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日语能力测试下日语听力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对策

时间:2022-10-06 09:28:06

浅谈新日语能力测试下日语听力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对策

【摘 要】世界最具权威的日语能力测试在2010年进行了全面改革。其中听力考试部分在题型上和所占全部考题的比例上都有较大变化。听力课程的教学结果也成了检验日语能力测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以听力考试题型的改革为切入点,详解听力考试新题型,并重点从改革日语听力课程的教学模式的角度,提出了有效提高日语听力教学效果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新日语能力测试;日语听力课;教学模式;改革对策

一、引言

始于1984年的日语能力测试历经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影响面最广、最具权威的检测日语水平的考试。也是日语学习者留学、就业必不可少的通行证之一。考试主办机构于2010年在考试时间、能力等级划分、题型变化、评分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其中听力部分在题型上和所占全部考题的比例上都有较大变化。因此对于听力较弱的我国考生来说,改革后的日语能力测试将变得更难通过。日语听力课是日语专业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新日语能力测试对日语听力课程的导向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听力考试题型的改革为切入点,对改革日语听力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仅供日语教学者参考。

二、新日语能力测试听力考试部分的改革

新日语能力测试中的听力题型更加多元化,主要是要测试考生对日语听说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考试时间被放在了文字、语法和阅读理解之后,而且时间比过去延长5-15分钟,为35-60分钟不等。其次听力部分分值也提高了近三分之一,占总分的比例由过去的的25%变成了33.33%。最后是听力考查内容、考点和题型有了较大的变化。下面将新考试听力题目按照两大类别进行详细分析:

1、 内容理解(课题理解、要点理解、概要理解、综合理解)

“课题理解”是在某场景下,听取解决具体课题所必须的信息,能否选择恰当行动这样的问题。内容主要以命令、时间、图示的指示确认为主。

“要点理解”是考察能否归纳文中内容要点的题目。在N1、N2、N3等级中,主要考察能否理解说话人的心情和事情的理由等;在N4、N5等级中,主要问考察是否理解日程、场所等具体信息。

“概要理解”是在事先不提出问题的情况下,考察是否能理解整篇原文,进而判断说话人的意图和主张等。内容和传统题目中的演讲演说、媒体宣传、商业信息、新闻报道、天气预报、社会问题、交通信息等类似。

“综合理解”是针对内容更加复杂,信息量更多的原文,理解其内容的一类问题。这类题目中有两种题型,第一种题型与概要理解类题目相似,只是在文章长度、难度上又有所加大;第二种题型一题两问,和JTEST的会话问题、说明问题类题目相近。

2.及时处理(发话表现、及时应答)

“发话表现”是考察能否及时判断与场合、状况相符回答的全新题型。主要涉及寒暄、委托、许可等日常表达。在N3、N4、N5中出题。

“即时应答”是主要考查应试者的即时会话交流的能力的全新题型。要求应试者有较快的反应,能听懂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并能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在所有的等级中都有出题。这类题目借鉴了JTEST中的“应答问题”,出题思路和要求基本一致,内容主要涉及生活场景会话、职场对话、惯用表达、敬语等几个方面。

综上所述,新听力题型与考点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活用能力,重点是根据各种实际沟通的场合来考察听者的能力。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日语听力课程教学基本都是传统的、静态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缺少实际沟通的场合,必然导致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不足。笔者认为在新日语能力测试下,有必要对日语听力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新日语能力测试下日语听力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对策

1.注重听说练习,加强发音、词汇和语法等基本功训练

听力能力的培养应从正确发音开始训练,只有自己发音正确,才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因此在听力课的各个阶段,教师都要强化发音及辨音练习。作为新题型的“发问表现”和“即时应答”中多涉及归纳总结日常会话中的常见场景,所以要听说结合,鼓励学生跟读、复述,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记忆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复述课文的录音,还要建议学生听日本最具权威的新闻广播网站NHK广播,练习最纯正的日语发音。

听解过程中,我们能模仿所听到的发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所听的内容就难以得到完整的理解。因此要求学生无论是教材还是能力测试题中的单词,甚至听NHK时出现的单词,都要积累起来,丰富词汇量,培养日语思维能力。语法是句子的骨干,在了解日语谓语后置规则的基础上,听解时就要着重句末的语气判断,这样才能理解整片文章的大意。为了强化以上基本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模仿NHK发音,并且加强听写单词或短文的训练,力求达到实效。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轻松的听力教学环境

虽然目前的日语听力课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很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听录音-对答案-讲语法”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收信息,形式单一,毫无兴趣。提问又造成很多学生精神紧张,为了回答问题,有的学生事先参考原文,无法真正集中精力练习听力。因此,激发学生听力学习的兴趣、营造轻松的听力教学环境会让日语教学事半功倍。

为了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趣味教学方法。例如,在听解之前介绍一些与听力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或社会现象,与学生就此话题用日语进行交谈。为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还可以多选一些声行具备、文字资料齐全的音像(例如日本动漫、日剧、红白歌会等综艺节目)用于教学。此外,教师还应选择难度和语速适当的听力材料,由浅入深,增加学生的信心。这样学生克服了消极紧张的心理,保持了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才能让学生在轻松的听力课堂上逐渐提高听力水平。

3.结合听力技巧,培养学生多听会听的良好习惯

俗话说“熟能生巧”,反复的听是提高听力水平的必经之路。一周2到4学时的听力课无法让耳朵真正的得到练习,教师还要要求学生课下每天听30-60分钟。无论是教材、NHK新闻、亦或是动漫日剧,只要集中地、经常性地听,不仅增加了词汇量,而且可以逐渐培养出日语语感。有学生一直坚持听NHK后反映,再听别的材料都觉得特别简单。坚持看动漫日剧的学生在听力方面也更加得心应手。这说明耳朵都是在日积月累中“磨”出来的。

除了多听还要会听。在听的过程中,告知学生不能参考任何原文资料,不能有依赖感,不懂的单词和语法要记录下来,查字典或者工具书之后加强记忆。建议学生在看日剧时尽量不要看中文字幕,或者选择有中日文双字幕的日剧反复观看,可适当模仿剧中人物说话。做题时让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分析出文章大致内容,在听解中才能有效的抓住关键词。要坚持精听和泛听相结合,既要准确的听出数字、时间、人名、地点、事件等重要数据,又要兼顾句子大意,同时还要体会说话人的语气语感。结合以上听力技巧加强听说训练,听力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就会稳步提高。

四、结语

2010年的日语能力测试改革,促使我们日语教育者也必须随之改变教学模式。日语听力是日语专业的一门基础而且重要的课程,本文在分析新日语能力测试听力题型之后,对改变听力课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几点想法。力争将听力课变成学生主动的课堂,让学生扎实练好基本功,注重听说训练,再掌握一些科学、合理的听力技巧,一定能让学生的听力水平有所提高。日语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制定相应的策略,才能使教师的教学、考生的应考达到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宜冰.日语能力考试的新变化及对日语教学的要求[J].新课程(教师),2010(04).

[2]程姝.新版日语能力考试听力题型分析[J].日语知识,2010(05).

[3]桓瑞.从新旧日语能力测试的对比来看日语教学.[J]考试周刊,2010(05).

[4]陈莉莉.日语能力考试改革后教学与学习方法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6).

[5]范云霞.从日语能力测试谈提高日语听力教学效果的对策[J].三峡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9).

作者简介:周广瑜(1982—),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外语系,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上一篇:关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措施的探究 下一篇: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物流信息系统》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