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下腰硬联合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时间:2022-10-06 09:20:02

护理干预下腰硬联合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腰硬联合麻醉下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46名行腰硬联合麻醉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麻醉前、麻醉中给予系统、完整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麻醉后观察病人的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组病人在腰硬联合麻醉中发生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不良反应;护理

[中图分类号] R6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6-65-02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the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Compare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XIANG Zhihui

Yiyang Central Hospital,Yiyang 41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patients with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for the impact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Methods Forty-six patients with lumbar epidural anesthes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mtrol group,intervention group is given to the systemic and complete nursing intervention before anesthesia and in anesthesia,the comtrol group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routine care; the patient’s adverse reactions of anesthesia were observed. Results In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ha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occurred in blood pressure,slow heart rate,respiratory depression,nausea,vomiting,and other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s probabilit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Compared-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Adverse reactions;Nursing

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因起效快、镇痛与肌松完善、便于调节麻醉平面,已广泛应用于经腹、盆腔手术,但因病人麻醉后常引起一系列生理扰乱,发生一系列的病情变化,如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1],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为了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我们在2008年7~12月对46例行腰硬联合麻醉手术配合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6例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年龄31~86岁,体重39~80kg,按照手术日期的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21例,其中男17例,女4例,平均年龄(57.86±12.70)岁,体重(60.76±9.23)kg,身高(166.10±7.78)cm,手术时间(5.00±0.82)h,双号为干预组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60.16±14.03)岁,体重(59.46±8.85)kg,身高(163.20±8.64)cm,手术时间(5.13±3.00)h。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均衡性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手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患者进入手术间,常规查对病人基本信息;建立静脉通路,保持输液通畅;麻醉时协助病人侧卧并床旁照护;穿刺时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及脉搏等变化;穿刺完毕协助患者恢复仰卧,固定好四肢,防止坠床。

1.2.2干预组在麻醉前麻醉中给予系统完整的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患者进入手术间,常规查对病人基本信息。②向患者做好解释及安慰,告知患者麻醉的方法、穿刺部位及麻醉穿刺时注意要点,使患者做好思想准备,取得患者的配合。③麻醉前建立静脉通路,进行适当扩容,量在500~1000mL,并保持快速输液的通畅。④建立监测系统,监测心电图、血压、动脉血氧饱合度,每5分钟测量1次,并注意其动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⑤麻醉穿刺前抬高床头15°~30°,以控制麻醉平面。⑥麻醉穿刺时协助病人摆放并床旁照护,护士站在患者腹侧面,协助患者曲躯,双手抱膝,大腿贴近腹壁,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向后方成弧形,背部与床面垂直,且平齐手术床边沿,避免前俯或后倾,以利于穿刺[2]。⑦穿刺后,迅速使患者平卧、固定四肢,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及脉搏,血压下降多数在注药后15~30min发生,此时应快速输入胶体溶液500mL,以达到扩容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的目的。⑧持续氧气吸入,准备麻黄素10~20mg,嘱患者放松心情,均匀呼吸,避免情绪紧张,必要时给予适量镇静剂。⑨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暖,及时输入各种液体及各种血液制品,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⑩术毕,因麻醉作用未消除,搬运患者动作要轻巧平稳,切忌突然变更患者,以免出现血压及麻醉平面的突然改变,引起患者不适。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术后24h随访患者1次,评价两组患者术后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下发生不良反应的比较,见表2。

3讨论

腰硬联合麻醉下,血压下降主要是因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阻滞,使小动脉扩张,周围血管阻力下降,血液淤积于周围血管系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下降等造成[3]。心率缓慢是因部分交感神经被阻滞,迷走神经相对亢进所致。而血压下降心率缓慢严重时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躁动不安。呼吸抑制,主要是肋间肌麻痹,表现为胸式呼吸微弱,腹式呼吸增强,病人潮气量减少,咳嗽无力,不能发声,甚至紫绀[4]。

对比显示,除常规性的护理措施外,预见性的给予患者适当扩容,麻醉时抬高床头,控制麻醉平面,监测系统动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病人吸氧,加强心理护理等一系列护理干预,干预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手术麻醉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既能减轻病人痛苦又能使患者平静安全地度过手术难关。

[参考文献]

[1] 徐启明. 临床麻醉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2 -123.

[2] 林岩. 实用手术护理学[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255.

[3] 左友波. 硬膜外阻滞对肠系膜下动脉血流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9):786-788.

[4] 吴新民.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8):690-692.

(收稿日期:2009-11-11)

上一篇: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中西结合治疗婴幼儿哮喘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