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师德 铸师魂

时间:2022-09-22 04:58:07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等,既是师德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体现。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教师道德素质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记等。为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全面展开“树师德、铸师魂”才是打造名师工程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

一、育人先育己,言传身教。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每位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做到“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老师的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从而做到无私奉献的境界。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其作用在于“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树立学生从小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作用,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做到: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

教师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集中体现在教师职业责任心上,做为一个人民教师,在教学上应有强烈的责任心。

二、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的从一踏进校门的那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但我们教师有的并不如此,他们总是偏爱优秀学生,面歧视后进学生。在批评学生不是耐心开导,而是威胁恐吓。使学生终日紧张,提心吊胆,其后果只能更加挫伤孩子的进取心,养成怯懦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怜怜。”对后进生,做为教师要多加关爱,使他们能够在这温暖的大家庭里得到成长壮大。不能对儿童感情用事,厚此薄彼。

三、对学生负责。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今教育教学形式是教师“包级制”,而对学生培养过程是“流水式”,倘若出现不合格的学生难分清楚是哪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就是这样在“无责任”的位置上。对于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当今有的教师就抱有这种思想,他们没能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那几节课一上完,就溜之大吉。平时不钻研,临时上课时才匆匆忙忙上阵,没有课前准备。今天不高兴,让学生自习,明天喝醉酒,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就误了学生。我们应该承认,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发作业、班级管理……重复性的劳动单调而缺乏新鲜感、刺激性。而且,目前教师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相对较低。但是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进行着教书育人的劳动。由于这种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千差万别的人,而决定了这种劳动具有创造性、示范性、长周期性、复杂性、人文性等特点,从而也就决定了社会对劳动主体――教师的素质要求和全面性。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多种素质,而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重中之重,也是一位合格人民教师灵魂的体现。(作者单位:长岭县三团中心校)

上一篇:浅议工程测量施工注意事项 下一篇:有效提问结合合理指导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