最大喷射距离约1m;②在DK33+230处大避车洞底板与边墙相交处,发现一条宽度约1~2mm的裂缝,成股向外冒水;③在DK33+260~+270衬砌表面发现多处开裂渗水现象;④DK33+510~+710段衬砌表面有多处大面积渗水和混凝土表面潮湿现象。

3 隧道渗漏水原因

根据开挖揭示围岩情况,以上渗漏水地段位于向斜地质构造带内,且有宽约40m的断层破碎带存在,雨季时,大量雨水汇积于此,形成较大的水压。由于施工期间为旱季,隧道内地下水非常少,对防排水施工未足够重视,存在不规范施工现象。造成渗漏水问题的主要原因有:防水板破损,搭接长度不够,焊缝不密封;止水带安设位置不准确,未按设计图搭接;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措施不到位,局部地方混凝土捣固不密实;排水盲管被堵塞等,另外位于向斜地质构造带内的隧道衬砌也应该加强防排水设计措施。

4 处理方案选定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首先采用排水降压法,将衬砌后面的积水排空,降低水压力;排水降压后,对漏水较严重的地方采用凿槽引排法,将剩余积水引流至隧道排水沟,对仍有小范围渗水的地方采用注浆堵漏法。

5 排水降压法和凿槽引排法

为了方便说明,将排水降压法和凿槽引排法结合起来进行说明。

5.1 材料

选用与隧道衬砌所用的同标号普通水泥,细砂、堵漏灵,配合比为普通水泥:细砂:堵漏灵=1:1::0.2,适当加水搅拌成可塑性固体,作为堵漏填料。

堵漏灵一种快速堵水的水泥混合物,具有速凝、早强、抗渗、微膨胀、无毒无害等特点。

5.2 主要机具

小型移动式空压机:给凿岩机提供动力风。

气腿式凿岩机:用来打泄水孔。

便携式冲击钻:用来凿槽。

5.3 排水降压法和凿槽引排法

根据渗漏水情况,在隧道矮边墙上每隔2~5m打一垂直泄水孔,孔径为4cm,标高位于隧道排水沟底以上且在电缆槽底以下。泄水孔深度应穿透衬砌混凝土,将背后的水引入水沟排出。钻孔完成后,将位于电缆槽下方孔道全部堵死,防止排水沟中的水流至隧道衬砌底板浸泡道床。

5.4 凿槽引排法

凿槽引排法的施工过程为:①以漏水处为起点,垂直向下直到排水沟,凿一条宽为5cm,深为8cm的沟槽,用水将沟槽内的浮碴和其它杂物冲刷干净;②从沟槽起点开始,将一根外径为2cm,长度为0.8m左右的塑料软管贴在沟槽底;③从沟槽起点开始,用堵漏填料将软管掩埋约60cm长,并确保该段沟槽填压密实,抹平,等堵漏填料达到一定强度后慢慢地将软管抽出约30cm长,留约30cm长仍在堵漏填料中,拔管要小心,不要松动已密实的堵漏填料,也不要将已形成的空管道挤满堵塞;④将堵漏填料外的50cm塑料软管掩埋约30cm长,留20cm长露在外面便于拔管;⑤如此循环,一段一段作业,直到将空管道引至隧道底排水沟为止;⑥半小时后,在堵漏填料表面撒少量白水泥抹平,处理好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5.4 注意事项

5.4.1 泄水孔不能连通电缆槽,否则,可能会将水引入电缆槽。

5.4.2 软管壁应有一定的硬度,确保在填压堵漏填料时,不易变形;

5.4.3 应一边填压堵漏填料,一边拔管。为了便于操作,软管埋在堵漏填料中的最大长度约60cm,最小长度约30cm为宜,每次拔管长度约30cm;

5.4.4 由于堵漏填料凝固速度快,一次不要拌制过多。可根据沟槽需要填塞体积先拌制水泥砂浆成软塑状,在引水管道施工时,再切出适当体积加入堵漏灵拌匀成可塑性固体,快速填塞沟槽,可避免浪费材料。

