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高考中的静物构图

时间:2022-10-06 09:15:37

浅谈美术高考中的静物构图

摘要:美术高考中,评判一张好的色彩默写作品,构图的美观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静物构图,是能够体现主题、表现构思、表现生活,能够符合“美”的基本规律的。它要求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对比中求呼应,能巧妙地处理静物的空间结构关系,创造令人回味的画面节奏,为高考赢得更高的分数!

关键词:构图 形式 疏密 虚实

近年来,随着艺考热的逐渐升温,美术高考中的色彩考试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静物写生了,几乎所有的院校都采用了色彩静物默写的形式,而且默写的范围也相当的广,不仅仅是单纯的陶罐、水果类,还涉及到蔬菜、花卉甚至是日用杂品类,可以说是生活用品,一一罗列,这为学生的色彩考试无疑增加了相当的难度,因为它考查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生活中美的一种感受力!一张好的色彩默写作品中,构图的美观与否是衡量其优劣的首要标准,好的静物构图,是能够体现构思、表现主题,是能够符合“美”的规律的。根据我近几年的美术高考经验,本文就美术高考中静物构图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构图美的基本规律

1.构图要和谐

美的形式是多样的,有对称的美、凌乱的美、高雅的美、端庄的美、艳俗的美、朴实的美等等,这些美都必须符合一条规律,那就是“协调”,协调,则美;不协调,则不美。一只打碎的粗陶罐和一块破旧的土布虽不及光洁的瓷器和华丽的绸缎美丽,然而把它们放在特定的条件下,却会显示出它们古朴、端庄的美,其条件就是“协调”,所以美就在于“和谐”。当然“和谐”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例如首先你要弄清楚题目是哪种类型的组合,你所画出来的物体要和内容是协调的;二是形式与自身的和谐,这就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了,哪类物体之间摆放在一起是协调的,是符合美的标准的,或者是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等等。

2.构图要整体

在艺术形式中,“起、承、转、合”是达到整体协调的方式,这是一切艺术形式美的规律。美不在于局部,而在于整体,这也是一项形式美的原则。所以学生在构图时首先必须从整体出发,要以全局观念去考虑整个画面的布局,这张纸摆在你的面前,你就是一个总导演、总设计师:怎样保证画面主体突出、有亮点,而所涉及到的每一样物体有体现;怎样很好的表现出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而画面又富于变化不杂乱等等都要在你的考量之内,不能因为一个局部的亮点而破坏了整体的和谐,因为整体的美远比一个局部的美更重要。

二、构图美的基本法则

1.变化与均衡

所谓“特定关系的和谐”,就是强调“变化”,要有独特的形式结构,并使这种形式内部关系协调,即“变化与均衡”的问题。变化反映了构图美的“多样性”,均衡则反映了构图美的“统一性”。

静物构图切忌对称式的绝对均衡,因为这是一种容易导致呆板的简单的均衡。如一个人讲话时,每个字每个音的强弱、快慢都绝对均等,虽然很平衡,但一定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就如一组静物,主体物与辅助物之间如果摆放得过于平衡,就像天平一样,虽然很稳,但会使人感到过于严肃、乏味,当然谈不上什么形式美感了。如果在这个构图中打破绝对的均衡,在画面中势必会造成重心的偏移,使呆滞的静止状态转而形成运动的姿势,可以为画面提供“起死回生”的可能。这时,可以采用“S”形、“之”字形或其它形式的构图模式,调整主体物的位置,物体与物体之间互相遮掩、参差错落,就会让画面有新的变化。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调整不当,又可能出现平衡失调的状况,这就要求在变化中寻找新的平衡联系,就如在天平上调整支点而寻求新的平衡一样。

2.对比与呼应

在形式的变化中,有强才有弱;有松才有紧;有虚才有实;有急才有缓,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对立因素。“于无声中听惊雷”的意境正是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出它的艺术魅力的。在静物构图中,注意明确对比的因素,它是使形式更具表现力的因素,形式的美感也只有在对比中,才能更强烈地表现出来。

对比和呼应是决定画面构图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比强调的是主次,无论是画面的强弱、疏密、大小、虚实或是色彩的冷暖、明暗等等,都是为了强调主次的对比;呼应是在对比中加强联系和节奏的变化,无论上下、左右、前后都要相互照应。画面中每一个静物的安放,都要像是落棋子一样须左顾右盼,全局考虑直至最后定夺。

3.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艺术上的一个概念,它是音乐、诗歌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基本结构要素。绘画节奏,就是通过点、现、面、色彩等事物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组合,从而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和韵律感。

节奏是形式美的重要内容,在静物构图中,节奏主要体现在主体物与辅助物之间的强弱关系、大小关系、疏密关系等组合形式中,而这种节奏的形成,会产生不同的韵律,它们各自都反映了一定的情绪、气氛和意境,节奏在构图中的总体联系形成画面形式变化的韵律,而节奏的这种形式美感就体现在韵律之中。所以一幅好的静物构图,要特别注意安排好画面的节奏关系,如主次的大小对比;空间的疏密关系;物体的虚实体现,等等,重视画面构图的节奏美感,重视它对情绪、气氛及意境的表现,对于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是至关重要的,这为学生考试拿高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巧妙与含蓄

静物构图的设计是以表现内容为根本出发点的,但绘画不是图解,所以构图时不能简单地对内容进行图解,否则只能是一幅表现平庸的作业,没有了表现上的艺术趣味,就不能给评卷者联想的余地,缺乏联想也就不可能深刻,因而想拿高分已无可能。

所以在构图时设计尽量巧妙,要充分相信大众的联想能力,不要在构图中把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而要拿一部分、藏一部分,要就重避轻,学会含蓄的表达,充分展现自己最拿手的部分,尽量避开自己的雷区,掩盖自己的缺点,争取多拿分。记得有一年国美校考中的色彩默写考题涉及到了“海蟹”,当时很多学生都傻眼了,因为蟹在平时的色彩训练中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接触过,有很多学生就稀里糊涂地乱画一通,最后的画面效果可想而知。而有智者却知道把蟹放到了画面构图的后半部分,并利用其它的器皿进行适当的遮掩,这样的构图就突出了一个“巧”字,既给评卷者一个联想的余地,又含蓄地掩盖了自己的不足,利用构图马上就和其他同学拉开了差距,让人脱口称“绝”。

当然,构图的巧妙应该首先以生活为基础,要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要有自己独特的、精辟的发现,所发现的生活形式本身就应该具有联想的余地和合理性。也就是说要学会做一个生活的智者。

以上静物构图法的归纳,并不是全部手段,而且在绘画运用中也应是极其灵活的。要注意避免机械地追求形式变化,而真正掌握构图的原则,必须要强调与生活的联系,与艺术表现规律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静物默写中表现得游刃有余,为自己的考卷赢得更高的分数!

上一篇:浅议艺术\艺术家与实际人生 下一篇: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探讨