6 注浆堵漏法

6.1 材料

(1)环氧树脂:环氧树脂为热塑性树脂,本身不会硬化,室温下可长期储存;但在加固化剂后变成热固性树脂,是一种不溶于水的产物。环氧树脂具有粘合力高,收缩性小、稳定性好、硬化后机械性能高等优点,在工程中应用较普遍,使用环氧树脂修补操作方便简单,成本低、效果好。

(2)固化剂:固化剂是环氧树脂最主要的辅助材料,直接与环氧树脂发生化学反应,使其硬化并产生强度。

(3)稀释剂:稀释剂主要用来降低环氧树脂的粘度,提高环氧树脂的流动性和渗透性,但是参量过多会增加收缩率,降低粘合力。

(4)清洗剂:清洗剂用来清洗沾有环氧树脂的器具。

6.2 主要机具

(1)便携式冲击钻:用来钻孔,埋设注浆头。

(2)便携式高压灌注机:用来注浆,灌注后要及时清理。

(3)搅拌盆:用来拌制环氧树脂浆液,可用搪瓷盆或铝盆。

6.3 注浆工艺

6.3.1 预埋注浆头

注浆头用于连接灌注机的枪头,将浆液导入裂缝。对于裂缝或施工缝引起的长条形渗水处,在每条裂缝的两端各预埋一个注浆头,裂缝中间的注浆头间隔一般按20~30cm布设预埋,竖缝、斜缝及较宽的缝,距离可适当调大。注浆头在混凝土表面从裂缝的一侧以45°角向里穿过裂缝,埋入混凝土中,留注浆头接口在外面。相邻注浆头穿过裂缝的方向宜交叉布设。对于墙面点状、面状渗水部位,根据面积大小,在渗水处的中央垂直混凝土表面埋设数个注浆头。

6.3.2 配制浆液

浆液配合比为环氧树脂:固化剂:稀释剂=1:0.06~0.08:0.25,在拌合浆液前先放入稀释剂,将环氧树脂稀释,待环氧树脂完全稀释后再加入固化剂,在加固化剂后要不断的搅拌,防止环氧树脂较快凝固,每次拌制的环氧树脂不宜过多,应根据注浆进度快慢而定。

6.3.3 注浆

将配制好的浆液倒入灌注机,把灌注机的枪头插入注浆头接口,打开灌注机电源即可压送浆液。待浆液将裂缝填满后,停止注浆,拔出枪头,再开始下一个注浆头注浆。

给所有注浆头完成注浆后,应用稀释剂洗净粘有环氧树脂的器具;注浆一天后可取出注浆头,将混凝土表面清洁干净。

6.4 注意事项

6.4.1 注浆头宜埋设在裂缝较宽处,这样环氧树脂容易压入缝隙内。

6.4.2 在稀释过程中一定要将环氧树脂完全稀释,否则在注浆过程中容易堵塞注浆管道。

6.4.3 对于长条形渗水处,注浆的顺序按照自下而上,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对于点面状渗水处,注浆的顺序一般按照自下而上,自中央向四周进行。

7 结束语

本方案以排为主,以堵为辅,与传统的以注浆堵漏方案相比,操作简单,节约成本,遗留隐患少,安全可靠,效果好。当然,等到隧道发现渗漏问题后再整治只是一种消极的、被动的补救行为,关键要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重视,主动做好防排水措施。设计时,首先要把隧道的地质情况勘察清楚,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设计合理有效的防排水措施;施工时,要规范操作,同时,注意观察围岩变化,如发现与设计不符,应变更设计再施工。

参考文献:

1.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铁路德保至靖西线马鞍山隧道设计施工图》、《新建铁路德保至靖西线单线电化铁路隧道复合衬砌设计施工图》。

上一篇: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浅谈公路路基边坡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